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萍
(河源市市區城南污水處理廠,廣東 河源 517000)
以往的生活污水處理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該方法能夠去除污染物,但城市生活污水普遍存在碳源不足的問題,如果仍舊沿用該方法,就會使得脫氮效率較低,從而難以實現污水的達標排放。若是繼續進行深度處理,會大大增加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成本,還會擴大占地面積。為了降低處理成本,同時構建節能、高效的深度污水處理系統,筆者就生活污水處理工藝進行了具體分析。
我國第一家污水處理廠建于20世紀20年代,與國外相比,起步較晚。隨著工業化發展和人口激增,城鎮水污染問題愈發嚴重,當前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生活污水的處理問題。
現階段,政府頻頻出臺相關政策法規,用于污水治理,近些年,我國污水處理發展較快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據調查,至2014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數量已經超過了6000家,全年污水處理量持續增加,呈現出連年增長的趨勢。我國環保法規及相關政策日趨完善?!笆濉币巹澗V要明確提出,在全國范圍內切實開展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三個“十條”,力求減少城市重污染,同時加強流域綜合治理,進一步整治水質較差的湖泊。
隨著經濟全球化腳步的加快,我國經濟差距逐漸縮小,但城市、鄉鎮、農村的污水處理率是依次遞減的。城市污水處理過于飽和,而小城鎮的污水處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實際情況,必須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相適宜的污水處理工藝。具體來講,污水處理廠要結合當地的實際環境和其他條件,如氣候特點、污水去向以及受納水體的實際功能等方面,若想實現污水的綜合利用,就需要結合多種污水處理工藝。
選擇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時,污水排放標準也是影響因素之一,而污水的污染物排放濃度同樣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包括環境的實際容量、受納水體的環境功能質量標準以及國家相關部門和地區的排放標準。因此,需要根據設計要求確定污水處理工藝所達到的效果和效率,目的是為了保障污水處理效果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如果想要綜合利用城鎮排放的污水,污水處理工藝必須達到一定的用戶用水要求,這就要進行全面考慮。除了受納水體以外,污水處理廠和自然環境的平衡性也是不容忽視的,需要確保污水處理廠的運行不會對周圍居民的生活造成影響。為了避免產生二次污染,污泥需要進行深度處理。
城市污水處理廠屬于市政基礎設施工程,主要是向人民群眾服務。通常情況下,污水處理廠的占地面積大,需要高額的投資來維持。因此,選擇污水處理工藝時,人們需要以過硬的科學技術為支撐,確保各項工藝的成熟和可行性。所有污水處理工藝必須驗證穩定性后方可使用。
在選擇污水處理工藝時,人們需要考慮其經濟性,遵循經濟合理原則,確保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一般情況下,污水處理廠多建在近郊區,布置較為緊密,再加上征地費用低,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污水處理工藝的確定。污水處理廠要合理控制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在保證運行穩定性的同時,盡可能降低綜合成本,實現節能減耗。
現階段,不論是在水體質量方面還是設計方面,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日常處理的生活污水存在較大差異,其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污水收集管網不配套,污水收集系統不完善,污水分流制并未落到實處;二是污水處理工藝的設計并未充分考慮污水水質。
中小規模的城鎮污水處理技術所用到的設施都是人工修建的,有小部分仍舊采用自然凈化體系。當前,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各有優缺點,筆者分析了幾種主要的處理工藝,并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探究工藝深化的具體措施。
氧化溝法主要是通過延時曝氣來處理污水,曝氣池呈溝渠形,封閉性較好,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循環流動的過程中實現凈化[1]。該方法在污水處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氧化溝工藝的實施流程簡單,不需要設置沉淀及污泥回流系統以及相關構筑物和設備,減少了多個處理環節,這樣既可以節省投資,還能夠提高運行管理效率;二是氧化溝的承受量較大,能夠承受大水量的沖擊負荷,即便是高濃度的廢水,其也能夠起到循環稀釋的作用;三是能夠有效脫除氮和磷,污水處理效果好,甚至已經超過國家二級處理標準,污水處理的穩定性與可靠性較高;四是氧化溝工藝的污水處理效果良好,除了污泥量少之外,其性質也較為穩定。
