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棟
貴陽氣候溫和,雨水豐富,屬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充足,加上”蓮花”中心平坦,天界仙水有貫城河、市西河、富水、南明河及縱橫的溪流,故貴陽水井星羅棋布。如今,貴陽水井大多已消失,幸得劉韞良①以對聯形式,為后人留下了貴陽獨特的水井文化。
清末民初,貴陽有100多眼各具特色、風格的公用水井,加上大戶人家天井里的水井,有好幾百眼。其中24眼名井旁的碑亭上,鐫刻著該水井藝術形象的楹聯。名井、民俗和名聯,構成了筑城水井文化藝術博物館。水井吸大地之靈氣,延伸出很多神話傳說,為生活增添了馳騁想象的空間。水井世世代代滋養貴陽,流淌成風俗、演化成哲思,澆灌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劉韞良為貴陽的一些水井寫了對聯,可以說他是貴陽水井文化藝術體系的創立者。他跳出井水功能范疇,系統、全面展示了貴陽獨一無二的水井文化藝術符號:水井名稱、位置、造型、用途、風俗、價值觀、井神、井龍等都充溢著詩情畫意。整理劉韞良的水井文化藝術符號,對搶救貴陽水井文化遺產,凝聚貴州人的鄉情歸屬感,有著重要意義。
龍井聯
彩常云護光騰五;
潤每霖施瑞應三。
龍井,在龍井路。龍井水從石縫中滲出,清冽味甘,勝于別的井,又名一品泉。以水質命名,明筑八景之一為“龍井秋陰”。龍井冬日騰如云是一種井虹現象。聯語描寫龍井冬日騰如云,鰲磯上也會“云披五彩”,都是一種奇觀,是貴陽的美景。因貴陽冬天氣溫低時,龍井水氣經常升騰在井口形成彩云光亮般的霧狀,縱橫交錯十分美麗。水氣上升,滋潤萬物,它像甘霖一樣祥瑞,再三反復,這是水受到刺激而發生的活動和變化。聯語形象生動,富有科學與哲理。
月亮井聯
蟾鏡輕揩菱漾彩;
雞缸淺酌桂飄香。
月亮井在龍井側大同街,其形態像月亮。傳說中月有蟾蜍,所以稱月為蟾。神話中的月里有蟾蜍和丹桂,也有宮殿。月亮似明鏡,可以察形。月亮落在井里頭,是一種美景。那井水像鏡一樣平靜,只要輕輕一擦,水呈菱形,蕩漾出光彩。斗彩雞缸杯,杯口微侈,壁矮,以雞為主題紋飾,故名雞杯,又其狀似缸,又稱雞缸杯。在月亮井旁,真是花間一壺酒,獨享月桂香。
太乙井聯
金壺瀣合星官灑;
寶鏡磨宜月姊湔。
太乙井,在大宅吉永安寺街。人們崇拜神靈。太乙救苦天尊,居“東方長樂世界”,能救人度鬼,聞聲救苦。道家借“井”喻理,體現道家的智慧。水井是功德的載體,具有救人于水火功能,為一種可依托身心歸宿的象征。金壺為酒壺之美稱。瀣夜間的水氣,天道循環,星辰輪轉,此為天道。地球之晝夜寒暑、年月日時、風候節氣,皆為天道所致。傳說軒轅氏鑄鏡時用以磨鏡的石頭;月姊,指傳說中的月中仙子、月宮嫦娥。井水看似軟,其前鋒有一定沖擊力,可以沖蕩一些污泥。
琵琶井聯
靈曲和來巫峽晚;
仙音彈出洞庭秋。
琵琶井在四川巷,俗名四眼井,是以形狀取名,體現天圓地方的哲理。井是在貫城河旁,大水如漫過河坎,易污染井水,為此,加蓋一塊打有四個圓眼的中心微高四面略低的巨石,上放幾個小桶,供兩三個人同時打水裝入大桶。
