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琪
(廣東省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廣州 510095)
綠色循環經濟是指遵循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從而使經濟系統能夠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能量循環利用融為一體。綠色循環經濟是以產品清潔生產、資源高效回收再利用為發展形態的。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引入循環經濟的思想,隨著不斷的研究、實踐和推廣,綠色循環經濟的理念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深入人心。綠色設計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延伸,將循環經濟思想融入綠色設計中,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
傳統的現代經濟雖然促進了現代社會物質文明的迅速發展,但同時也嚴重破壞了資源環境系統的平衡狀態,給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威脅。隨著生態哲學的發展,人們將綠色循環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
清潔生產是指將整體預防的環境戰略持續地應用在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過程中,從而提高生產的生態效益,減少環境破壞的風險。在生產過程上,其要求盡量節約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并將有毒的原材料、廢物等處理干凈;在產品的要求上,要盡量消除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不良影響因素;在產品服務上,要求在所提供的服務中融入環境因素。
生態工業是根據生態經濟原理和知識經濟規律組織起來的一種基于生態系統承載能力并兼具高效經濟過程和生態功能的網絡型工業,使得物質和能量能夠實現多級、高效、持續的利用。生態工業的一個重要形式就是生態工業園,生態工業園是指通過對園內物流和能源的設計,來模擬自然的生態系統,從而實現資源和能源的階梯利用。近年來,我國已經建立大量的工業園區,而且發展很快,規模越來越大,已經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循環經濟是從國民經濟的角度出發,深刻地認識到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變化,都有可能給整個生態系統帶來影響。因此,20世紀90年代開始,循環經濟的發展受到了普遍的重視。循環經濟就是在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礎上,對整個經濟系統進行重構,從而實現產品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和高效回收再利用。綠色循環經濟是一個資源—綠色產業—資源再生的閉環反饋,在開展經濟活動的同時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由此可見,循環經濟的本質是以生態規律為指導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產品的清潔生產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經濟,有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偟膩碚f,循環經濟要遵循四個原則,即減量化原則、再利用原則、資源循環利用原則、產業結構閉環原則。減量化原則就是以資源投入最小化為目標,通過對產品進行綠色設計和清潔生產,盡量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用可再生資源進行替代,除此之外,還要對廢棄物的生產和排放進行控制,減少排放量,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再使用原則是指對產品和包裝等進行多次利用,從而盡量提高使用效率;資源循環利用原則是針對廢棄物來說的,通過對廢棄物的回收和再造,實現多級利用;產業結構閉環原則是為了實現生態系統的優化運行目標[1]。
從20世紀70年代綠色產品設計出現以來,不同學者對于綠色產品給出了不同的定義,盡管表述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是實質沒有變化,就是具有最大程度的可回收再利用性、環境友好性和資源能源節約性的產品。所以,綠色產品可以定義為符合環保要求、能夠高效利用資源、減少能源消耗并能夠實現可回收再利用的產品。綠色產品作為綠色循環經濟的載體,要具備以下特點:首先具備環境友好特性,能夠從產品的生產到廢棄環節都保持對環境的最小危害;其次要盡量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再次是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每個環節都實現最小的能耗;最后要有可回收再利用的特點,或者是能夠進行無公害的處理。所以,綠色產品設計不僅要滿足產品的功能,還要盡量減少材料的種類,簡化產品結構,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盡量使用環保工藝,減少環境污染。
綠色設計環節是循環經濟的重要支撐,通常來講,在進行綠色設計時,要遵循四個原則,即循環境友好原則、節約化原則、可循環化原則和人性化原則。
環境友好原則對產品的要求是,從生產階段開始一直到回收處理的每個環節都要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危害,甚至做到無害。首先,企業要在設計階段從環保角度出發,盡量選擇低能耗、無毒、無污染或污染最小、能降解的綠色材料。例如,可以用布袋或紙袋來代替不可降解的吹塑袋,利用酒精電池取代難以回收的干電池,不使用不排放有毒有害氣體的含鉛汽油等。其次,要改變傳統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在設計階段開始考慮,從根本上消除污染源,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再次,要本著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綜合考慮資源的可再生能力,選擇清潔的、可再生的太陽能、水能、風能等資源。最后,要考慮產品的使用壽命,在設計過程中,盡量選擇能夠被產品充分利用的資源,從而在整個產品使用周期內,實現最小化的廢氣、廢水、廢渣排放,盡量做到“零排放”[2]。
