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巍滔+羅瑤
摘要:新興經濟國家經過多年的追趕,逐步形成以自身特有的方式不斷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以更加低廉的成本創造出近乎世界一流技術水平,且更加適合新興經濟國家情境的節約型創新模式。同時,集群經濟是新興經濟國家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那么集群企業如何進行用更少資源為更多人創造更大收益的節約型創新呢?本文將通過對典型集群企業龍圣華有限公司技術創新歷程的剖析來刻畫企業節約型創新的道路,擬合出一條集群網絡下不斷技術改進的節約型創新之路,以期對眾多傳統制造業企業有所啟發。
關鍵詞:節約型創新;集群
一、緒論
節約型創新(frugal innovation)其定義為用更少資源,為更多人人創造更多收益的手段和目的。節約型創新不僅是利用廉價勞動力,更重要的是通過重新設計產品和過程來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從具體的內容和形式上來看,節約型創新可以分為節約型流程創新和節約型產品(服務)創新兩類。節約型產品創新是指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引進新的或者在特征和使用上有重大改進的產品或服務,實現產品品質的提升和內容的完善。節約型流程創新是通過一系列低成本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程序以及執行新的或者改進的生產和交付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生產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企業管理和運營成本為主要目標,實現成本控制和品質優化。
企業集群是一組在地理上接近的相互聯系的企業和關聯的機構,它們同處在一個特定的產業領域。集群企業在地域上交織而密切聯系,產業集群的外部效應使得集群企業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降低成本,如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信息成本等;使集群企業加深與集群內其他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得到相關技術與經驗的快速提升,為產品創新和流程創新做進一步的準備。而集群企業的創新又能進一步提升產業集群的外部效應。要想在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仍保持良好勢頭,企業必須立足“節約型流程創新”與“節約型產品創新”,不斷尋求集群工業企業如何致力于技術改進,產品成本的控制與節約,不斷深化節約型創新,以期突破行業困境,實現企業的良好發展。
本文通過對龍圣華的調研與分析,擬合出一條集群網絡下不斷技術改進的節約型創新之路,以期對眾多傳統制造業企業有所啟發。
二、龍圣華的節約型創新之路
從成立之初的普通家庭作坊,到馬路邊的小廠,再到搬遷至洪疇工業園區,在當地橡膠業中位居首位,最終成為浙江省該領域最重要的生產廠家之一。龍圣華公司秉承“節約型創新”的理念,不斷努力與奮斗,一步步從單一的家庭作坊式個體戶生產三角膠帶,成長為如今專業化制造輸送帶、平行膠帶等產品,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
縱觀龍圣華的發展歷程,它的每一步成長和飛躍都離不開節約型創新這一條主線,接下來將從三個階段分別展示龍圣華公司如何獲取外部知識后通過本土努力產生節約型創新的過程。
(一)1995-2003年:起步之路
節約型流程創新:從零到有的第一條自動化分層織物芯輸送帶。1995年,龍圣華董事長戴連會先生尚在自己的家庭作坊中做工,主要產品也僅有三角膠帶。隨著當地水泥廠、磚廠的開建,橡膠輸送帶的市場需求隨之產生,于是開始兼生產簡易的手工煉制的輸送帶半成品,輸送帶生產占比也逐漸隨著銷路的打開不斷提高。