聯語由四眼井聯想到琵琶。那晚霞飄來的禱祝亡神曲,似乎來自“萬峰磅礴一江通,鎖鑰荊襄氣勢雄”的巫峽。展示了峽江兩岸青山不斷,群峰如屏,船行峽中,時而大山當前,石塞疑無路;忽又峰回路轉,云開別有天,宛如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琵琶井又好像彈出了唐·張說的《送梁六自洞庭山》:“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站在岳陽樓上舉目遙望,看見洞庭秋水遠接云空,那孤獨的君山聳立湖心,倒影在廣闊的湖中整日浮動;聽說君山上面有神仙住著,仙凡相隔不能與他靠攏,我從今以后的相思情和那湖水一樣悠悠無窮。聯語富有詩情畫意。
薛家井聯
紅浣花箋通蜀國;
翠飄竹箭導天山。
薛家井在文廟巷。明(弘治)《黔圖經新志》稱為“清冷泉”,位于現在噴水池國貿大廈西側。薛家井的水流量最大,要10多個人才能把井沿站一圈。這里的薛家用井水發出的豆芽肥大,口感脆香,故以其姓名薛家井。據傳,夏狀元和孔廟里的人都是喝這口井水成才的。這里的孔廟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相連的夏狀元街,得名于清朝光緒年間貴州麻江人夏同龢被光緒皇帝親筆御點為狀元。故喝薛家井的水,都能“沾”上文氣。
大自然太神奇,單單那眼井的水冬暖夏涼。冬日井口霧氣繚繞,水溫剛好適宜人之體溫,盛夏取此井水解渴或泡茶,放入竹桶中三兩天也不會發餿。酷暑難耐的盛夏,徑直去薛家井里取水解渴。
竹筒井聯
泉本能廉因有節;
源真不愧豈無根。
竹筒井在竹筒街,以街名命名。貴陽的井水都是甘甜的泉水,物美價廉。水井在古代被稱為“井仙”,有井仙掌控,井水有規律的、連續進行的完整運動形式。人們只有把水井治理、保護好,節制用水,則水源不盡,才能不斷得到大自然的恩惠。故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井水有源頭、有生命,有水神主宰。貴陽風俗,大年初一是水神的生日,這一天要敬畏神靈,要特別珍惜水,不能洗衣服,不能倒掉一滴水。
珠潮井聯
河伯趨風擎掌上;
江妃踏月解腰間。
珠潮井原在富水中路。水井除了是神仙,還是名望富貴的標志。聯語通過聯想,濃縮了兩個神話故事,對兇惡、貪婪者進行鞭撻。河伯娶婦:“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令。豹往到鄴,會長老,問之民所疾苦。長者曰:‘苦為河伯娶婦,以故貧。”另說,黃河水神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有“河伯娶婦”傳說,他能手掌短時間向上托起很多的風。江妃玉佩:周朝時,鄭交甫凈占別人便宜。他到漢江游玩,見兩少女佩著大珍珠,他堆上笑臉,又哄,又騙,竟唱著歌兒,拐彎抹角地威脅她們。少女說:“客人,這兩顆珍珠送給你吧!”鄭交甫藏進懷里,拔腿便走。走不遠,懷中珍珠不翼而飛了。兩少女也無影無蹤了。少女正是住在漢江里的仙女。endprint
四方井聯
盟到賢人心本正;
濯將孺子步能端。
四方井即普惠井,在原三才巷普惠廟前。井是一口四方井,因人們常年用繩索吊水,井邊的大青石已經磨出了一道道凹進去的槽痕。
本聯闡明為人之道和教子之方。生命的意義,其實并不在于獲得,而在于放下。結拜賢人為弟兄,心原來就要正派,要以正直的清泉甘露撒入孩子的心靈。總之,做人心術、行為都要端正。
白沙井聯
金疑哲匠霜中揀;
粉訝佳人月底拋。
白沙井在白沙巷。過去的白沙井,水清澈到底,粒粒白沙晶瑩剔透。用石塊做護欄,用扁擔系著桶提梁上的繩索,徑直往井下“撲騰”一聲,水便打了上來。這井水汲取大自然日月精華,接受大自然風雨雷電的洗禮,與百姓親密無間,它日夜圓睜著大眼睛,它穿透時空見證了貴陽風花雪月榮辱興衰。井旁多妓宅,自然聯想嫖客與妓女。按仁義禮智信五行標準,不能斷定,有高超才藝的文人雅士在年歲中不會選擇這里。使人感到意外的是,粉紅佳人,她月光之下,卻舍棄青春。
