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安徽省汽車工業學校,安徽 合肥 231131)
內職班,是國家統籌新疆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新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利用內地省市優質職業教育資源,進一步推動新疆職業教育發展、帶動廣大農牧民脫貧致富,滿足新疆對職業技能型人才迫切需求的重大戰略決策。然而,這些少數民族學生由于脫離了原來的社會環境,生活學習的空間、方式都發生了變化,他們面臨了不同程度的“適應性問題”,因而關注新疆內職班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適應狀況、分析這一學生群體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找出有效解決途徑,是目前新疆內職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
經過調查發現,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在內地出現的適應性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與同學相處普通話交流存在困難。少數民族內地班學生基本從小就生活在本民族語言環境中,多數學生到內地讀初中、高中以后才開始學習漢語,漢語只是他們的第二母語。少數民族內地班生源從一個熟悉的語言環境,進入到一個相對陌生的語言環境中,首先給他們帶來的問題便是語言交流障礙。多數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的漢語水平有限,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差,尤其是與其他同學的漢語口語交流存在一定困難,使得他們不敢在眾人面前從容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特別是在較為熱烈的場合不能做到準確地表達,或是因為害怕同學的取笑而通常選擇沉默。
(2)與新疆相比生活環境和習慣存在很大差異。新疆與內地的生活環境差異大,人們的生活習慣也不一樣,環境的較大變化,容易造成生活中很大的不適應。新疆內職班學生從農牧區到城市,從氈房到樓房,他們對生活環境的改變表現為明顯的不適應,再加上飲食的差異。另一方面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的宗教信仰,在飲食上有嚴格的要求,很多學生需要單獨使用的器皿,不允許其他同學將非清真食品帶回宿舍食用,在齋月里只能在日落開齋后和凌晨閉齋前吃飯。
(3)與初中階段相比學習環境難以適應。大多數新疆內職班學生一直以來熟悉的是:民族學校、少數民族同學,維語上課語言。但是后續的新環境無論在氣候、生活習慣還是教學環境等讓他們感到諸多不適應。在來到內職班之前他們的校內同學、老師基本都是新疆少數民族,但是這些少數民族學生進入內地進行專業學習后,校內同學漢族學生居多,老師更是幾乎全為漢族。這種學習環境值與之前差別巨大,他們一時難以適應。
(1)完善新疆內職班插班生管理措施及制度。對新疆內職班少數民族學生僅有熱心的幫助是不夠的,他們仍然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和淘氣是他們的天性,因此對于他們的不良行為要及時進行約束和制止,要有嚴格的管理。學校要在規章制度的執行上取消以往的特區待遇,杜絕新疆內職班少數民族學生因此而產生無視學校紀律的觀念,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只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而不考慮自身行為的約束和對他人的影響。
(2)完善新疆內職班教學模式。由于文化基礎和語言的原因,新疆內職班學生容易對學習失去興趣。為了提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成績,可以組織一些校內漢族同學開展“一幫一”活動,安排成績好且有耐心的同學為他們做單獨的學習輔導。對于漢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學校可為他們單獨開課、個別補習,為他們在口語、聽力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3)加強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的生活關心。內地班生源遠離父母,生活和學習的壓力比較大,并且大多數學生由于語言障礙不善于表達,因此,要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環境就要關心他們的生活,使他們體驗到家庭般的溫暖。學校要對新生安排專門的同學來提供引導和幫助,及時了解和解決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要深入了解其家庭情況,及時通過“綠色通道”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
(4)積極開展新疆內職班心理健康教育。要解決新疆內職班少數民族學生的適應性問題,就要把握他們的心理特征,做好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及時發現他們存在的心理障礙,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和干預。其次,還要通過團體咨詢的形式,鍛煉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質。再次,要幫助新疆內職班少數民族學生從低年級開始進行學業生涯規劃和職業規范,合理地安排學習生活,樹立明確的發展目標,避免他們失去發展方向產生不良的情緒,要積極主動地引導他們全面健康的發展。
[1]宗菲菲.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適應性影響因素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7,18(4):163-164.
[2]王貞貞,馬俊軍,林琳.新疆少數民族地區醫學生學習適應性的調查研究[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2(1):27-29.
[3]馬韻.新疆班學生適應性管理模式探析[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7(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