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星雨
2017年10月上映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2049》,是1982年的《銀翼殺手》的續集。
被譽為“有史以來最經典的科幻電影”的《銀翼殺手》,為全球影迷塑造了一個“賽博朋克”的科幻空間,這種對未來世界的想象方式影響了相當多的后來者。但當年上映時,《銀翼殺手》卻遭遇媒體和公眾口誅筆伐,票房慘淡。
峰回路轉,逆襲“封神”,《銀翼殺手》戲劇性的口碑反轉,讓影迷更期待35年后的續集,期待一個更為超前的想象,期待對“人何以為人”的更深理解……
被時間發酵的科幻神作
想要真正理解《銀翼殺手2049》,就必須從理解《銀翼殺手》開始。
《銀翼殺手》的導演是雷德利·斯科特,主演是哈里森·福特,稍微對好萊塢有點兒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這兩人的分量與歷史地位。前者執導的作品還包括《異形》《天國王朝》《黑鷹墜落》,后者主演的作品還包括《星球大戰》系列、《奪寶奇兵》系列。《銀翼殺手》是根據有“美國卡夫卡”之稱的菲利普·K·迪克的小說《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改編,此人的作品曾經多次被好萊塢搬上大銀幕。
《銀翼殺手》的故事發生在2019年的洛杉磯。人類為了開發宇宙研制出各方面都比人類優秀的復制人,但又害怕復制人失去控制,于是將復制人的壽命設置為4年。然而,擁有智慧的復制人終究不甘心被人類奴役,起兵造反。人類宣布復制人非法,并成立名為“銀翼殺手”的特種部門,追捕混跡在人群中的復制人……
為了完美地呈現出2019年的洛杉磯,導演使用了大量當時最為先進的特效制作,使《銀翼殺手》的成本高達2 800萬美元,這在當時算巨額投資了。然而,1982年,《銀翼殺手》正式上映時,因為影片陰暗的基調、緩慢的節奏、冗長的敘事,使大多數觀眾棄之如敝履,媒體惡評如潮,所以《銀翼殺手》的票房遠遠低于預期,最終只有2 750萬元美元。主要投資方之一,邵逸夫旗下的邵氏電影公司為此片注入了1. 5億港幣,因為嚴重虧損而破產倒閉。
是金子,遲早會發光。又過了五六年,一部分影評人豁然發現,當年他們錯過了一部經典電影。他們開始撰文分析《銀翼殺手》的哲學內涵、美學特征,分析特效制作與音樂,甚至為主角戴克是自然人還是復制人而爭論不休。影片最后,復制人在暴雨中的那段獨白也被反復提及、反復討論——“我看到過你們這些人絕對無法置信的情景,戰艦在獵戶星座之肩燃起的熊熊火光,C射線在幽暗的宇宙中劃過了‘唐懷瑟之門,但所有的這些瞬間,都將消逝于時間,就像淚水湮沒在雨中。”最后,經影評人的反復推薦,在上映十年后,《銀翼殺手》登堂入室,被譽為“有史以來最經典的科幻電影”(唯一可以與之并駕齊驅爭奪王座的科幻電影是《太空漫游2001》)。2007年,美國評選20世紀百年影史百部經典,《銀翼殺手》排名第97位。
你需要了解一下賽博朋克
在關于《銀翼殺手》的各種評價中,影評人一致將它稱為“賽博朋克”的代表作。這里解釋一下什么叫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Cyberpunk)是個生造詞,由表示“控制論(Cybernetics)”的“Cyber”,加上代表搖滾的“Punk”組合而成。賽博(Cyber)的意思是,總存在一個系統在統治民眾的生活,這種系統總是依靠某種特定的技術來實現統治,如通過洗腦、克隆、遺傳工程等方式。朋克(Punk)原本是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末的一個搖滾樂流派,他們在搖滾樂里尋求個體的獨立,挖苦統治者,嘲弄所有的制度。
這個詞最早見于美國作家布魯斯·貝斯克于1983年發表的短篇科幻《Cyberpunk》。這篇與計算機犯罪有關的小說無甚出奇,只是1984年12月30日,著名編輯加德納·多佐伊斯發表了回顧性的文章《新的熱點作家》,用“Cyberpunk”指稱以威廉·吉布森《神經浪游者》為代表的新型科幻小說,這才使“Cyberpunk”名垂青史。
