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富,胡玉法,洛衛東
(長江水利委員會 水土保持局,湖北 武漢 430010)
2018年5月4日,長江委水土保持局就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水利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近期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講話精神進行了深入學習和專題研討,積極查擺了當前長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對策,旨在扎實推進長江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為建設安瀾綠色和諧美麗長江作出應有的貢獻。與會同志一致認為,推進長江流域水土保持新發展,必須以習近平水利工作重要思想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習近平水利工作重要思想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講話精神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總書記高度重視水利工作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持續關注長江生態保護,并明確指出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等五大關系,還特別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總書記的講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是貫穿于長江經濟帶發展偉大實踐進程中的行動指南,是推進新時代長江流域水土保持新發展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統籌自然生態各種要素,要把治水與治山、治林、治田、治草有機結合起來,還要與農村、農民和農業參與者的社會化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同時也要與法規制度、監督管理、考核獎懲等非工程措施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全社會“共抓大保護”工作機制,實現標本兼治。
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要注重就地攔蓄和有效利用降水,截水和排水相結合,保水土、興水利、除水害。要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正確處理好生活用水、生態用水、生產用水的關系,因水制宜,因水定產,按照適耕適林適草原則建立科學的種植結構和輪耕休耕制度,從片面追求高產出調整為質量第一的原則目標,實現“空間均衡”。
要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的協同作用,既要發揮政府在統籌規劃、政策引導和制度保障方面的作用,也要探索建立健全社會廣泛參與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局面。
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長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雖然在地域上已處在整體推進狀態,水土流失面積減少的趨勢也已經形成,但在綜合防治措施體系和監管能力建設方面還存在短板,國家級和省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還有不少硬骨頭,多部門協作共同防治水土流失的工作機制還有待完善,這將是新時期水土保持工作重點突破的方面。
要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水土保持的首要目標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應通過對水土流失地類綜合治理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為發展當地高效綠色產業提供條件,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更是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垃圾收集、村莊水環境治理等納入到水土保持措施體系,使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帶動鄉村旅游休閑等第三產業發展,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
正確把握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的關系,水土流失治理成效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夠充分顯現出來,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大、分布廣,特別是長江上游部分水土流失嚴重、貧困人口集中區域,治理任務重、難度大、投資高,需要我們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方能久久為功。
目前,全國水土保持規劃、省級水土保持規劃和有關生態保護專項規劃已經批復,需要督促流域各省按照有關規劃確定的目標和年度任務要求按期完成。
經過幾十年連續實施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和相關生態建設項目,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已經呈現穩定減少的趨勢,水土流失治理成效顯著,但與把長江經濟帶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帶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總書記指出,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生態環境協同保護體制機制亟待建立健全,流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突出”。這說明水土流失仍是長江流域突出的生態問題之一。
一是長江流域江河源頭區、重要水源區和生態脆弱區的預防保護任務十分艱巨。金沙江下游、西南石漠化地區、三峽庫區和武陵山區等地的水土流失嚴重、立地條件差、治理難度大,區域生態環境依然脆弱,水土流失嚴峻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變,仍然是制約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水土保持社會化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全社會重開發、輕保護的意識依然存在,生產建設項目造成的人為水土流失問題仍很突出。水土保持社會化管理機制急需深度融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管理制度體系中,水土保持社會化管理的政策制度保障有待進一步強化。
三是水土流失治理投入力度急需加大。長江流域剩余水土流失比較集中區域的治理難度越來越大,投入標準也更高。另外,開展的水土保持生態清潔小流域試點,增加了水污染防治與垃圾處理等措施,項目投資單價大幅提高。
四是水土保持監測體系尚不完善。監測點多以局地坡面徑流試驗站和小流域卡口站為主,監測成果代表性不強,覆蓋重點流域干支流的監測站點嚴重不足。部分已建監測站點人員與經費不到位,監測工作難以展開。水土保持監測體系無法為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紅線管控提供全面的數據支撐。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長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須以習近平水利工作重要思想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努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推進成立長江流域生態建設協商議事機構。借鑒長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員會現有工作機制和部際聯席會制度、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等有效做法和經驗,推進成立由國家有關部委、流域機構、長江流域各省政府組成的流域生態建設協商議事機構,統籌協調生態保護政策制定、體制與機制建立,并確定流域生態治理布局等重大事項。
二是加快推進長江流域水土保持預防保護專項規劃,依法強化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加快推進長江流域水土保持專項和水土保持監管能力建設規劃編制,建立水土保持預防保護長效機制,完善水土保持預防保護法規制度和監管措施,加強長江源頭區、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洞庭湖與鄱陽湖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和重要水源地的水土保持預防保護,促進生態自然修復。依法強化長江經濟帶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加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規范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嚴格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
三是加快推進長江上中游水土流失重點區域防治的重點工程建設步伐。加快西南石漠化地區、金沙江下游、嘉陵江上游、三峽庫區、洞庭湖和鄱陽湖等重點區域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繼續實施以小流域為單元的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大力開展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及上游等重要水源地,以及洞庭湖與鄱陽湖等水系中游城鎮周邊的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將水土流失治理及農村面源污染物防控納入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體系,有效維護水源地水質安全。
四是進一步加強長江流域水土保持監測網絡體系建設。完善水土保持監測服務體系,建立完善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統和服務平臺,新建部分控制性與典型監測站點, 提升監測工作技術水平和監測工作的實效性,強化監測服務能力和成果應用;開展長江流域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的動態監測,加強監測數據的共享,定期發布長江流域水土保持公告,滿足社會對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信息需求。
五是加快推進水土保持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全面推進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考核制度,強化地方政府主體責任,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力組織保障。創新水土保持投融資機制,用好金融支持水土保持政策,推進水土保持以獎代補政策落實,發揮群眾在治理中的主體作用。構建多層級、多元化的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體現生態服務價值,調動生態產品供給區群眾保護水土資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