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讓聾生能夠回歸主流社會,必須提高聾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聾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何而來呢?提高聾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是最好的途徑。
關鍵詞:提高;聾生;學習語文;能力
語文能力就是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即聽、說、讀、寫的能力。由于生理缺陷的障礙,聾生失去了獲得語言的自然途徑,不能聽和不會說乃是一種不利于交往和學習的關鍵性的缺陷。語言影響到各個方面的發展。鑒于聾生生理的特殊性,大多數聾生入學前的語文基礎就是一張白紙,沒有口語,更談不上書面語。因此,聾生進入聾校后,發展聾生的語文能力,成了聾校教學活動的研究中心。聾生的語文能力變成了聽(看)、說、讀、寫的能力。加上家長的不重視與社會的偏見,聾生想要完成好這個語文能力,對他們來說相當的困難。
那么,我們老師要如何來提高聾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呢?
一、 用愛感化
世界上最敏感的是孩子的心,一旦孩子的心受到傷害,傷口是不容易愈合的。有些事雖是小事,然而正是這些看似平常的細節,最影響著學生的心靈。聾生家長的漠視,導致他們不愛與人交流。15年的聾童教育,我最常聽到家長的一句話:老師,你幫我和孩子說說,我們不會和他(她)交流,我們說的他(她)不懂,他(她)說的我們搞不明白,他(她)最聽你的話。孩子們有什么不高興或是什么事,都不愿意與父母交流,父母也只是拿錢打發孩子,一來二去,孩子養成好吃懶做的壞習慣。還有的家長覺得這孩子就是負擔,根本不想管,送到學校就覺得萬事大吉,什么都不用操心,更有讓人寒心的,開學了,孩子病了,帶到醫院看,醫生說這孩子嚴重了,應該住院,可家長卻說:“不用,我送到學校,老師會負責看的,我還有事,先回家?!边@些都充分證明聾生在家父母很少和他們交流,甚至都不交流,特別缺少親人的愛,缺少親情。沒有交流,何談語言運用能力?因此首先用愛來感化他們,讓他們知道老師值得信賴,愿意交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二、 從興趣入手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學好一門功課的基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掌握了聾生們的興趣,在他們的興趣交流中,給他們及時的評價與鼓勵。他們會更愿意交流,因為他們認為終于有人認可他們了,愿意參與學習活動了。如我班雷碧貴同學是插班生,由于沒有基礎,學習起來特別吃力,他感到很自卑,且有厭學的情緒,更不愿意與人交流,總覺得自己不如人。為了讓他消除這種情緒,我從他的特長——畫畫入手。辦板報時,請他負責版面設計和畫圖,表揚他畫得好、很漂亮??吹阶约旱膭趧映晒玫嚼蠋熀屯瑢W的賞識,可把他高興壞了。就這樣喚起了他的信心,他常常問我什么時候可以換新的板報。在此基礎上,我平時都與他主動交流,現在不僅能舉手回答問題,且能主動地問不懂的內容。漸漸地他和同學們成了好朋友,能積極主動地與人交流。
三、 教學過程中改進教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教育意圖越隱蔽,教育的效果越好。在教學中能潤物細無聲把要學的內容和能力教給學生,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在教學中改進教法,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由于聽覺障礙,導致聾生抽象思維能力差,不善于進行全面的分析考察,認識事物帶有片面性。如何表達自己的所想所問,上好每一堂語文課很重要,要從理解課文內容中提高他們對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運用能力。
聾生的語文能力主要是通過聾校語文教學獲得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發展學生語言為本,緊扣教材,聯系聾生實際,從聾生生活體驗和經驗備好每一節課,使聾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掌握語言、發展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設計合理巧妙的情境,進行緊湊、高效、輕松的教學過程。教學中,為了讓聾生更好地提高語文能力,讓聾生不覺得枯燥無味,設計好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和具體的教學內容,利用事前準備好的課件,巧妙引入課堂,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里不知不覺就學到所到掌握的內容,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用直觀教具,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例:表演法、觀察法、比較法、朗讀法等多種方法)來進行教學。重視詞語、句子的積累和運用。教學中特別注重聾生看(聽)、說、讀、寫等方面能力的同步訓練,要求一邊說,一邊用手語表達,還要會把所說的和所看(聽)的用書面語言寫出來,讓教師批改,實現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同步發展。從而使學生很好地發展了語言,提高了他們對語言的理解、積累和表達能力。
四、 加強實踐——課內外結合
課堂內外相結合,抓住每一次言語交往機會,提高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課堂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最佳途徑,教材是聾生學習語言的輔助工具。教學中,讓聾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牢牢地把握住課堂活動中所涉及的詞語、句子,在每堂課上反復地訓練。如:在組織教學中,說:“今天我們學習第幾課”,“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課文有多少個自然段”和要求學生回答問題一定要說完整的句子等等。課堂中反復練習,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看話,會用行動表示和說出句子,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在各項活動中,也注意引導聾生利用語言表達來滿足游戲活動中的交往要求,把語文課與語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提供新詞語,使他們在愉快氣氛中自然地發展語言。如:籃球比賽中,投了個漂亮的球,或是球場上有個同學擺了一個很漂亮的姿勢,我就會告訴他們,想寫出漂亮的有新穎的句子或作文,我們可以用“好帥,很酷,酷斃了,這個poss太帥了”等等。
課外時間里的孩子是最為活躍的,最能表現自己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因此,抓住這個有利時機進行語言教學是極為有效的。如:聾生星期六和星期日最喜歡到外面逛街和買東西。我讓他們每個人都寫請假條,寫清楚自己要去干什么,要買什么,看到他們寫得不清楚或是顛倒順序的給予他們及時的糾正?;貋硪院螅矣謺蛩麄冊儐栐诮稚嫌袥]有遇到什么好玩、新鮮的事或是讓自己難忘的事,讓他們講給我聽,讓他們寫一寫自己說的句子,看看表達的和寫出的句子是否一樣,如果出現倒置的句子,及時給予批改和糾正。
總之,從各方面加強對聾生語文能力的培養,以幫助聾生盡快掌握語言文字這個社會交際工具。
參考文獻:
[1]銀春銘.殘疾兒童的語言教學.
[2]樸永馨.聾童教育概論.
作者簡介:
唐德美,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云南省文山州特殊教育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