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鑫雅
新的一年,姓氏家族的成員們又要和同學們見面了。在介紹本期的姓氏之前,先請大家讀一些詩句: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蘇軾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李煜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
找到我們本期的主角了嗎?沒錯,就是“朱”。作為一個姓氏,朱姓有上千萬人口,也是姓氏家族中響當當的大戶。
朱姓哪里來
前面的詩文中出現了“朱閣”“朱顏”“朱門”,大家知道這些詞語中的“朱”有什么含義嗎?讀完下面的故事你們就有答案了。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嶺南地區生長著一種樹木——赤心木。這種樹有著紅艷艷的樹皮,連樹心都是紅色的,木質堅硬,生長緩慢,但品性很頑強,據說它可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腐。當時生活在赤心木附近的人們,就把它當作神明去崇拜,并給它起名“朱木”,把它定為族徽和圖騰。不僅如此,這些人還認為自己就是朱木的后裔,所以自稱“朱”氏族。
再看看甲骨文的“朱”字,就像木上加了一橫,這一橫是用來表示這種木是紅心的。“朱”字起源于赤心木,它的意思就是“紅色”。
朱字怎么寫
撇橫橫豎撇捺——簡簡單單六筆就可以勾勒出的一個“朱”字,曾經以各式各樣的結構和風格出現過。
較早刻印“朱”字的器皿可以追溯到大名鼎鼎的“毛公鼎”,這是西周晚期的青銅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上有銘文“朱囂弘斬”,就出現了“朱”字。
到了漢代,“朱”字的“出鏡率”越來越高,一些漢磚、漢印上都曾出現。
而后,晉代王羲之的《黃庭經》、元代趙孟頫的《三清殿記》等,都以端秀朗逸的楷書書寫過“朱”字。
唐代懷素的《自敘帖》、宋代范成大的《垂誨帖》等,則是以瀟灑狂放的草書展現“朱”字。
宋代米芾的《吳江舟中詩卷》、明代唐寅的《落花詩冊》等,我們能看到“朱”字以行云流水般的行書呈現。
寫一寫
看了這么多書家筆下的“朱”,你最喜歡哪個呢?下面,就請你也來動動筆。以下這些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都有個共同的姓氏——朱。你能寫出他們的名字嗎?
明代開國皇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宋著名理學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初畫壇“四僧”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