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爽,王 利,孫 詩
(成都理工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我國有著相當豐富的礦產資源,種類繁多,部分礦山由于沒有系統完善的開采方案,導致在礦山開采的過程中誘發了大量的地質災害現象,且這些現象成為礦產開采過程中很嚴重的安全隱患,為了能夠使礦山礦產資源開采可持續發展,保證礦產開采過程中的安全性和技術性要求,相關從業人員必須嚴格把關,重視礦產開采中的每個細小環節,才能使得礦山行業有序運行[1]。影響礦山地質災害主要有5種不同的地質環境條件;一是氣象與水文;二是地形地貌;三是地層巖性;四是地質構造條件;五是水文地質條件。任何一種地質環境條件都可能會誘發地質災害,所以是不能被忽視的。
(1)山體滑坡、崩塌。由于礦區煤礦被大量開采,使得坡體的原始應力平衡被長期堆積的矸石所破壞,這是引發山體滑坡、崩塌的重要原因。山體的滑坡、崩塌在礦區發生的次數較頻繁,特別是在雨水較多的季節。由于大量的雨水,山體就會被暴雨和強大的水流所沖洗,礦區長期堆放的礦渣場攔堤就可能被沖垮,然后傾瀉而下,對周圍的居民生命財產構成巨大的威脅,給國家和地區都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2]。
(2)地面沉降與塌陷。在礦區被開采之后經常發生的地質災害是地面沉降與塌陷。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開采過程中對采空區的圍巖造成破壞,以至于采空區巖石冒落和破碎。此外,在人們大量抽排地下水與采空區不斷外擴的雙重作用下,使得采空區和地下水不得不重新進行分布,從而會形成面積比較大的降落漏斗,最后會出現地表沉陷現象。由于地面沉降與塌陷這種類型不同于一般的地質災害,因為這種災害導致修復工事會很困難,也比較復雜,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跟物力進行修復。
(3)礦井突水。礦井突水是指人類在挖掘或者采礦的過程中,當巷道揭穿導水斷裂、積水老窿、富水溶洞,而導致大量地下水突然涌入礦山井巷的現象。礦井突水這種現象在礦山開采的過程中也時常發生,不僅對礦山的安全生產構成威脅,而且對礦井工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存在著嚴重的威脅。
(4)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地勢深壑的地區,因為暴雨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并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因其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能量,因而破壞性極大。由于礦區的大量開采所留下的矸石集中堆放,遇到雨雪天氣,就可能由于雨水過多沖刷坡體的堆積物而引發泥石流現象。從而對附近的居民造成人身財產威脅,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1)加大對地質災害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全民防災意識。各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地質災害的宣傳教育,開展一系列的宣傳教育活動,讓人們心中逐漸形成防災的意識,當地質災害來臨時,人們能夠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進行自我保護。礦山的各級領導和所有員工都需要對自己所在的礦區的地形地勢有一個全方位的把握,同時對各種防災的方法、防災的措施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并對各種防災方法進行全面的掌握,同時通過宣傳教育活動讓廣大群眾知曉這些防治措施。同時,相關單位可派出員工對礦區四周地區進行深入研究,便于及時掌握災害實際情況。要對災害的出現予以及時的預測,并做好準備和防御工作,在災害來臨時盡可能多的減少人員的傷亡,最大程度的降低造成的經濟損失。
(2)合理規劃開采礦產資源,注意保護地質生態環境。我國頒布的《礦產資源法》和《環境保護法》中,對地質的保護和環境的保護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人類在進行地質礦產開采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保護地質生態化環境,同時應該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力度,最大程度的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礦山在進行開采之前,必須要對開采的地區進行綜合分析,盡可能的避開人口稠密地區、山體穩定性較差的地區以及存在著生命工程設施的地區。
(3)因地制宜,進行綜合防治。實行“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以達到減輕或防止災害發生的目的。在礦產開采中可能會誘發多種地質災害,但各種地質災害的分布又存在著一定的規律,因此不同類型的地質災害又對應著不同的防治措施和防范的標準。應以生物措施為主、輔以工程措施。兩者措施同步進行,優化綜合防治,地質災害防治效果可能會更加顯著。
(4)加快礦山地質生態環境恢復進程。近年來,由于長時間不間斷頻繁的開采作業。我國的礦山生態環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而眼前面臨著如此嚴峻的情況,國家針對于眼下狀況作出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但是對生態環境恢復來講卻是微乎其微的,因此需要國家加大宣傳力度和加強整改方案,要始終把恢復生態環境作為首要任務。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只有生態環境日漸變好,我們才能生活在綠色美好的家園里,才能過得幸福,健康,安穩。目前重中之重就是要制定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將生態系統的功能恢復,對受到破壞的植物進行恢復放在首位。只有保證了生態環境不被破壞,可持續發展才不會成為空話,大自然才能回饋更多人類所需要的物質資源。
綜上所述,礦山在我國分布的規模大小不一,由于受到技術以及管理等因素的局限,可能會誘發一系列的地質災害,從而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各個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宣傳力度,各個方面的措施要確切的落實到位,分級管理,責任到人。另一方面,各單位必須在開采的過程中必須加強開采技術和開采效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災害發生,有利于人民的正常生活,有利于社會穩定。最后,一定要注意保護礦區周邊地質生態環境,采取一系列方式措施,有效恢復環境重建,為實行資源可持續性發展而不懈努力。
[1]穆志宏.淺析煤礦地質災害及其防治[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8).
[2]鄧亮.地質災害的特征、危害以及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預防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