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曉
(蘇州市吳中區車坊農林服務中心,江蘇 車坊 215125)
(1)南美白對蝦養殖缺乏規范化操作。近年來南美白對蝦養殖成功率于以往較低,除受蝦苗質量的影響外,養殖缺乏規范化操作對成功率也有重要影響。養殖規范化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①不嚴格按照放養蝦苗的水溫進行操作,水溫未達18℃以上就放養蝦苗,導致蝦苗死亡率較高;②對基礎餌料的培養缺乏認知,餌料的培養隨意性較大;③在蝦苗養殖初期,沒有科學的飼料投放管理,特別是養殖之后,飼料投放的量把控不嚴格,導致蝦苗損傷較大;④有一些養殖場,急功近利,盲目擴大蝦苗的數量,導致蝦苗密度過大,出現疾病率過高的情況;⑤養殖場的排灌水系統設計不科學,不但未能起到換水作用,更出現了交叉污染,提高了對蝦的患病率。
(2)飼料質量有待提高。現階段生產對蝦養殖的飼料廠商較多,但各廠商之間飼料的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對蝦的養殖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同時,對蝦疾病發生率也與飼料有密切聯系,飼料質量低下,將直接提升對蝦的患病率。此外,在對蝦的養殖過程中,飼料成本占據總成本的70%,高價的飼料成本,將直接影響對蝦養殖的經濟效益,致使對蝦養殖受到較大限制。
(3)受疾病威脅嚴重。野生南美白對蝦自身雖具有較強的抗病力,但是隨著人工養殖時間的延長,本身抗病力逐漸減弱,特別是近些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病原體增多,導致南美白對蝦的疾病也在增多。據相關數據統計,近幾年南美白對蝦疾病率成上升趨勢,截止2017年底,病發率達64.5%,絕產率達32%,是數年以來的最高值。究其原因,則大致來源于氣候反常、飼養不科學、水溫不穩定及相應的管理技術落后等。此外,對于養殖的廢水及發病后排塘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海區,造成極大的交叉感染,導致出現大面積蝦病爆發,大量死亡等慘劇。
(1)嚴格執行對蝦養殖操作規范化。當前國家已經制定了相應的對蝦養殖操作規范,并且相關對蝦養殖區域也依據國家的政策制定了本區域內的對蝦養殖制度。這些政策制度的出臺,能夠對對蝦養殖起到積極的影響,如新蝦廠的建設與規劃、養殖科學化的論證及合理的布局等。同時對養殖環境進行充分考慮,確保環境與對蝦生存相適應,而且對環境的負荷實施科學論證,確保對蝦的養殖數量在環境可承受的范圍之內。此外,對對蝦養殖所需具備的各種設備與設施,也需按照標準執行,實施規范化經營,并對養蝦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提升他們養蝦的技術水平,對養蝦所需的用水、溫度、飼料及藥物等都能熟練掌握,科學使用。
(2)生產質優、價位適宜的環保型對蝦飼料。當前生產對蝦飼料的廠商較多,質量差距較多,而且餌料系數偏高,水中穩定性較差,易造成水污染,對對蝦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因此,生產質優且價格合理的飼料是有效解決對蝦養殖問題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政府及行業協會,需完善對蝦飼料生產行業政策及制度,嚴把廠商進入門檻,規范飼料市場秩序;另一方面,采用先進的技術研制符合對蝦生長的飼料,確保飼料質量,減少對水的污染,為對蝦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3)研發制定有效控制對蝦疾病的技術及措施。近年來,隨著環境的變化,南美白對蝦養殖的疾病問題較為突出。因此,控制疾病是當前南美白對蝦養殖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通過制定先進的疾病控制體系,對對蝦的疾病進行嚴格檢測,建立完善的疾病預防體系;另一方面,采取先進的技術,加強對各種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研制有效的藥物,從根本上解決疾病對對蝦的危害。
(4)改善并維護生態環境。進行淡水養蝦,對蝦養殖初期必須經過低鹽度馴化后方可在淡水中養殖。低鹽度海水的配置主要由三種方法,分別是海水稀釋、用鹽鹵水及用食用鹽或人工鹽。據調查,養殖一次南美白對蝦每畝需要大約2kg鹽,且面積大,長期累計使用,將對周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特別是土壤鹽堿化。為了防止土壤鹽堿化對周圍河流及環境的影響,在主要河流附件應禁止開發養殖場。此外,在淡水區域進行南美白對蝦養殖,應采用封閉式循環用水養殖模式,同時對周圍的農田、植被等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防止出現以犧牲環境換取利益的情況發生。
從當前國內市場分析看,對南美白對蝦的需求較大,具有較高的潛在市場。因此,必須嚴格科學實施南美白對蝦養殖,切實實施健康無公害的養殖模式,加強對對蝦質量的監控,做好疾病的預防與治療,促使南美白對蝦養殖獲得更高收益。
[1]董龍香,尹清干,程俊茗,等.南美白對蝦養殖中的五個關鍵[J].漁業致富指南,2016,(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