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棟,閆鵬飛,丁 寧
(1.威海博通熱電股份有限公司;2.威海第二熱電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威海 264200)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最新統計,預計至2020年,我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火電機組將達5.8億kW·h,凈煙氣二氧化硫的排放濃度低于35 mg/Nm3[1]。在完成上述超低排放改造后,我國燃煤機組二氧化硫能夠降低60%的排放量。
如何切實有效避免越改減排設備越臃腫,越改系統越復雜,是燃煤煙氣二氧化硫超低排放改造面臨的一大難題。既要滿足二氧化硫超低排放標準要求,又要努力克服高投資、高能耗、高運維成本,實現環保設施經濟高效平穩運行,這是當下研究的熱點。
氣動脫硫(AFGD)技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高新脫硫技術,與傳統的石灰石-石膏法、氧化鎂法、海水脫硫法等相結合,已廣泛應用于國內燃煤煙氣二氧化硫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中[2]。該技術在吸收塔內加裝氣動脫硫增效單元,無需增加額外的工業用地,不僅適用于新建項目,更適用于原有脫硫設施的原位超低排放改造。
AFGD技術是以流體力學、熱力學、空氣動力學等學科為基礎而提出的一種新型高效的脫硫技術。
在脫硫塔的噴淋層下方增加AFGD單元,通過設計優化,使氣乳融合和氣乳分離有機組合于一個系統中,形成煙氣高流速段,即所謂的氣動旋切單元。自單元下方進入的煙氣,經過旋流桶旋切后,形成具有一定加速度的旋氣流而繼續上升。旋轉煙氣在快速上升的過程中與頂部噴淋層噴下的液相脫硫劑相遇,煙氣迅速切割、破碎脫硫劑使之乳化和霧化。乳化液滴被旋煙氣托舉而反復被切割,形成一層動態而相對穩定的氣乳浮層。在合理的設計參數下,氣液交融,煙氣中的二氧化硫與脫硫劑反復接觸被充分吸收。當煙氣的旋切力和乳液重力相等時,先前生成的氣乳會被新生成的快速取代,進而帶著被吸收的二氧化硫排出旋流桶,最終實現脫硫的目的。
將AFGD單元的各個參數進行充分優化,找到旋流桶切向速率和徑向速率的最優組合,能夠顯著增強氣乳的融合程度,乳膜和氣膜的厚度大大減少,氣乳接觸方式由傳統的“氣裹液”變為“液裹氣”。
一是經過切割的乳液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單位乳液吸收二氧化硫的速率和效率顯著增大;二是AFGD單元中無噴咀,完全依靠煙氣自身的動力,高效無堵塞,節能節材;三是極大地節約了脫硫劑的使用量,制漿工藝用水量減少,各泵的使用頻率降低,能耗明顯減少;四是增效單元結構簡單,構造緊湊,體積較小,一次性投資少,特別適用于現有脫硫塔的原位改造。
楊東等對福建某鋼鐵廠1臺72 m2燒結機環保設備進行改造,結果顯示,AFGD技術的脫硫效率能夠達到93.8%,并且運行成本低,設備防腐性能良好,無結垢現象[3]。
任秀勤等利用AFGD技術對海勃灣電廠2臺670 t/h鍋爐煙氣進行脫硫處理,除塵效率脫硫效率分別達到98%、90%,當脫硫塔內氣液比較小時,其也能保持高效的脫硫效率[4]。
楊立穎等對魏家峁電廠2臺660 MW超臨界冷凝機組AFGD脫硫技術進行了探討。數據顯示,AFGD技術相較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技術能夠節省30%的脫硫劑,整體脫硫效率高達97%;工程整體造價較小,后期運維成本也低;凈煙氣二氧化硫濃度低于35 mg/Nm3,達到超低排放標準[5]。
