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可金
日前,澳大利亞媒體報道稱,澳情報機構將中國列為“極端威脅”。這讓筆者感到,近一段時期以來,從政治領域到安全領域,從經濟發展到科技進步,在西方媒體和政客中似乎掀起新一輪“中國威脅論”。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直接將中國和俄羅斯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毫不隱晦地指責中國是印太地區的“破壞性力量”。在美國帶領下,其他西方國家也跟著搖旗吶喊。英國一些媒體鼓噪所謂的“銳實力”,指責中國試圖對其他國家的政界、媒體和學術界進行滲透和分化。澳大利亞媒體鼓噪中國所謂的“政治滲透”,給西方國家帶來“真實存在”的挑戰。德國、法國、意大利聯合起草了一份加強對外資并購審查和控制的法律草案,以遏制中資在歐洲的收購熱。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洋大人們”似乎開始惴惴不安了。
“救不了命的稻草”
以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拋出的“銳實力”(SharpPower)概念為代表,新一輪“中國威脅論”的核心特征是實力和差異。與以往“中國威脅論”充斥了意識形態的“傲慢與偏見”不同,新一輪“中國威脅論”重點在于強調中國有了與西方世界相比肩的實力,而且此種實力代表著與西方世界存在顯著差異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
自近代以來,“中國威脅論”就與中國發展如影隨形。從早期的“黃禍論”到二戰后的“紅禍論”,從改革開放以來的“崩潰論”到進入21世紀以來的“新殖民主義論”,無論中國走到哪里,都會被一些西方政客和媒體視為“洪水猛獸”。然而,此前的“中國威脅論”要么基于文化和文明的傲慢,要么源于意識形態的偏見,至少不認為中國是一個“現實的威脅”。在中國實力沒有達到與發達國家相媲美的時候,歐美根本看不起中國,他們的目光是俯視的,他們的心理是“最壞情況下”的防范,他們的口吻更多是教訓、羞辱和斥責。
然而,隨著中國實力的日益壯大,新一輪“中國威脅論”有了新的發展。它不再鼓吹對積貧積弱中國的防范,也不再是對中國人口眾多而擠占資源的顧慮,而是對中國實力快速上升的恐懼。超大規模的人口總量、快速膨脹的經濟實力和日新月異的軍事實力,手握這一切的今日中國,不僅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于俯視,即便中國俯視一些西方國家也毫不夸張。從這個意義上說,部分西方國家政客和媒體喊出的“銳實力”集中折射出他們內心深處的焦慮,他們所擔心的“中國威脅”不再是出于防范,而是基于戰略角逐的實力博弈,更多擔心中國可能會搶奪他們的“既得利益”。
尤其令西方擔心的是,中國可能代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另一個方向,有可能構建“另一個世界”,這是新一輪“中國威脅論”的要害所在。中國正在釋放出來的勃勃生機,以及中華文明可能釋放出的非西方前景,都在指向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對有些西方人來說,他們寧愿選擇一個“失敗的西方”,也不愿接受一個“復興的東方”。面對中西力量對比的歷史性變化,有些西方人企圖通過在國際社會鼓噪“中國威脅論”混淆視聽,掩蓋不合理不公正的國際利益格局,掩蓋日薄西山的霸權地位。但新一輪“中國威脅論”無異于一根“救不了命的稻草”,反映出某些國家妄圖永霸世界的“帝國心態”和不安情緒。
“威脅論”將長期存在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只要中國崛起的勢頭得以持續,“中國威脅論”就必然如影隨形。面對中國實力的迅速崛起,西方世界正在經歷著500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時間心理上適應不了是可以理解的。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西方實力相對衰落,中國實力相對上升,這就是當今世界的發展潮流,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天下大勢。
中國主觀上無法阻止某些國家的某些人士對中國崛起說三道四,對中國未來滿腹顧慮。中國只能在順應世界潮流的基礎上,不斷釋放中國崛起的智慧、激情和力量,不斷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推向前進。對于中華民族已經取得的復興成就,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對于未來我們要繼續推進的復興前景,我們應該高度自信。不管“中國威脅論”如何濁浪滔天,我們都要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堅定“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戰略定力和大國心態,這是我們看待新一波“中國威脅論”的基本立場。
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威脅論”在一定范圍內也會對我們的事業造成掣肘,會左右一部分國際視聽。作為近代以來的非西方崛起現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確會對現有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體系造成沖擊,會影響現有的利益分配格局,甚至于一些發展中國家由于長期受到歐美發達國家的影響而難以從根本上認識到中國崛起的合理性,很容易受到迷惑。在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過程中,國際游戲規則也在發生著深刻變革,很多國家和很多人都可能會產生短期的不適應,也很容易受到“中國威脅論”的蠱惑。如果不能加以有效引導,可能會對我們的事業造成比較大的麻煩,對此我們絲毫不能懈怠。尤其是對西方國家的恐懼、憤怒和失落的心理,中國要做好長期引導的心理準備,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不斷引導國際輿論實現“軟著陸”。
要從容面對也要敢于亮劍
形勢比人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已經發生了革故鼎新的變化,要求中國有大國心態,推動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具體到應對新一輪“中國威脅論”,中國應從容面對,自信應對,奮發有為。
一切“中國威脅論”都是紙老虎。面對“中國威脅論”的最好武器就是從容面對,要知道能對今日中國造成麻煩的主要是自己,而非外部。外部力量可以亂說,卻無法動搖中國發展根基。決定中華民族復興前進的根本力量還是來自中國自身。只要中國用實實在在的社會成就說話,用合作共贏的發展實踐證明,一切“中國威脅論”都不足為道。
當然,中國也不能只做不說,要敢于堅持原則,敢于發聲亮劍,理直氣壯地向世界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尤其是面對一些國家的污蔑,中國要拿起事實的武器,高舉真理的旗幟,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據理力爭,回擊來自各方面的指責,決不吃啞巴虧,決不讓形形色色的反華勢力有機可乘。正所謂“理不辯不明”,中國對世界究竟是威脅,還是機遇,不能只有一種聲音。中國共產黨人決不隱瞞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也毫不諱言對建設美好世界的夢想。只要我們把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與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中國威脅論”就一定會成為“中國機遇論”!▲
(作者是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環球時報2018-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