節約化原則要求在保證產品質量和功能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材料和能源的投入,從根本上實現資源的節約和污染的控制。減少資源浪費是減少污染的重要手段,節約化原則就是要通過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的物質量實現減少污染的目的。因此,在設計過程中,一要盡量避免使用短缺或稀有的原材料,用可再生的材料、廢料、余料或回收材料等替代。二要盡量減少所用材料種類,方便產品在廢棄后的回收再利用。三要改變設計思想,在保證產品功能和質量的前提下,縮小產品體積,節約資源的使用量,可以利用輕質材料代替,減輕產品質量。四要盡量簡化產品結構,減少零部件的數量,實現產品的簡約和美觀。五要盡量避免過于復雜的包裝,適度簡化產品包裝,避免包裝產生的二次污染,使包裝可以多次重復使用或便于回收[3]。
可循環性原則要求產品和包裝能夠通過降解的方式,回歸到大自然或生產中,以原始狀態被循環利用,而不是一次性使用。這就要求在設計階段,首先保證產品的質量,確保產品的耐用性;其次要嚴格按照標準要求設計產品部件,從而便于日后的更換;再次要確保不使用一次性產品,例如,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實現多次利用;然后要求產品在使用后還有回收價值,而不是變成污染環境的無用垃圾;最后要求廠家提供附加服務,在提供產品之余給出廢品的處理辦法[4]。
綠色設計要遵循的人性化原則就是,不僅要對產品進行綠色設計,還要綜合考慮自然、社會、經濟、心理、生理、技術、藝術等因素,使產品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同時給人提供精神上的享受,提高產品的人文價值,使產品兼具使用和審美的雙重功能。不同于傳統的設計只考慮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綠色設計需要立足于可持續發展戰略,考慮產品會給社會和環境造成的影響。首先,綠色設計要保證產品在使用周期內具有良好的性能,增強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從而保證生產者和使用者的安全,從根本上避免產品質量原因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其次,在綠色設計中,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產品從設計到使用再到回收利用的全過程,都少不了人的參與,人是設計的使用者,設計必須要考慮到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產生負面影響,盡量改善人們的生活。例如,在進行食品包裝設計時,就要考慮包裝是否會對產品的質量造成影響,廢棄的包裝是否會給人們生活的環境造成影響等[5]。
由上述綠色設計的原則可以看出,綠色設計的主要內容有:綠色設計材料的選擇,綠色產品的成本分析,綠色產品設計有關的經濟、環境、技術和對象等數據庫的設計,產品的機構設計,產品的可回收設計等。綠色設計的核心是環境,是把產品的全生命周期評價技術與現在的眾多設計方法中的局部設計統一起來,最大限度地優化整體設計。例如,無氟冰箱是近年來綠色設計的一個成功典型。眾所周知,之前的冰箱使用的氟利昂制冷劑會對大氣中的臭氧層造成破壞,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環境。因此,設計能夠代替氟利昂的無氟綠色冰箱成為當時的首要任務,出于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世界各國的冰箱制造廠家紛紛開始進行無氟冰箱的設計工作,在很短的時間內,無氟綠色冰箱就完全占據冰箱市場。綠色設計不僅能夠實現環境保護和節約能源的目的,還能夠提高廠家的經濟效益。綠色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領域,盡管目前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還沒有完全滿足相關要求,它仍然是全世界研究的重點[6]。
產品的回收再制造是綠色循環經濟的重要反饋環節。在綠色循環經濟中,產品的回收再利用已經成為一個產業,與原材料產業、制造業和銷售業共同組成封閉的循環系統,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廢舊產品的回收再利用,從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能源的高效利用。綠色產品的回收再制造系統包括企業的外部支持環境和企業的內部技術條件兩部分,企業的外部支持環境包括報廢產品的回收網絡、政府的優惠政策和消費者的支持,企業內部的技術條件包括先進的回收工藝技術和裝備以及現代化的回收過程管理手段[7]。
綠色設計是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有助于彌補傳統設計的不足之處,有效地實現防止污染、保護資源環境的目的。它是綠色循環經濟中最為重要的環節,解決了發展生產和保護環境之間的矛盾。綠色循環經濟是未來經濟的主要發展形式,兼顧商業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態和諧,值得進一步研究和發展。
1 翟 昕,張化冰.眾多專家熱議綠色設計頂層構架為生態文明出招獻策——北京中國職工之家“綠色化:生態設計論壇”側記[J].資源再生,2015,(9):64-68.
2 蘭 昆,許 凡,陳 洋,等.循環經濟下的西北農村學校節能減排規劃模式[J].城市建筑,2017,(17):13-16.
3 梁 婷,楊 林.環境問題助推中國綠色設計政策的誕生[J].設計,2016,(3):92-93.
4 張 偉,黃本笑.發展循環經濟重在綠色設計[A].2005年制造業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制造業發展高層論壇論文集[C].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05:181-188.
5 曹少中,涂序彥,楊國為,等.綠色循環經濟與綠色設計[J].機械設計,2014,21(4):1-5.
6 翁律綱.循環經濟下的產品綠色設計策略探析[J].包裝世界,2015,(3):124-126.
7 宮清付,鮑健強.綠色設計與循環經濟[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