三元井聯
科目蟬聯遺厚澤;
狀頭鰲占俯清流。
三元井在三民東路,有“三元及第”之意。據傳,明洪武年間,北門附近挖出三股泉水,正月挖的叫正元井,七月挖叫中元井,十月挖的叫下元井。上元井水質比龍井水好,建造有特色。井底、井槽、井壁、井面均用青石鑲成,十分美觀。井旁有一尊“大肚羅漢”盤腿而坐,青石鐫刻有“南無阿彌陀佛”。井分上中下三個井池。上井水飲用,中井水洗菜,下井水洗衣等,十分環保,后稱其為三元井。其水質特優可釀出刺梨酒、玫瑰酒,遠銷省外。貴陽名牌“味純園醬油”老板孫綏之,寧肯搬廠到齊家灣,靠近神靈,堅持用上元井的水。
井旁有三宮殿,供奉 “一品賜福官”、“二品赦罪官”、“三品泉源官”。人們祈求平安,祈求甘泉,生命不息,健康長壽。
黑羊井聯
宛逢神女江皋牧;
疑約仙翁水府騎。
黑羊井在大十字附近。黑羊井古樸靈動、清洌澄朗,給人們最初的溫馨與甘甜。人們來到這里,仿佛會遇見直接統治主管江岸、江中的神女;又似乎邀約仙翁騎鯨到水神或龍王所住的地方去隱遁。這都是人們一種最直接的反映狀態,即面對不知所表現出來的困惑、迷茫、不解。總之,人們記憶的篋衍里,裝著故鄉的井,裝著故鄉的往事。
雙井聯
涓涓蟾滴東西引;
漾漾鴛漿左右分。
雙井巷在護國路和富水南路之間,是以井名來命名街名。雙井水給人靈秀意象,自古習慣近井泉而居,還有一種歷史文化傳承的淵源。傳說中月有蟾蜍,所以稱月為蟾。如:蟾桂:神話中的月里蟾蜍和丹桂;蟾宮:指月亮中的宮殿。從月亮上緩緩流來的細水,是從東西兩方面引進來的。那水波微微動蕩的兩股泉水,像鴛鴦棲息于池沼之上,喻夫妻常在一起,不過一個在東,一個在西。
沙井聯
麗水源通金暗揀;
恒河派衍玉新磨。
沙井在原打銅街。麗水被譽為“浙江綠谷”。貴陽沙井的水可與麗水相媲美,它的源頭通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它緘默不語選擇,地四與天九相得。恒河是印度的靈魂,身為印度教徒,一生至少必須到恒河凈身一次。所以千百年來,朝圣者的足跡遍布了恒河兩岸,詩人、歌手常常行吟于河畔。貴陽沙井的水好像是恒河水的支流,井是新磨散開的玉石。沙井、沙井水與異國他鄉神水相親、相連,當然是仙水。貴陽人每逢初一子時起,要出銀元買金水、銀水,以求平安和富貴。因沙井既是仙水,故挑水者絡繹不絕。其他井亦然。
皂角井聯
酌來高士心同潔;
浴罷佳人體更香。
皂角井在漢湘路。皂莢,又名皂角樹,皂角洗滌能力強。井邊因有皂角樹,貴陽人又喜歡用皂角水洗頭,故名。聯語暗寫皂角井水非常純凈,能包容萬物,其靈魂是潔、香二字。凡邀請在這里喝酒的,都是志趣、品行高尚的人,他們品德跟皂角井的水一樣,廉明高尚。井附近有才貌雙全的女子,或者是君子賢人,凡用皂角井的水洗浴后,身體會散發出香氣。這副楹聯形象生動,詞語親切,可算近代優秀的廣告詞。
棺材井聯
洗髓尸驚河伯解;
盟心魂愛水仙招。
棺材井在城東門。顧名思義,棺材井即是像棺材形狀的水井。棺材亦稱壽枋、老柩、壽棺、老房、四塊半、壽方,是盛載遺體的空匣子,而裝著遺體的棺材稱為靈柩。
聯語對死者是一種祈禱,對生者是一種撫慰。上聯的意思是:親人死了,要用棺材井的水給他擦洗身子。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因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緊張不安。親友們祝愿,死者到河伯神那里會得到解脫。下聯的意思是:結拜弟兄死了,心神如猿猴般變化難以控制,幾乎魄不守舍。他死了我們舍不得,雖同情并愿意幫助,但力量做不到。不過他是受到水仙花神的邀請,才到了那里。
