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金美
(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白沙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玉龍 674100)
馬鈴薯是新世紀我國最有發展前景的高產高效經濟作物,具有產量高、營養豐富、糧菜兼用等特點,是最具有營養價值的健康食品之一,被譽為“地下蘋果”。馬鈴薯栽培范圍遍布全世界,從北緯71°至南緯40°之間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有馬鈴薯栽培。馬鈴薯塊莖中含有8%~29%的淀粉及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豐產性好,適應性廣,已經逐步成為人類重要的糧食、蔬菜、飼料和工業原料。可以說,馬鈴薯將是21世紀最有發展前景的主要農作物之一。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是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傳承和延續,是全國唯一的納西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介于東經 99°22′49′′~100°32′17′′,北緯 26°35′03′′~27°45′46′′之間。有7鎮9鄉(含3個民族鄉),103個村(居)委會,1266個村(居)民小組。全縣總人口22.12萬人。全縣耕地面積4.47萬hm2,糧食產量12萬t,農業總產值22.06億元。重點發展烤煙、藥材、核桃、雪桃、油橄欖、馬鈴薯、蔬菜、畜牧等特色優勢產業。麗江玉龍縣馬鈴薯種植面積超過了0.27萬hm2,是農業中的重點產業,馬鈴薯種植技術的提高,對玉龍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產業優勢強,比較效益高。據農科部門調查測算,種一畝馬鈴薯投入成本約為600~700元,平均畝產2800kg左右,按正常年景市場價1000元/噸計算,畝產值達1400元左右,純收入在700元左右,而該縣適宜種植馬鈴薯的耕地如種植小麥或莜麥,雨水調和的年景下,畝產值一般在500元左右,純收益200元左右,種馬鈴薯的純收益是種小麥或莜麥的3.5倍。
(2)抗災能力強,節水效果顯著。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是玉龍縣的實情。種馬鈴薯比種小麥要稍晚些,這樣既避開春旱,又避開春霜,加之馬鈴薯屬地莖科作物,需水量遠低于玉米、小麥等禾本科植物。再加上近年來玉龍縣降水量在減少,地下水位呈下降趨勢,發展節水農業勢在必行,選擇種植馬鈴薯,既能順應自然規律,又符合玉龍縣情,同時,也是發展節水農業的必由之路和現實選擇。
(3)市場前景良好。在玉龍縣的城市和農家餐桌上,馬鈴薯必不可少,它成為中、老、幼人群眾最受歡迎的一道菜,人們也充分利用自己的創造性,推廣了馬鈴薯的各種吃法,炒洋芋絲、粉湯、洋芋擦擦、洋芋涼粉、洋芋丸子等。同時馬鈴薯在陜北農村基本是家家種植,家家加工,家家增收的產業鏈條。
(1)脫毒種薯。所謂“脫毒”,就是脫去馬鈴薯自身積累和感染的病毒。方法是切取馬鈴薯幼芽莖尖生長錐0.2~0.3mm,進行組織培養,育成脫毒試管苗,進而結出無病毒的塊莖。該項技術稱作“莖尖脫毒”技術,它已成為防治馬鈴薯病毒,是提高馬鈴薯產量最好的方法。實踐證明,脫毒種薯是提高馬鈴薯生產水平的重大舉措。當前的重點是降低脫毒種薯的生產成本,提高種薯質量,解決群眾用不起、用了增產效果不明顯的問題,全面提高普及率。解決“用不起”的問題,要進一步加強脫毒種薯繁育技術研究,改革各級脫毒種薯繁育中心的運行機制,以降低生產成本。
(2)種薯與播種處理策略。為防止種薯帶菌傳染,在播前最好用0.3~0.5%的福爾馬林浸泡20~30min,取出后用塑料袋或密閉容器密封6小時左右,或用0.5%的硫酸銅溶液浸泡2小時進行消毒。播種時為防止因種薯休眠期未過而推遲出苗,可用2~3ppm的赤霉素溶液浸泡5~10min,或用0.5%的石灰水浸泡1~2小時打破休眠。馬鈴薯多數是與玉米進行二套二分帶種植,一般以畝播3000~3200株為宜,行距33~40cm,窩距23~27cm。最好選用20~25g的小整薯播種,若種薯過大應切塊種植,切塊大小掌握在20~25g,并做好切口消毒,保持播種量在60~80kg。純作時,畝種植密度保持在3600~4200株,播種量100kg左右。播種深度以10~15cm為宜,適宜的播種深度,可防止凍傷或曬傷薯塊,增加結薯層次,有利于提高產量和品質。
(3)中耕培土。在去除田間雜草的同時,可加厚土層,提高土壤溫度,增加塊莖生長的土壤范圍,地下根莖增多,對提高產量有著重要作用。一般應在4月中下旬、5月至6月上旬各進行一次中耕培土。在馬鈴薯生長前期進行中耕培土,可提高土溫,促進發芽生長;中后期中耕培土可增強土壤通透性,利于塊莖膨大。
(4)合理追肥。馬鈴薯生長速度較快,除了施足底肥外,還要注意追肥,促進健壯生長。一般追肥2次,結合中耕培土進行。第一次以氮肥為主,畝施尿素10kg,也可畝用25擔左右人糞尿,每擔對尿素100g澆施。第二次以磷、鉀肥為主,畝施磷肥 20~25kg,鉀肥 5~10kg(或草木灰 100kg)。
[1]王東,張磊,董家紅,等.云南馬鈴薯A病毒分布及其外殼蛋白分子變異分析[J].西南農業學報,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