威海博通熱電股份有限公司#4、5鍋爐均為130 t/h循環流化床鍋爐,#6爐為220 t/h循環流化床鍋爐,三臺鍋爐共用一套石灰石-石膏脫硫系統。該系統于2010年底建成并投產使用,脫硫塔尺寸為φ9.5 m×35.1 m,經處理的二氧化硫濃度小于200 mg/Nm3。2016年5月對該脫硫系統進行超低排放改造,在原有四層噴淋層的基礎上新增一層噴淋層,第四和第五噴淋層中間增設氣動脫硫增效單元;原系統有2層屋脊式除霧器,改造后在頂部再增設一層除霧器;脫硫塔后部串聯一套濕式電除塵系統,改造完成后凈煙氣二氧化硫降至35 mg/Nm3、煙塵降至10 mg/Nm3。
鍋爐排煙溫度為135℃;原系統最大燃煤煙氣處理量為90萬Nm3/h,二氧化硫的最大處理濃度為4 200 mg/Nm3;燃煤含硫量小于1%;塔內事故煙溫為160℃。
脫硫塔原有4臺漿液循環泵,分別對應四層材質為FRP的噴淋層,噴咀為90°單實心和120°單空心形式。3臺功率均為12 kW的側進式攪拌器均勻布置在塔體下方;設有功率均為160 kW的2臺水冷式羅茨氧化風機;平穩運行時,脫硫塔內脫硫劑漿液酸堿度控制在5.6~5.8,整個脫硫系統年可使用率不低于98%。
2.2.1 漿液循環子系統
脫硫塔原有4臺漿液循環泵,流量均為3 850 m3/h,超低排放改造后新增一臺流量為3 000 m3/h的漿液循環泵。每一層噴淋層由一臺漿液循環泵控制,設計為獨立程控單元。5臺泵能夠保證原煙氣設計二氧化硫最大濃度4 200 mg/Nm3時,脫硫系統也能有不低于99.17%的脫硫效率。
2.2.2 除霧器子系統
原脫硫塔頂層設有2層屋脊式PVC材質除霧器,此次改造,在上層另外增設一層同材質、同形式的除霧器,共3層屋脊式高效除霧器。同時,配套增設去除除霧器沉積物的沖洗和排水系統。
2.2.3 脫硫塔
原吸收塔自下而上在第四層噴淋層之上新增一層噴淋層,采用單向、雙向噴咀,形式為空心偏心和實心偏心兩種,噴咀流量為1 106(±5%)L/min,優化噴咀布置,增加均流性。第四、第五噴淋層之間設置氣動脫硫單元,改造后塔高41 m。氣動脫硫增效單元段設有96個旋流桶,煙氣經過旋流桶后旋轉上升,不斷旋切破碎自第五噴淋層下噴的漿液并形成乳膠層,增大了氣乳接觸面積,延長了氣乳接觸的時間,大幅度提高了脫硫效果。
(1)改造后,除霧器出口煙氣濕度低于50 mg/Nm3(干基),溫度大于52℃,整個系統全壓差之和不大于2 000 Pa。
(2)改造前,供暖高峰期鍋爐滿負荷運行時,原脫硫系統需要啟動全部4臺漿液循環泵才能將凈煙氣二氧化硫降至35 mg/Nm3。改造后,只需啟運第五層噴淋層、氣動脫硫增效單元和其他任意兩層噴淋層即可將二氧化硫降至10 mg/Nm3,達到超低排放的標準,年減排二氧化硫約320 t,氣動脫硫單元增效十分明顯。在滿負荷長時間運行時,整個脫硫系統二氧化硫的去除率不低于99.2%。
(3)改造后,在大于75%的設計工況負荷下,試運行168 h,脫硫系統的Ca/S≤1.05(CaCO3純度90%以上,粒徑90%過250目),CaCO3平均小時消耗量降低了15%,能耗量降低了近20%。脫硫副產品石膏的自由水分小于10%、含量大于87%,石膏品質較好,可循環利用。AFGD技術通過旋流桶能夠使脫硫劑乳化懸浮,高效吸收二氧化硫,氣乳交融程度好,以較小的漿液循環量實現二氧化硫的超低排放,節能節材效果好。
采用AFGD技術,在脫硫塔內增加氣動增效單元,無需額外增加能耗即可達到燃煤鍋爐煙氣二氧化硫超低排放的要求,尤其適用于已有脫硫塔的超低排放原位改造,解決了老廠改造空間不足的難題。這樣既節約了投資和運維成本,又極大地節省了空間,為燃煤機組二氧化硫的超低排放改造指出了一條嶄新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