團井聯
桂輪月映香皆滿;
菱鏡煙涵影更圓。
團井在黔靈西路團井巷。井水與生命息息相關,井是鄉梓情感的粘合劑。人們團結在它的周圍,“同里共井”、“因井為市”、“集井為巷”。這副聯語詩意盎然:秋夜一輪明月高照,那桂花滿園飄香;唐·盧綸山“山煙涵樹色,江水映霞暉。”那浮水菱呈旋疊狀鑲嵌排列在如鏡水面成蓮座狀的菱盤,在煙涵的環境下其影子更圓。古代很多大詩人都贊美井,白居易“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杜甫“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杜甫“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渾。”李白“懷余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水崢嶸”。這些詩句僅點到為止,而劉韞良對井的描繪卻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高度。
金井聯
鮫工盤底珠常映;
龍女釵邊玉可相。
金井在貴陽金井街。金井以金代指珍貴、華美之義,指的是井欄雕飾華美的井。金井名出自李白的“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南宋幼主被元兵追捕,舟船駛進閩東南晉江東南端金井鎮金井港,幼主口渴,宦官于沙灘旁尋得一口古井(即金井),幼主飲后贊揚說:此乃金井甘泉乎!明初押送鹽船泊于井尾海邊,所汲水皆咸澀不能飲用,遂于下厝洼地挖井,泉涌如注,甘潤清洌。運使大喜,書“金井甘泉”4字鐫于石,立井旁為記。endprint
聯語濃縮了兩個神話故事。傳說,生活在海中的鮫人,其淚珠能變成珍珠,可織水成綃。他們的盤子里經常都有閃亮的珍珠。龍宮中的龍女們,都用它來合成兩股簪首飾。
和尚井聯
一片清涼塵盡洗;
十分功德水全鐘。
和尚井在貴陽東山。這副楹聯是水井文化的精華,言簡意賅,寫出水的功能與靈魂。水是生命之源,一個成年人體內75%是水。水運輸營養,排泄廢物,潤滑關節,平衡體溫,維護細胞新陳代謝;水可以洗除飛揚的灰土、塵埃、塵垢、粉塵、煙塵等,真是“一片清涼塵盡洗”。“十分功德水全鐘”,說明井水還是功德無量的集中象征。《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水,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一切都是因為它柔美、滋潤。它能適應任何環境,能包容萬物,本身卻非常純靜。聯語弘揚水的精神,道出了一種處世哲學:上善若水,從善如流,如水人生,隨緣而安。做人應該像水一樣,要有極大的可塑性,因為水性柔而能變形。做人應該像水一樣,有博大的胸襟和氣度。
白鶴井聯
紅溉琪花稱一品;
翠涵珠樹許雙棲。
白鶴通體白色,胸和前額鮮紅色,嘴和腳暗紅色;飛翔時,翅尖黑色,其余羽毛白色,常棲息于井邊故名。人的一生幾乎都是生活在水的狀態中,動物就是水。大自然創造了一切,同時給予這一切以不同形式、形態而延續發展的生命。
