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玲
(青海省格爾木市氣象局,青海 格爾木 816099)
五道梁地區以畜牧業為主,牧養藏系綿羊、牦牛、馬等,屬自然災害易發區及多發區,主要氣象災害包括干旱、冰雹、雪災、大風、寒潮、霜凍、沙塵暴等,這些災害制約了當地畜牧業發展。基于此,實施人工影響天氣就顯得十分重要,其對于降低災害損失,推動當地畜牧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服務保障。
人工影響天氣是青海省各級氣象部門的重點工作,在為當地農牧業增收、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成為氣象為農牧區趨利避害有效手段之一。目前,青海省8個市(州)、39個縣開展了人工增雨作業,作業面積為52.25萬km2。作業區內共布設高炮157門、火箭177架、地面燃燒爐57臺,每年租用兩架飛機分別開展東部抗旱作業和三江源增蓄作業。
五道梁地區作為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地區,氣候較為干旱,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人員每年均會根據當地的天氣狀況以及農牧業生產的實際需求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主要采取高射炮、地面燃燒爐、火箭發射器等增雨設備,人工增雨(雪)作業投資相對較小,收效比較大,已經成為當地防災減災的重要措施。五道梁地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結合上級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辦公室給出的天氣預報分析資料,在上級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發布作業計劃1小時內,五道梁站會及時根據該地區天氣實況預報信息以及地方需求及時制定作業計劃且發布公告,適時展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構建相對統計的指揮機制,抓住有利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時機,提升作業效益。
為了更好在五道梁這樣的干旱、冰雹等災害多發區域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青海省“十三五”計劃投資2.74億元,著力發展以開發空中云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人工增雨抗旱、河流和水庫增水蓄水、防雹減災、森林草原防火及重大社會活動保障等為主要內容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和保障服務。到2020年,青海省氣象現代化水平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在生態氣象、人工影響天氣等將達到西部先進水平,為五道梁等畜牧業發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務保障。
(1)經濟效益。自從五道梁地區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后,大大緩解了干旱災害,增加了地下水及地表水含量,牧草長勢更為優良。通過相關調查研究發現,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之后,草原牧草產量大大提升,對改善五道梁地區牧業生產條件,提高災害抵抗能力及仔畜成活率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當地畜牧業經濟高效發展,為當地牧民增加經濟收入。
(2)生態效益。通過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開展,內陸河流及地表水的增加,使草地蓄水量增多,有效保持了水土流失及防止沙塵暴發生,遏制草原退化及沙漠化現象,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當地畜牧業健康發展。
(3)社會效益。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實施,大大提升當地牧民環保意識,通過對草原生態系統資源優化配置及科學利用,保持草原生態平衡,促使民族間更為團結,同時促進五道梁地區畜牧業經濟穩定發展。
(1)實行聯動機制。五道梁地區氣象站點應該爭取政府部門支持,強化組織領導以及溝通協調,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開展經費納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并及時落實到位,氣象部門、發展改革、水利、畜牧業等部門以及相關單位要嚴密配合,實行聯動機制,共同開展好地方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為改善生態環境以及畜牧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2)加強科學技術的研究。在原有技術及相關設備基礎,對自身發展潛力加大研究,同時還要提升飛機、高炮、火箭等設施的作業水平,研發出一系列效益高、經濟投入少的高科技產品,更好地開展人工增雨(雪)、人工防雹等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切實為防御相關氣象災害起到實際作用。
(3)建立高素質的作業隊伍。為了確保五道梁地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可以快速發展,必須要培養一支具有優良素質、業務能力強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隊伍;并且時常開展一些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培訓以及人影技能競賽等活動,鼓勵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人員的積極參與,提升當地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人員整體素質,為畜牧業生產服務提供人才保障。
畜牧業是五道梁地區主導產業,但是其生產力和自然災害矛盾日益凸顯,必須要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來抵御各類氣象災害。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開展不但能大大降低五道梁畜牧業草原生存力的影響,改善當地生態環境,而且可以推動畜牧業健康發展,對提升牧草產量及畜牧業產值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更好地防災減災,五道梁地區氣象部門要緊密圍繞畜牧業發展實際需求,靈活采取科學有效措施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切實讓人工影響天氣技術在地方防災減災及農牧業可持續發展中提供科學有效支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