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流亮 徐笑爽
(開封大學醫學部,開封,475000)
口腔扁平苔蘚是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口腔黏膜疾病,具有較高發病率,其病程慢性遷延,頑固難治,可復發,有癌變可能,臨床表現以口腔黏膜白色斑紋、充血、糜爛、潰瘍等為主,給家庭及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1]。目前,臨床對于口腔扁平苔蘚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暫無特效療法。目前,臨床常采用常規西藥對口腔扁平苔蘚患者進行治療,雖具有一定療效,但長期使用存在一定不良反應[2-3]。因此,如何有效治療口腔扁平苔蘚是各大醫院面臨的棘手問題。魏寧等[4]采用西藥聯合中藥草瀉心湯治療口腔糜爛型扁平苔蘚,可降低近期復發率,安全性較高。周淑珍等[5]采用中藥養陰益氣合劑治療口腔扁平苔蘚也取得良好的療效。故中醫藥被廣泛應用于口腔扁平苔蘚的臨床治療,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受到廣大患者及臨床醫師的青睞。本研究選取脾胃濕熱型口腔扁平苔蘚患者124例,分組采用常規西藥及健脾化濕方治療,比較2組臨床療效及IgA、IgG、IgM等指標的變化情況,旨在觀察健脾化濕方治療脾胃濕熱型口腔扁平苔蘚的臨床療效,為臨床防治提供依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開封大學醫學部收治的脾胃濕熱型口腔扁平苔蘚患者12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2例。其中男64例,女60例;年齡20~74歲,平均年齡(42.69±3.57)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5.57±1.57)年。對照組男31例,女31例;年齡22~74歲,平均年齡(42.78±3.66)歲;病程2~8年,平均病程(5.49±1.54)年。觀察組男33例,女29例;年齡20~72歲,平均年齡(42.57±3.74)歲;病程3~9年,平均病程(5.67±1.63)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口腔疾病診療指南》[6]進行診斷。1)病理標準:固有層中淋巴細胞呈彌散浸潤,上皮基底層液化,表層有過度角化和不全角化。2)臨床標準:病變部位黏膜表現丘疹,白色條紋或斑塊,黏膜發紅,出現皰和糜爛。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7],結合患者常見臨床表現,擬制定脾胃濕熱型口腔扁平苔蘚中醫癥候診斷標準:1)主癥。兩頰、牙齦或舌唇見白色角化斑紋,周圍充血,紅斑水腫,有表淺糜爛面,局部疼痛。2)次癥。胃脘嘈雜、納食易饑、胸脅悶脹、身重。3)舌脈。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下述西醫、中醫診斷標準者;2)年齡介于18~75歲之間者;3)臨床資料完整者;4)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者;5)依從性好,配合本次研究者6)病程≤10年者。
1.4 排除標準 1)不符合上述納入標準者;2)過敏體質者;3)精神異常者;4)患有其他口腔黏膜疾病者;5)妊娠及哺乳期婦女;6)近3個月內使用過免疫制劑者;7)合并有嚴重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8)腫瘤患者;9)近1個月內使用過抗生素者。
1.5 脫落與剔除標準 1)不符合納入條件,納入錯誤者;2)不能遵醫囑用藥或試驗過程記錄不完整,影響療效判斷者;3)聯合應用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及抗菌藥物者。
1.6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轉移因子膠囊(陜西醫藥控股集團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13414)治療,口服,6 mg/次,1次/d,30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健脾化濕方(由白術10 g、茯苓10 g、黨參15 g、砂仁10 g、薏苡仁30 g、扁豆15 g、蓮子10 g等組成)治療,用水煎至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30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7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生命質量、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對2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
1.8 療效判定標準 1)中醫癥候積分[7]:對上述中醫診斷標準中的中醫癥候進行積分,總分0~30分,積分越高表示臨床癥狀越嚴重。2)生命質量:采用自擬生命質量調查表對患者生命質量狀況進行評價,包括心理健康、軀體疼痛、社會關系、生理健康及情感職能5個方面,每個方面總分0~20分,5個方面得分相加即為最終得分,所得分值越高表示生命質量狀況越好。3)IgA、IgG、IgM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4)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頭暈、聽力下降、乏力、發熱。5)臨床療效:參考《口腔疾病診療指南》[6],結合患者臨床癥狀變化情況,擬制定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其中顯效:充血、糜爛等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明顯改善,中醫癥候積分較治療前減少>75%;有效:充血、糜爛等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中醫癥候積分較治療前減少>30%;無效:充血、糜爛等臨床癥狀、體征未改善或加重,中醫癥候積分較治療前減少≤30%。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8]。