威廉·吉布森被譽為“賽博朋克之父”,他創作的《神經浪游者》在1984年出版后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創下了6 500萬冊的銷售紀錄。《神經浪游者》在電腦和網絡還只是設想的時候,預見了當代網絡的發展,我們今天的網絡生活與小說中的描寫極其相似,唯一不足的或許就是小說中預言的很多技術還沒有變成現實。
賽博朋克的概念一經提出,就引發了世界性的賽博朋克運動。英國、日本、蘇聯等國都出現了賽博朋克小說。這場運動還蔓延至其他領域,出現了賽博朋克風格的電影、電視、音樂等,形成了許多帶有叛逆性的亞文化群體。現在,賽博朋克一詞被用來泛指一種個人化、玩世不恭、反權威、反信息控制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先于理論,《銀翼殺手》率先“定義”了賽博朋克電影。這一“定義”包括人工智能、陰暗的都市、冰冷的機械、獵奇的東方元素、孤獨的硬漢、對身份的恍惚認知、支離破碎的世界。《銀翼殺手》之后的賽博朋克電影,基本上都遵循這一“定義”。經常被提及的賽博朋克電影包括:《攻殼機動隊》《黑客帝國》《阿瓦隆》《移魂都市》《創:戰記》《黑暗掃描儀》《感官游戲》。這些電影,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銀翼殺手》的影響。同時,《銀翼殺手》的影響早就超出了科幻與賽博朋克。美國谷歌公司生產的手機叫Nexus,名字就出自《銀翼殺手》中復制人的代號。
探討“人何以為人”的哲學話題
時隔35年,好萊塢推出《銀翼殺手》續集《銀翼殺手2049》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氣的。雷德利·斯科特經過慎重考慮,放棄了續集的導演工作,新晉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勇敢地擔任了指導工作。年邁的哈里森·福特同意出演這部續集。
續集的故事發生在2049年,第一部故事的30年后。這時的洛杉磯依然是高科技與貧民窟并存的模樣。華萊士公司繼續制造更為先進的復制人Nexus-8。與之前的復制人相比,這一型號的復制人有完整的記憶,同時完全聽命于人類主人。主人公K就是這樣一個復制人,他是銀翼殺手,任務就是追捕舊型號的復制人。一天,K在成功捕殺一名舊型號復制人后,發現一條奇怪的線索。循著線索挖掘下去, K發現30年前,名為戴克的銀翼殺手與名為瑞秋的復制人相戀,并攜手逃亡,而且還生下了一個孩子。復制人是不能生育的,如果K所查知的事情屬實,那將嚴重動搖人類的地位。同時,K還漸漸意識到,那個孩子很可能就是自己。于是,他一邊躲避華萊士公司的追捕,一邊追查真相。但真相比他想象的還要殘酷……
《銀翼殺手2049》上映之后口碑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喜歡的人認為,這部科幻電影繼承了上一部的所有優點,制作精良,特效出眾,將2049年洛杉磯的模樣近乎完美地呈現到大銀幕上。然而更多的人認為,這部科幻電影也繼承了上一部的所有缺點,是真正的“催眠”大片,劇情冗長,節奏緩慢,各種無意義的場景大量堆砌,尤其是故事,了無新意不說,還滿是邏輯漏洞,經不起多少推敲。比如說,電影里復制人可以像人類一樣繁殖,是對人類最大的威脅。實際上,這事兒對人類其實沒有什么威脅,真正的威脅是復制人控制了自己的生產線,可以傾盡全力,在最短的時間里生產盡可能多的復制人,這樣用不了多久,復制人的數量就會大大超過繁殖速度超慢的人類。
當然,《銀翼殺手》和《銀翼殺手2049》的本質,是想借科幻的殼,探討“人何以為人”的哲學話題。這樣的話題,你思考過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