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彪
(青海省有色地質礦產勘查局地質礦產勘查院,青海 西寧 810000)
區內復雜的構造演化和造山運動控制著區內沉積建造及巖漿活動的分布格局,決定了地球化學元素含量變化在時間上的繼承性和空間上的成帶性,形成地球化學異常與已知礦(床)點空間分布的聚集成帶性、成群分布性和整體構形的有序性。
以1∶2.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為主的地球化學調查主要成果分析,區內40種元素及氧化物的平均豐度中多種元素豐度較高,元素含量變化幅度大。與本區優勢礦種金、銀、銅、鈷等有關的直接指示元素,在區內形成Au、Cu、Co、Pb、Zn、Ag-Pb、Zn、Cd等中溫元素組合異常帶,對區內尋找以Au、Ag、Cu、Co為主的多金屬礦床具重要指示意義。區內先于2015年通過1∶2.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在預查區內圈出9處以金為主的綜合異常(GA5、GA6、GA7、GA8、GA9、GA10、GA11、GA12、GA13)。①GA7號異常 :異常以Au為主,Ag、Cu、Pb、Zn、As、Sb、Bi、W、Sn元素組合的綜合異常;異常濃集中心明顯,具內、中、外帶,部分元素還具有超內帶,元素組合復雜,套合較好,Au、Ag、Cu的峰值較高,Au1元素峰值為73.2×10-9,Ag元素峰值為640×10-9,Cu元素峰值為272×10-6,異常評續值為42.37,為乙2類異常,位于金水口(巖)群。異常區內圈出兩條破碎蝕變帶。②GA12號異常:異常以Au為主,Au、Ag、Cu、Pb、As、Sb、Bi、W元素組合的綜合異常;異常濃集中心較為明顯,Ag元素峰值為360×10-9,Au元素峰值為56.1×10-9,異常評續值為19.74,為乙2類異常,位于金水口(巖)群,異常內圈出一條破碎蝕變帶。
1∶1萬地質草測:在1∶2.5萬水系沉積物9處異常地段布設1∶1萬地質草測工作,在1∶10000填圖之前,布設了二條1∶2000地質剖面,剖面測制方向基本垂直地層布設,根據勘查區地形地貌特點,本次填圖穿越法及追索法進行地質填圖,采取GPS定位,工作底圖采用1∶5萬地質圖放大而成的1∶1萬地質圖。
1∶5千地化(土壤)剖面∶1∶5千地化(土壤)剖面布設于 GA5、GA6、GA7、GA8、GA10、GA11、GA12異 常內,根據地質踏勘認識剖面布設實施于異常上游或異常內蝕變較發育部位,剖面方位根據地層走向、異常形態及蝕變帶走向布設,剖面起點用GPS定點。
槽探:根據設計和預查區地質特征,選擇在土壤剖面異常高值地段布置探槽。槽探施工采用挖掘機進行施工,槽底平整,總體見基巖情況良好,局部由于覆蓋較厚或凍土等原因,未能揭露到基巖。
樣品采集、加工、測試:槽探化學樣取樣方法采用刻槽法,樣槽斷面規格為10×5cm。在槽探中未采取化學樣地段采取,對不同巖性、不同蝕變地段分層采取,未有跨層現象,樣品采用刻線法。在1∶5千地化(土壤)剖面工作中采取,土壤采樣層位粒度按照規范執行,采樣層位為c層上部,采樣物質為淺黃色-淺褐色土壤,采樣深度為0.4m~0.9m不等;巖石樣與化學樣品加工操作均按照規范嚴格執行。
化學樣中Au采用活性炭吸附、王水介質火焰原子吸收法,Ag采用王水介質火焰原子吸收法,巖石樣、土壤樣,分析元素為Au、Ag、Cu、Pb、Zn、W、Sn、Mo、As、Sb。其中Cu、Pb、Zn采用X射線螢光法,Ag、Au采用發射光譜法,As、Sb、W、Sn、Mo采用等離子發射光譜法,報出率100%。
①對GA7號異常異常利用1∶5千土壤剖面檢查,圈出兩處異常高值段,通過槽探施工,在異常處發現2條破碎蝕變帶,帶內圈定2條礦化蝕變帶,并圈出Au礦(化)體,其中1條礦體長300m,厚度1m~3m,平均2m,金品位1.30g/t~8.55g/t,金平均品位2.62g/t。證明該異常為礦致異常。②對GA12號異常利用1∶5千土壤剖面、地表追索、撿塊樣分析進行檢查,在異常東側(異常上游)發現1條構造破碎帶V,通過槽探施工,結合撿塊樣分析,帶內圈定1條礦化蝕變帶,V礦化帶長約900米,金品位一般為0.12g/t~7.88g/t,最高金品位39.6g/t,證明該異常為礦致異常。③通過開展1:5千土壤剖面,在1∶2.5萬水系沉積物異常GA7、GA12異常區發現多處Au異常高值地段:P2、P4、P5地化剖面在GA7號綜合異常區內有較好的異常顯示,P2地化剖面顯示二段異常,異常元素為金、銀、砷、銻,各元素套好極為吻合,第一段金元素峰值分別為544×10-9,第二段元素峰值:金元素峰值為136×10-9、銀元素峰值為434×10-9、砷元素峰值為728×10-6、銻元素峰值為49.1×10-6,異常地段位于斜長角閃巖與二長花崗巖接觸部位。P4地化剖面顯示一個金、砷、銻元素組合異常,異常元素峰值分別為354×10-9、574×10-6、33.6×10-6,組合元素套合好,異常地段位于斜長角閃巖內,P5地化剖面顯示一個金、銀、砷元素組合異常,異常元素峰值分別為145×10-9、1320×10-9、235×10-6,組合元素套合好,異常地段位于二長花崗巖內;在P2剖面通過施工槽探對異常揭露驗證,發現2條破碎蝕變帶,帶內發現1條金礦化體,金礦體視厚1.2m,金品位1.85g/t;1條金礦化體,視厚2.17m,品位0.18g/t~0.42g/t;P17、P18、P19、P20、P21、P22、P23、P24地化剖面在GA12號綜合異常區內有較好的異常顯示,異常元素為金、銀、砷,各元素套好極為吻合,金元素峰值為500×10-9、銀元素峰值為5000×10-9、砷元素峰值為1000×10-6,異常與Ⅴ蝕變破碎帶套和好。
本次工作在預查區內圈出的9處以金為主的綜合異常基礎上,通過1∶1萬地質草測大致了解了預查區的地質背景,在地表發現了一些礦化線索;通過1∶5千土壤剖面測量在GA7、GA12異常內發現多處土壤異常高值段;槽探工作則進一步對發現的土壤異常、撿塊樣礦化地段進行了揭露驗證,并對發現的礦化帶及礦體進行了控制。經驗證土壤異常與已知礦化帶套和好,從整體上看,本次工作選用的大部分方法和手段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