薛均厚
(西安市灞橋區農林局農機管理站,陜西 西安 710000)
(1)建立健全的相關政策環境。要提高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水平,必須建立健全的相關政策環境,具體來看,應該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進行解決。①政府應該提高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的意識,對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的重要性進行明確。農業機械化推廣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不僅能夠提高農產品產量,增強農村的收入,還對新農村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促進意義,因此各地區政府必須對此給予充分重視,在政策上給予相應的支持,為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使農機銷售、農機使用和農機維修能夠順利進行。例如,某些地區會在政府支持下舉辦“科技下鄉”等活動,現場進行農機操作,使農村種植人員切實感受到農業機械化的優勢;②政府要加強對農機市場的監督,避免市場魚目混珠,出現劣質的農機產品,使農村種植人員失去對農機的信任,從而制約農機推廣工作的開展;③政府應該加強對農業機械化推廣工作的相關補貼,使技術服務落實到位,從而滿足農村種植人員的現實需求。
(2)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是提高農業機械化技術服務水平的必然要求。從現階段農機人才的培養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2方面的問題,①農學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較低,很多家長和學生對農學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偏見,因此農學教育人才培養存在一定的制約;②農機站的工作環境比較艱苦,薪資待遇較差,很難吸引技術性人才來基層工作。為此政府必須從兩方面解決這些問題,一是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大對農機人才培養的資金投入;二是加強對農機站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資金補貼吸引優秀人才。例如,開展“產學合作”的教學模式,讓學員在實際操練中提高農機應用的水平。
(3)建立合理的農機維修制度。建立合理的農機維修制度能夠使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因此必須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例如可以采用“以點帶面”的模式,在每個農業機械化推廣地區都設立專門的維修機構,使農民遇到問題時能夠得到及時解決。另外,維修機構可以組織開展維修技術推廣活動,普及農機的維修知識,使農民在生產過程中具備自行解決簡單機械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1)加強相關部門的政策扶持。現階段農機維修普遍存在農機維修點建設不合理的問題,不僅農村占有率低,分布不均勻,相關配套設施還比較落后,為此必須加強相關部門的政策扶持。首先應該對農機維修點的分布進行完善,通過科學合理的建設規劃,使網點建設能夠適應農村機械化技術推廣的要求;其次要加大優惠政策的補貼力度,對配套設備進行完善,使農機維修點能夠符合標準要求,并且能夠得到及時地更新。
(2)加大對維修人員的培訓力度。當前農機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普遍較低,因此農機產生故障時無法進行及時有效的解決,導致農民的生產效率受到極大的影響,因此必須加大對維修人員的培訓力度。在進行維修人員技術培訓時,首先應該切實結合農村機械化技術推廣的現狀,然后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讓維修人員在實際操練中提升技術水平;最后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對維修人員進行嚴格的職業測評,如果測評結果不合格則繼續接受培訓。
(3)加大對農業維修的監察力度。在農機維修的實際工作中,多頭監管的情況十分普遍,導致農機維修點的實際工作無法得到有效監督和落實,因此必須加大對農機維修的監察力度。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從以下3方面著手進行解決。①相關部門應該建立健全的監管體系,對農機維修人員的職業資格、技術水平進行嚴格的測評,保證農民在農機遇到問題時能夠得到相應的解決;②對農機維修點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對違規開設的農機維修點進行嚴厲查處和整頓,以保障農民在農機維修過程中的利益;③要對農機維修的質量標準進行規范,避免因農機維修的質量問題產生糾紛,從而影響到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在制定質量標準時,要注重結合當地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的實際情況,進而對維修中的各項操作流程進行規范,當出現因技術失誤造成的質量問題時,要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綜上所述,針對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及農機維修問題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研究可得,建立健全的政策環境、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合理的農機維修制度能夠有效提升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水平;加強對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加大對維修人員的培訓力度,加大對農機維修的監察力度,能夠有效提升農機維修的水平。希望文章可以為研究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及農機維修問題的相關人員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