2.1 中醫癥候積分及生命質量評分 治療前,2組患者中醫癥候積分、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2組中醫癥候積分在治療后均下降,而生命質量評分均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中醫癥候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而生命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及生存 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治療后2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P<0.05;治療后2組生命質量評分比較,△P<0.05
2.2 2組患者IgA、IgG、IgM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IgA、IgG、IgM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2組IgG、IgM水平在治療后均下降,且觀察組下降幅度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2組IgA水平在治療后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注:治療后2組IgG比較,*P<0.05;治療后2組IgM比較,△P<0.05
2.3 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發熱臨床療效比較[例(%)]
2.4 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口腔扁平苔蘚是一種伴有慢性淺表性炎性反應的口腔黏膜角化異常性疾病,是口腔黏膜疾病常見的一種,其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普遍認為由自身反應性T淋巴細胞介導對上皮基底細胞損害所致。目前,臨床對于口腔扁平苔蘚的治療包括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西藥治療以減輕疼痛、控制病變、治愈糜爛、降低癌變潛能為主,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且療效不穩定、不良反應多,且病情容易復發[9-10]。據相關文獻報道[11-12],采用中醫藥治療口腔扁平苔蘚,具有療效高、不良反應少的優點,顯示出獨特的優勢。
中醫學并無口腔扁平苔蘚病名,根據患者常見臨床表現及發病原因,可歸屬于“口破”“口蕈”“七星瘡”“口糜”等中醫范疇,如《保嬰易知錄》所云:“滿口糜爛,色紅作痛,甚則腮舌俱腫,聯及咽喉,不能飲食”,也如《焦氏喉科枕秘》曰:“此癥因脾經積熱。上腭屬脾,脾氣通于喉,故上腭生瘡,似粟如珠,或黃或白,口中腥臭,手足怕冷,身體畏寒。治者用水藥或苦茶拭凈,吹秘,服清脾降火湯。戒酒色”,也如《雜病源流犀燭·口齒唇舌源流》所云:“臟腑積熱則口糜,口糜者,口瘡糜爛也,宜局方涼膈散;心熱亦口糜口瘡多赤,宜花粉末摻之;肺熱亦口糜,口瘡多白,宜黃柏、蓽撥末摻之良久,以水漱口”。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與飲食不節、外感濕熱、大病久病等有關,如《醫方考卷之五》記載:“膀胱者,水道之所出;小腸者,清濁泌別之區也。膀胱移熱于小腸,則清濁不能泌別,濕熱不去,勢必上蒸,故令口中糜爛而瘡”,也如《圣濟總錄·卷一百一十七》所云:“膀胱移熱于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大抵心胃壅熱,則必熏蒸于上;不可概以敷藥,當求其本以治之”,也如《醫宗金鑒·卷六十五》曰:“此證由陽旺陰虛,膀胱濕水泛溢脾經,濕與熱瘀,郁久則熱,熱氣熏蒸胃口,以致滿口糜爛,甚于口瘡,色紅作痛,甚則連及咽喉,不能飲食。初起宜服導赤湯。口臭、瀉泄脾虛濕者,宜服連理湯;糜爛延及咽喉,日輕夜重者,服少陰甘桔湯,便秘者服涼膈散”??偨Y起來,本病病位在于口,與心、肺、脾等密切相關,尤其重在于脾,本病病機為本標虛實,濕熱血瘀為其標,脾氣虛弱為其本。脾主運化水濕,可充分濡潤臟腑,又可使水濕停聚體內,若脾臟功能失常,則水濕停滯而導致痰飲、濕濁、血瘀的產生[12]。由此可見,本病的治療應以健脾益氣、清熱化濕為主[13-15]。
健脾化濕方由白術、茯苓、黨參、砂仁、薏苡仁、扁豆、蓮子等組成。白術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可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等功效,如《別錄》記載:“止消渴,好睡,大腹,淋瀝,膈中痰水,水腫淋結。開胸腑,調臟氣,伐腎邪,長陰,益氣力,保神守中”。黨參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可健脾益肺、補中益氣,如《本草正義》所云:“黨參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本與人參不甚相遠。其尤可貴者,則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濕,潤肺而不犯寒涼,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砂仁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等功效,如《本草綱目》曰:“補肺醒脾,養胃益腎,理元氣,通滯氣,散寒次脹痞,噎膈嘔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齒浮熱,化銅鐵骨哽”。