在初步積累資源后,天臺龍圣華橡膠廠成立。這個時期,地區性的橡膠輸送帶生產以手工操作為主,產品質量控制完全憑借師傅經驗判斷,煉制花費時間長、品控不穩定。出于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的考慮,龍圣華引進了140厘米寬分層輸送帶自動生產線,作為當地少有的自動化生產線,實際操作尚缺乏經驗。龍圣華一方面將自身數年積累下來的、自創的輸送帶生產經驗及操作慣例嫁接進流水線,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對生產設備進行了本地化改造,成功創出天臺縣橡膠行業第一條機械化流水線。企業生產的普通用途織物芯輸送帶,經上級技術部門檢驗達到國家技術標準,取得生產許可證并打開了面向全國工業企業的銷路。同時產品產能快速爬升,迅速甩開了當地仍處于手工階段的同業競爭企業。
(二)2004-2011年: 騰飛之途
1.節約型產品創新: 多樣、高效的產品格局
(1)首條鋼絲繩芯輸送帶生產線:產學研合作實現產品多樣化升級。步入21世紀以來,普通輸送帶系列產品雖然滿足了煤礦行業的一般需求,但是隨著安全環保和技術進步要求的不斷提高,用戶對輸送帶的品種需求加大。為了更好地開發一系列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把握行業發展方向,2001年,龍圣華與青島科技大學高分子工程學院建立了“產、學、研”相結合的高分子材料技術研發基地,有效實現了校企人才整合。
通過“產、學、研”的合作方式進行產品創新,極大地節約了企業研發成本,縮短了研發周期,堪稱節約型創新的典范。通過這種方式,龍圣華從當初生產普通輸送帶單一產品開始,到強力型、 耐酸堿、 耐高溫、 阻燃、 耐油、防撕裂、抗穿刺、管狀輸送帶等多品種、多用途產品均能大量生產,產品的多樣化和系列化,不但滿足了國內市場需求,也極大提高龍圣華自身競爭力。
(2)新型輸送帶的創新:自主研發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分層輸送帶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輸送帶之一,也一度是龍圣華公司的主要產品。但常用的分層輸送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其缺點日益放大,為了升級原有產品,必須克服該種輸送帶的缺陷以便滿足客戶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
經過反復試驗,龍圣華最終開發出的兩用輸送帶強度彈性更大、整體伸展性更佳、使用壽命更長,不僅解決了原有輸送帶在使用過程中因為自身的一些不足而導致的高成本及浪費,而且使該輸送帶的設備選擇更加靈活。這樣的創新產品以其獨有的優勢,使龍圣華公司在傳統橡膠產品中脫穎而出,擁有更大的客戶群,從而帶來更大的利益。
(3)輸送帶硫化毛邊切邊機:基于實踐創新改進生產效率。輸送帶的橡膠在經過硫化后會出現毛邊,一般都需要修邊工序。修邊工序這些毛邊需要消耗很大的人力以及時間,工作效率低,提高了生產成本。龍圣華一線員工在工作中發現了這個問題后,公司技術研發部門本著技術創新的精神積極進行技術改進,發明出了一種切割準確、方便,效率高的輸送帶硫化毛邊切邊機。這種輸送帶硫化毛邊切邊機不僅為企業省去了很大一部分的人工開銷,也提高了切邊的質量,使產品質量更加穩定。
2.節約型流程創新: 據品而分的“一線多元”生產線優化
由于橡膠傳送帶行業內存在生產管理比較粗放,生產組織流程不盡合理,致使其生產效率低、生產線煩瑣重復等缺點十分突出的情況,使企業在快速響應市場、滿足客戶需求方面,表現得力有不逮。龍圣華橡膠有限公司在總結行業經驗并結合自生實際的前提下,對生產車間流程進行了以下優化:
(1)根據工藝分類布置流線化生產線,實現“一線多元”的生產布局
從橡膠輸送帶的具體生產流程來看主要分為分層傳送帶和鋼絲繩傳送帶兩類,龍圣華公司根據精益生產、分類生產的思想方法,布置了面向這兩類產品族的“制造單元”,以柔性設備為核心將這些設備按照每一個產品“族”相類同的工藝順序排列,在制造單元內完成制造這些產品族制造的全部過程。
該種新型單元生產模式基于控制成本和簡化流程理念,以工作單元為基本組成,對生產線進行合理布置,運用工藝流程優化的方法來對零件加工流程進行優化,去除生產流程中不必要的工序,將某些工序進行合并,進行單一或多品種的生產。這樣提高了設備和員工的利用效率,方便管理,也可以使在崗工人更加熟練地去操作整個流程。
(2)合理規劃在制品倉儲流程,實現半成品的高效流轉
橡膠傳送帶行業在實際生產作業中,效率往往受限于布局的不合理和生產流程的落后規劃,導致企業內部物流在倉儲流轉環節上遭遇瓶頸期。
