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言
近期,隨著美國參眾兩院相繼通過特朗普稅改法案,特朗普稅改的外溢效應引起較多關注,需要客觀冷靜的分析和對待。
從大的格局看,戰略上應藐視。只要中國經濟維持較為穩定的中高速增長,就有足夠的定力應對。從短期看,減稅加基礎設施開支的相關政策能夠在近中期促進美國經濟增長。按照美國自己的說法,稅法修訂能夠幫助美國經濟增速從2%左右提升至3%。從更長時期看,特朗普稅改使高收入群體受惠較大,以致巴菲特等富人聯名呼吁不要減稅,該稅改對消費的刺激將受制于高收入群體較低的邊際消費傾向。特朗普稅改將刺激投資,若作用于基礎設施,則基礎設施投資回報較低,回收期較長,勢必增加長期赤字;若作用于制造業,則受現存市場、產業鏈的掣肘而打不少折扣,部分企業可能持續將減稅結余用于回購股票而非在國內追加投資,或者持續在境外擴大投資。這些因素決定了,該稅改的增長刺激持續性存疑。而經過努力,中國經濟在較長時間內維持6%~7%的年均增速是可能的。這樣,中美經濟增速差仍然存在,只要中國自身不出現大的戰略失誤,中國經濟的崛起勢頭就不會變。
從具體操作層面看,戰術上應重視。
一是減稅聯系美國能源自立政策,反映的是在生產領域重新確立綜合成本優勢的愿望。因此,中國要立足綜合施策降成本,而不只是在稅收方面打轉轉。
二是減稅之外還有“簡稅”,即包含簡并抵稅項的內容。這既降低納稅成本,也降低稅務當局的征稅成本。目前中國對企業的各種附加費種類繁多,且不論絕對水平如何,也應該大刀闊斧的簡并。此外,探索個人綜合所得稅制時,抵扣項也要設計簡當。
三是稅改可能加劇金融顛簸。減稅提振經濟增速后,美國失業率將下降,潛在通脹水平抬頭,美聯儲必然以加息提速應對。此前耶倫就曾提出對沖特朗普效應的設想,加之美股資產價格上漲,如果引致美元回流,歷史上那些依賴美元借貸融資、金融資源發生嚴重錯配的新興經濟體往往會成為犧牲品,被發達資本隨后剪了羊毛。過去一個時期,失去監管的金融自由化猶如脫韁野馬。因此,抑制資產泡沫和脫實向虛既是長期任務,也是對癥之策。
四是減稅內容還有貿易保護色彩。此前,歐洲五國財長致函稱,美國減稅計劃將違反國際協議并損害貿易。根據眾議院版法案中的“銷售稅”規定,美國公司向其海外子公司采購將被征稅20%,但如果是境內的類似交易就不用繳納此稅。聯系新近出爐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美國對中國等貿易順差國的戰略擠壓將會加劇。中國需采取有理有節的反制措施,以遏制其更多冒險的戰略野心。
總之,特朗普稅改不會改變中國增長的中期軌跡,重要的是在金融領域不出現大的失誤。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性,現在有了更加廣闊現實的國際背景。
責任編輯:宗軍 鹿寧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