厭氧水解-高負荷生物濾池組合處理工藝指的是,在預處理過程中摒棄傳統的初沉池,采用厭氧水解濾池,并對其進行創新,其工藝構造更加符合處理要求。該工藝具有高負荷、高效率的優點,運用新型塑料模塊填料,其具有高空隙率、高附著面積和高二次布水性能,傳統的濾池出水回流系統被取消,不僅提高了污水處理效率,還有助于降低運行成本。厭氧水解池本身就能夠分解污泥,好氧生物濾池中的生物膜也能夠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這樣大大降低了剩余污泥的產率,也就降低了二次污染的可能性,不需要再消耗更多的污水處置費用。厭氧水解-高負荷生物濾池處理系統結合了多種設施的優點,進一步簡化了污水處理流程,使得污水處理更加便捷,能夠承受較強的沖擊負荷,對于城鎮居污水處理廠來說十分實用。
與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鎮在污水處理方面更加傾向于生態處理工藝,城鎮內有不少荒地、洼地、廢塘、沼澤地以及農田灌排渠道,人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因地制宜,從而實現污水的循環利用。在生態系統的作用下,污水處理與利用同步進行,這種處理方法是無害的,城鎮水體也實現了良性循環,為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2]。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城鎮污水治理就利用了多種生態處理系統,如蚯蚓生態濾池、生態塘處理系統和人工濕地處理系統等,城鎮水資源環境逐漸變好。
生態塘處理系統主要是利用了太陽能源,將水生生物種植在塘中,在此基礎上進行水產培養和水禽養殖,人工生態系統由此形成。在太陽能的作用下,生態塘中的多條食物鏈不斷升級,在物質轉移的過程中實現能量的轉化。此外,塘中的多種有機污染物也得到了降解與凈化,得到的再生水資源可以循環利用,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生態塘處理系統具有小投資、低費用、便于維護的特點,其運行過程穩定,唯一不足之處就是需要一定的場地。該處理系統普遍應用于發達國家,近些年不少發展中國家也引入了此法,將城鎮中的天然養魚塘、天然廢塘利用起來,形成生態塘處理系統,不僅實現了污水的有效處理,還達到了二次循環利用的目的。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主要是依托自然生態系統,將物理、化學和生物三者統一起來,共同作用于污水處理與凈化。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多利用了坡度較低的洼地,再進行土壤填充,最終形成填料床[3]。由于填料床中有縫隙,廢水可以在其中流動。除此之外,填料床床體表面也可以培育植物,如果處理得當,那么其不僅具有美觀性,還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在污水處理方面,其性能較為良好,在這種獨特的動植物生態環境作用下,污水凈化效果更加突出。
蚯蚓生態濾池是借助人工力量,將其建立在濾床中,在蚯蚓和其他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處理城鎮污水中的各類物質。這種方法具有良好的經濟性,能夠有效地處理污水。以蚯蚓為代表的微型動物在該系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本身具有多種功能,既能凈化污水,還可以處理污泥。該工藝早期在法國和智利進行了驗證,后來又在中國上海進行了試驗,并在實際環境中大規模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效。該工藝造價低廉,不需要消耗過多的電能,能夠去除污水中的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和SS(懸浮物)等物質,氨氮去除率較高,廣泛應用于中小城鎮。
調查發現,低C/N城市污水處理需要耗費過多的能量,其處理效率也不如人意。人們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多種處理技術,如同步硝化反硝化、馴化富集低溶解氧硝化污泥以及短程反硝化厭氧氨氧化聯用等,力求通過深度處理解決低C/N生活污水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種裝置遵循節能降耗的原則,處理效率也得到提升[4]。具體處理流程是:首先優化進水方式,并將生活污水分為兩股,兩股水依次進入兩個SBR中,其中第一個SBR富集馴化低溶解氧全程硝化污泥,充分發揮有機碳源的作用,進一步強化系統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而在第二個SBR中,由于第二股生活污水已經含有有機碳源,此時還原第一個SBR反應器出水中的硝態氮,得到亞硝態氮,再由厭氧氨氧化菌進行自養脫氮處理,即便其中存留了部分硝態氮,也可以通過該設備在下一個處理周期中去除。這樣不但消除了硝態氮積累的可能性,而且提高了總氮去除率。
當前,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污水量排放量逐年增加,污水處理問題也日益嚴峻。城鎮污水處理廠不僅要具備保護水環境的意識,還要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針對污水處理過程中的不足,通過加強監督和規范處理的方式,嚴格開展污水處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