薏苡仁味甘、淡,性涼,可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濃,如《本草新編》所云:“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視病之輕重,準用藥之多寡,則陰陽不傷,而濕病易去”。扁豆味甘,性平,歸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可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如《醫林纂要》曰:“蓮子,去心連皮生嚼,最益人,能除煩、止渴、澀精、和血、止夢遺、調寒熱。煮食僅治脾泄、久痢、厚腸胃,而交心腎之功減矣。更去皮,則無澀味,其功止于補脾而已”。由此可見,健脾化濕方具有清熱化濕、健脾益氣之功效,是治療脾胃濕熱型口腔扁平苔蘚之良方[16]?,F代藥理研究表明[17],白術具有抗菌、健脾胃、壯身體和提高抗病能力作用;茯苓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菌作用;薏苡仁可提高機體免疫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中醫癥候積分、IgG、IgM在治療后均下降,而生命質量評分均上升,且觀察組上述觀察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提示采用健脾化濕方治療脾胃濕熱型口腔扁平苔蘚,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生命質量。本研究中,觀察組臨床療效達88.71%,且僅有2例患者出現惡心嘔吐或乏力,進一步提示采用健脾化濕方治療脾胃濕熱型口腔扁平苔蘚,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且不良反應少,可促進患者身體恢復。本研究充分利用中醫藥治療脾胃濕熱型口腔扁平苔蘚療效高、不良反應少的優勢,采用健脾化濕方進行治療,為臨床更好地治療脾胃濕熱型口腔扁平苔蘚提供新思路。但由于本研究收集樣本數量少、觀察時間短,未對健脾化濕方治療脾胃濕熱型口腔扁平苔蘚的遠期療效進行評價,臨床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對脾胃濕熱型口腔扁平苔蘚患者采用健脾化濕方治療,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緩解臨床癥狀,改善免疫球蛋白水平,促進患者身體恢復,提高生命質量,且不良反應少,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1]邱宜農,楊彥偉,馮玉霞,等.Nd∶YAG激光聯合局部用藥對中老年口腔扁平苔蘚患者療效的初步評價[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6,14(3):155-159.
[2]眭佳麗,劉思佳,漆明.他克莫司和曲安奈德治療糜爛型口腔扁平苔蘚的療效比較[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6,38(3):326-328.
[3]黃韻穎,周塑,蔡揚.口腔扁平苔蘚患者血清中白細胞介素-12和白細胞介素-27表達與免疫功能的相關性[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6,34(2):140-144.
[4]魏寧,張強,劉曼.甘草瀉心湯聯合窄譜中波紫外線及西藥治療口腔糜爛型扁平苔蘚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24):2667-2669.
[5]周淑珍,高云云,謝靜,等.養陰益氣合劑對口腔扁平苔蘚患者血清及唾液干擾素γ和白細胞介素10水平的影響及臨床意義[J].中國基層醫藥,2016,23(22):3366-3369.
[6]陳衛民,朱聲榮,毛靖.口腔疾病診療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7]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8]陳誠,程紹航,狄正鴻,等.0.03%他克莫司軟膏和得寶松注射液治療口腔扁平苔蘚的臨床對比研究[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6(10):924-925.
[9]胡小婭,桂冠,許揚,等.倍他米松聯合胸腺五肽治療糜爛型口腔扁平苔蘚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1):146-147.
[10]李其玉.中西醫臨床免疫結合法治療口腔扁平苔癬的短期療效分析[J].河北醫學,2013,19(2):214-217.
[11]楊禮安.中醫藥在口腔扁平苔蘚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3,29(11):695-696.
[12]劉鐵軍,張楊楊,劉健,等.化濕行瘀清熱方劑對口腔扁平苔蘚患者唾液中差異蛋白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13):2231-2235.
[13]郝宇,趙華.中西醫結合治療糜爛型扁平苔蘚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2014,35(6):1163.
[14]谷群英,王建凱,牛光良.丹梔逍遙散治療口腔黏膜疾病體會[J].中醫學報,2013,28(12):1928-1929.
[15]張姝,于學垠.甘草瀉心湯聯合他克莫司治療口腔扁平苔蘚150例[J].河南中醫,2015,35(2):239-240.
[16]何清美,顏家渝,李必澤,等.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加減合并西醫療法治療口腔扁平苔蘚的臨床觀察[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6,11(4):427-430.
[17]馮亞龍,趙英永,丁凡,等.茯苓皮的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進展(Ⅰ)[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7):109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