舊時,貴陽干旱,民間耍龍后敬香拜龍王,祈求龍王施雨。耍龍隊要分別朝拜各大井神,一般耍龍珠潮井開頭,以示敬重。貴陽是福地,福地有水井,百姓就有生路。明代一支軍隊在城外圍攻貴陽10來天不下,因為城堅水井多,軍民有吃有喝,巋然不動。
竹葉井
酒疑名士攜樽飲;
妝許佳人倚袖窺。
古時,山西開評酒會。兩小伙計抬著酒壇子,又熱又渴,就用竹葉捻成了兩個小酒杯,邊走邊喝。一天見大竹林中的石頭縫里滲出滴滴清水,落在巴掌大的水灣里,泉水又涼又甜。他們用竹葉捻成杯,往壇子里加水。不管怎么舀,灣里的水總不見少。這壇酒,人人都說“香”,被評為冠軍。一位老板聽說小水灣故事,次日買下,打了一眼井,釀出別有色味、名馳中外“竹葉青”。竹葉井也暗喻貴州、貴陽有甘露清泉,釀出來的茅臺酒,質瑩徹透明、淡黃兼呈青綠的顏色,入口香綿、略帶甜味的芳香。真是“酒疑名士攜樽飲;妝許佳人倚袖窺。”
牛頭井聯
水倩角分犀暗伏;
泉爭鼻飲犢頻牽。
貴陽的井多數是用青石水井,一般以豎向為主。牛頭井顧名思義,井像牛的頭,用于取水﹑排水,也可用于注水、積水。井水在兩支角上含著笑,姿容優美。分開的兩角很堅固,心里面暗暗佩服。以鼻飲水是古代民族的風俗習慣。犵狫飲不以口而以鼻,自取其便,名曰鼻飲。這里的人經常牽著小牛來爭喝清泉水,故名。根據貴陽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含水層巖性結構,人們創造了多種多樣的井型,對于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姚家井聯
翠調符輕頒竹使;
黃披衣重號花王。
翠綠的早晨,姚家的竹扁擔挑著的木桶里,裝滿了天賜的圣水。金色的太陽光覆蓋在肩背上,挑工大聲呼叫,我的這挑水是獻給嬌柔、貌美、執掌園中百花的花神的。
一根扁擔挑著兩個木桶,去井邊打水挑水,是過去每一戶人家的頭等生活大事。在扁擔的晃晃悠悠和兩個水桶一顛一灑的歲月中,人們從幼稚到成熟,從成熟到老去。生活周而復始,只有不停流淌清泉的水井,見證一幕幕人間滄桑、悲歡離合。
雞罩井聯
潮期早晚聲皆應;
水氣寒暄信早知。
雞罩井是家的象征,井上原有像養雞鴨等用的竹籠子。關于井水有聲,早在唐代就有記載。李賀:“木蘚青桐老,石井水聲發。”雞罩井“潮期早晚聲皆應”,應是貴陽水井的一種奇異自然現象。那水氣也會像人一樣寒暄建立認同感,使人的心理距離縮短。記憶中的雞罩井,井水朝夕而至曰潮,一年四季井水充溢,即使是步履蹣跚的老嫗,也可走到老街深處,從一口泉井中舀取一壺水而回,滿臉皺紋立馬舒展開來。
注:劉韞良,亦作蘊良,初字璞卿,號麗珊,后改字玉山,號我真。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生。貴州省貴陽府貴筑縣(今貴陽市區)人。祖籍江西永新縣禾山鎮,學籍安順府普定縣(今安順市西秀區)。同治六年(1867年)貴州丁卯舉人,十年(1871年)辛未科二甲七名進士,選庶吉士,光緒元年(1874年)散館改云南恩安(今昭通)知縣。因觸忤巡撫岑毓英,上任未久遭參革,并“永不敘用”。
斷絕仕途后,劉韞良歷游各地10余年。約光緒十五年(1889年)返回貴陽,以行醫及授徒為業。宣統元年(1909年)參與創立中醫學堂。卒年未詳,約在1917年或后的民國初。著有《牂牁群苗雜詠》、《樂牌令》、《俚語諧律》、《壺隱齋詩集》等,均散佚,惟《壺隱齋聯語類編》一書存世。該書收著作者所撰聯語2459副,實為貴州楹聯巨著,劉韞良因此被譽為清末貴州楹聯大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