龍圣華公司在現有條件下,把設備根據產品流的流動方向按加工工序的順序在現有車間內進行布置,從而大大縮短工序間的距離,減少了搬運時間和步驟。并通過及時清場入庫,規則擺放,明確標識,保持暢通等方式消除了過道貨區和暫存區的通病;同時逐步將倉儲改造成半自動化的倉儲,使物料的存放和出料實現半自動化。這不但極大地提高了倉儲物流的效率,同時也可以減掉大量的崗位從而節約成本,其效益相當巨大。
(三)2012-至今:百尺竿頭更進步
1.節約型產品創新-檢測中心與實驗室締造高端標準
浙江龍圣華橡膠有限公司內部的技術研發部門擁有多臺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不僅大大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同時通過這些高精尖試驗與檢測設備,為企業進行高端產品創新與性能測試提供了便利,以自主研發逐步取代技術引進,大大減少了新產品的開發成本,實現了節約型創新。
同時龍圣華還與浙江省產業用布及橡塑制品質量檢驗中心,以及天臺縣橡塑行業檢測中心進行合作。通過此類的合作,一方面給龍圣華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也使龍圣華能夠更好地掌握各種輸送帶產品的質量檢測標準,也能更好地了解各企業自身生產的輸送帶的把控,逐漸參與產品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起草中來。從2008 年起,龍圣華先后參與制定多個行業產品標準,成為橡膠傳送帶行業的權威企業。
2.節約型流程創新-創新激勵機制促創新
實現可持續的節約型創新離不開良好的創新激勵機制,內部的創新成果能夠及時、恰當的得到激勵,是實現長期可持續創新的重要促進因素。
浙江龍圣華橡膠有限公司一直積極致力于產品、設備及工藝的創新,而這種創新的精神的培養和建立,不僅是為了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也是企業能否上市的一個判定標準之一。同時公司內部不僅要求技術研發部門進行技術和產品的創新,還十分鼓勵企業內部一線工人在各方面的創新。龍圣華公司會對那些在生產過程各方面做出自己合理改進的員工們進行創新獎勵,以營造一個人人創新的企業氛圍,從而更加利于龍圣華企業在行業內的穩定和發展。
三、總結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1.集群效應帶動企業節約型創新
由于集群所帶來的激烈的競爭態勢,企業需要通過節約型創新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增強自身的盈利能力獲得發展空間。在一個擁有大量同質化企業的空間里,市場競爭必然十分激烈。若想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突出重圍,企業必然要擁有相對的成本或是技術優勢。因此集群效應會促進企業主動進行節約型創新,因此,企業應充分利用集群效應。
2.節約型創新使龍圣華走得更遠
在制造業利潤微薄、整體行業發展不景氣的情況下,節約型創新憑借其獨有的優勢可以幫助企業突破發展瓶頸。節約型創新正是由于其能夠用較低的成本為企業帶來較高的利潤增長空間,為企業在技術創新上取得突破,使得企業重新擁有相對的成本或是技術優勢,從而能夠繼續較好的生存發展。
多年來,龍圣華堅持技術改進,堅持節約型創新,從一個小微的橡膠企業做到了如今天臺地區橡膠產業的龍頭老大,在其一路的發展過程中,成本優勢無疑是其成功的一個重要手段。企業也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成本控制、優化成本管理、進行成本創新,由此取得競爭優勢,得到長足發展。并且企業堅持技術培育、人才培養,與眾多高研院所進行校企合作。
(二)前景展望
20多年的征程,龍圣華一路走來,從曾經的家庭小作坊,到今日已是正在為上市做著積極準備的大型民營企業。這一條節約型創新之路,正在不斷引導。產業集群的外部優勢效應與技術上的不斷革新照亮了前行茫茫之路。本次案例調查與研究,描繪出的這一路徑,希望對眾多中國面臨困境或躊躇不前的傳統制造企業以啟迪與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應瑛,劉洋.后發企業如何進行節約型創新[J].科學學研究,2015.
[2]鄔愛其.集群企業網絡化成長機制研究[J].浙江大學,2004.
[3]后發企業如何進行創新追趕——研發網絡邊界拓展的視角[J].管理世界,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