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君光
(利辛縣環境保護監測站,安徽 亳州 236700)
新時代,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改變以往的經濟發展模式,保護生態環境,改善空氣質量成為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發展理念,這對于綠色環保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各種形式的環境綜合整治也全面鋪開。其中,各地在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上也做了大量工作,從而動態把握空氣質量,提高整體的生態環保質量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很多地方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發展上,忽視了生態環保和空氣質量的重要性,出現了廢氣亂排亂放等情況,這些都對生態環境保護等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為此,國家建立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從國家層面強化對空氣質量的重視,開始收集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方面的各種數據信息,通過不斷摸索,逐步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環境空氣質量國家標準,相繼啟動了一系列的檢測技術和方法的標準化建設工作,這為后續的地方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創造了條件。
隨著空氣質量監測條件的成熟,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各大城市相繼建成以城市環境監測站為基礎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部分城市根據自身空氣質量情況和實際需要,采用自動監測系統并進行連續不間斷的監測,這有助于人們全面掌握空氣質量情況。從實際監測情況來看,80%以上的監測系統在每個月一般監測12~14 d,部分東部地區的城市實行了24 h全天監控,但是大部分城市出于經費等方面的考慮一般采用“5日法”來進行監測。實際監測項目內容最初比較單一,但是隨著人民群眾對于空氣質量重視程度的提高,監測內容不斷增加,當前常態化監測內容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PM2.5、PM10等內容,對于掌握空氣質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與此同時,開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城市開始定期向省級環境監測站、中國環境總站上報各種空氣質量監測情況,各地空氣質量監測數據信息不斷匯總,使得空氣質量監測逐漸朝系統化、規范化方向發展,提高了空氣質量監測水平。進入21世紀以來,已經有160余個城市每天都對空氣質量監測情況進行報告,其間,廣大人民群眾也通過電視、廣播和網絡等全方位地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情況,使得人民群眾對于空氣質量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這為環境保護措施的貫徹落實創造了有利條件[1]。
隨著空氣質量監測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可以較為準確地動態把握空氣質量。但是,相比發達國家,中國還有許多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生態環保要求,才能通過監測為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提供更加及時、準確和科學的決策依據。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往使用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顯得日漸落后,當前,工業深入發展,一些新的污染氣體不斷出現,單靠以往的監測系統,人們很難準確、全面地監測,只有不斷研發新的監測系統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空氣質量監測的實際需求。中國國土面積廣闊,每個地方的空氣質量都存在明顯的不同,只有依靠精密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系統,人們才能動態把握每個地方的空氣質量情況,為全國范圍內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夯實基礎。
人們要在現有監測系統的基礎上不斷設立更多的監測點,并且配備各種先進監測設備,不間斷地進行全時段監測,這樣才能對各種空氣污染物進行精準監測,才能順應經濟社會的發展情況。目前,世界各國都大量使用自動監測系統進行空氣質量監測,其表現為樹枝型,主要枝干是總控制系統。人們通過總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對各個分支系統的隨時監控,可以對相關問題進行控制檢測,深入分析所獲取的各種數據,從而有效把握數據信息背后的空氣質量情況,使得空氣質量監測呈現出全面性和系統性。
一般來說,環境治理的開展需要有序進行,而環境監測可以保障環境治理的有序性。通常,環境監測前,工作人員都會制定合理的監測步驟,監測的實施都會嚴格依照相關監測步驟進行。環境監測步驟的有序進行可以為環境治理提供準確的數據,從而確保環境質量的有序進行。
當前,環境監測主要分為兩種方式,即特定區域的環境監測和工業區的環境監測。由于不同地區污染物的類型存在差異,所以人們在環境監測中要結合區域性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監測方式。通過環境監測,人們可以更加深入地發現不同區域存在的環境問題,然后結合分析結果實施區域性治理,從而提高區域的環境質量,最終實現環境質量的整體提升。區域性環境監測要注意以下問題:環境監測要明確重點,分清主次,對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的區域要進行重點監測,為環境治理提供有效指導。環境監測方式多種多樣,對于不同類型的污染,人們要明確治理目標,采用不同的環境監測方式,提高環境治理的針對性,推動環境治理有效開展,從而更好地解決環境問題[2]。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環境監測的內容更加豐富,方法也不斷增多,環境監測技術日臻成熟。在環境監測數據的分析對比中,人們經常需要運用化學和數學知識,特別是在分析過程中常常使用色譜分析和稱重法等。在環境數據的分析過程中,人們必須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保證分析樣本的準確性,從而更加精準地評價污染情況。分析污染物含量時,人們常常采用生物傳感器,該技術是當前環境監測中普遍采用的一項監測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對氧化速度進行觀察,以明確污染物的成分。生物傳感器具有多種優勢,如分析準確性高、速度快以及可以反復使用等。采有生物傳感器,人們可以準確地檢測出環境中的有害物質。
首先,要加快建設專門的空氣質量監測人才隊伍,定期組織現有人員進行各種空氣質量監測方面的培訓,幫助他們準確掌握當前空氣質量監測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整改方法。同時,要不斷引進新鮮血液,充實基層監測站的人員力量,保證基層一線空氣質量監測在人員配備上不出現斷層現象。其次,需要組織監測人員定期進行各種實踐操作訓練,尤其是組織年輕監測人員進行各種儀器設備操作的實踐練習,確保其逐步承擔起主要的監測工作,充分發揮各種新配置儀器設備的功效。最后,監測人員需要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嚴格落實行業內的各項監測制度要求,在實際工作中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空氣質量監測,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空氣質量監測效果。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空氣質量監測重要性日漸凸顯。人們需要依據空氣質量監測實際情況,不斷采取措施提升空氣質量監測水平,這樣才能發揮空氣質量監測的功效,推動環保事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