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清華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29)
目前,我國交通運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中國已經真正成為世界交通大國。黨的十九大報告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闡述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部署,并明確提出了建設交通強國的宏偉目標。2018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提出了交通強國建設需狠抓“四個著力”助推高質量發展,著力建設現代化交通,打造開放融合、共治共享、綠色智慧、文明守信的現代化交通體系。而綠色交通是交通運輸行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對于推進交通強國建設具有引領作用。為了更好推進新時代建設交通強國目標下我國綠色交通發展,本文對我國綠色交通發展現狀進行了梳理,重點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交通強國建設背景下我國綠色交通發展的政策建議,為下一步我國綠色交通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目前,行業已重點開展了綠色交通試點示范,先后開展了26個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試點城市、58個綠色交通運輸區域性和主題性試點、4個綠色交通省等試點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綠色交通試點管理模式。開展了“車、船、路、港”千家企業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開展重點企業能耗統計監測試點工作,初步建立了部級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能耗統計監測系統。重點推進了清潔能源新能源車輛在道路客貨運、城市公交、城市出租汽車等領域的推廣應用,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綠色交通發展理念不斷提升。
目前,行業綠色技術創新應用在科技創新驅動、綠色技術目錄推廣、綠色交通科技成果轉化等各方取得了一定成效。發布了一批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啟動實施了一系列部科技成果推廣應用計劃項目,發布了《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2016年度)》等政策文件。同時,行業大力推進綠色交通成熟適用技術應用,開展了綠色交通科技成果推廣與重點工程示范。此外,行業在節能環保領域重點開展了清潔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應用、靠港船舶使用岸電等一系列綠色交通技術研發工作,建立健全了科技成果推廣體系和成果轉化機制。
在交通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嚴格控制交通基礎設施及運輸裝備污染物排放,重點推進了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客貨運場站等施工揚塵治理,全國重點港口實施了船舶岸電工程,減少船舶大氣排放。機動車污染排放防治不斷推進,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此外,重點加強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生態保護和補償,開展了一批生態型公路、港口和航道的建設。
目前,綠色交通管理水平穩步提升,“十二五”以來,行業建立并完善了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激勵機制,中央財政累計投入節能減排資金32.5億元、環保專項資金5億元。此外,成立了交通運輸部節能減排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和交通運輸部節能減排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辦公室,組織機制不斷健全。此外,初步形成了包括法規、規劃、標準和規范的多層次制度體系,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入推進綠色交通發展的意見》《推進交通運輸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交通運輸部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出臺了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測量方法、碼頭船舶岸電設施建設技術規范等公路水路相關標準和規范,建立了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評價體系[1]。
建設交通強國,一是自身強,綜合實力世界領先,二要強國家,有效支撐民富國強。目前,我國已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進入世界交通強國行列”和“到2050年,全面建成交通強國,進入世界交通強國前列”的建設目標,雖然我國綠色交通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全面推進行業生態文明建設和建成綠色交通運輸體系的更高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綠色交通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綠色交通運輸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各種運輸方式之間銜接與協調亟待加強[2-3]。
二是綠色交通技術應用基礎性、前瞻性研究深度不夠,綠色交通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的推廣應用仍需加強,與交通強國建設相適應的綠色交通技術應用推廣體系仍需健全。
三是綠色交通制度框架體系尚不健全,政策法規與標準規范仍需完善。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交通法規體系尚不健全,節能減排統計監測等基礎性工作薄弱,建設交通強國下的綠色交通長效機制尚未形成。
四是交通運輸業應對污染防治壓力較大。行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壓力較大,行業資源循環利用總體水平依然較低,交通運輸生態環境保護水平與交通強國建設的發展要求仍有距離[4-5]。
建設交通強國,必須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交通要求,著力構建與交通強國相適應的綠色交通運輸體系。針對我國綠色交通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圍繞行業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建設交通強國目標,筆者提出未來推進我國綠色交通發展的幾點政策建議。
一是制定建設強國相適應的綠色交通發展中長期戰略,推進綠色交通保障體系建設。二是加強綠色交通法規標準和制度體系建設,開展綠色佳交通制度創新研究,開展交通運輸綠色發展相關標準研究及制修訂,研究綠色公路、綠色航道、綠色港口等標準,完善交通運輸能耗監測考核等方面的制度標準,構建綠色交通技術創新標準體系。三是交通強國下的綠色交通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必須強化評價引導,為行業推進交通強國建設和綠色發展提供決策支撐。
一是重點開展綠色交通技術科技示范工程推廣、重點科研項目清單、科技成果公開等技術應用創新模式,重點推廣綠色交通先進技術應用,構建綠色交通技術應用體系。二是加大清潔能源和新能源車船推廣應用,構建完善充電加氣配套設施體系建設。三是積極推動綠色交通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完善綠色交通科技成果轉化激勵評價制度,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推廣體系和成果轉化機制。四是強化企業綠色交通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市場導向的綠色交通技術應用市場創新體系[6-7]。
一是加大綠色交通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綜合運用免稅、減稅和稅收抵扣等多種稅收優惠政策,促進綠色交通技術研發應用。二是加大綠色交通的財稅、金融政策創新,推動建立有利于推進綠色交通發展的多元化風險融資機制。三是積極發揮綠色交通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和稅收政策的引導效應,帶動綠色交通相關技術和項目投資,推動綠色交通產業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四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推廣碳排放交易等綠色交通市場機制應用,建立與完善交通運輸碳金融交易體系,促進碳綠色交通金融發展。
一是支持行業綠色交通國際交流合作。建立完善多雙邊綠色交通交流與合作渠道,積極利用多雙邊機制和平臺,對標世界交通強國,引進國外先進綠色發展理念和技術,服務于行業綠色發展和建設交通強國的需要。二是積極參與交通運輸全球環境治理建設,支持行業應對氣候變化的對外談判及技術交流合作,積極參與民航業、海運業溫室氣體減排全球治理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