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花
摘要:隨著網絡化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大數據的價值。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各行各業都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對物流行業的影響尤為顯著,如大數據改變了物流系統結構、引領物流運作新模式等方面。
關鍵詞:大數據;物流;影響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論證了一個道理:在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的時候要用大數據思維去發掘大數據的潛在價值。近年來,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大數據的價值,并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發掘大數據的潛在價值將其轉換成對企業更有用的資源優勢。大數據技術對各行各業都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物流行業也不例外,且對物流行業有著更深刻的影響。
1.大數據技術概述
1.1大數據技術的概念
大數據技術是近幾年興起的學術術語,對于大數據的概念還沒有達成統一共識。但從廣義上講,大數據又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數據資料、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人腦甚至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
1.2大數據技術的特點
①數據規模巨大(Volume):大數據的特征首先就體現為“規模大”,存儲單位從過去的GB到TB,直到PB和EB。②數據類型繁多(Variety):廣泛的數據來源,決定了大數據類型的多樣性。大數據類型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結構化數據;二是非結構化數據;三是半結構化數據。③價值密度低(Value):這是大數據的核心特征。由于大數據的數據規模大,導致所有數據中有價值的數據所占的比例就更小。④處理速度快(Velocity):這是大數據區分于傳統數據挖掘的最顯著特征。數據的增長速度快和處理速度快是大數據高速性的重要體現。
2.大數據對物流發展的影響
2.1大數據改變了物流系統結構
借助大數據技術和物聯網模式,智慧物流系統總體結構主要由感知層、網絡層、云平臺層和應用層組成。通過感知層設備進行數據的采集,經由網絡層傳輸數據至云平臺,云平臺層的整合數據為應用層的智慧物流應用提供數據支持。具體結構由上至下分別為:
應用層:信息處理、追蹤監控、車輛調度、倉儲與配送管理、路徑規劃及市場預測等。
云平臺層:海量數據存儲、高性能計算、信息處理交換以及智能分析挖掘。
網絡層:無線通信網、無線傳感網、自組織網絡、寬帶互聯網及 Wi-Fi 網絡。
感知層:掃碼終端、倉庫、輸送機、貨架、托盤、集裝箱、車輛、輪船及貨機等。
2.2大數據引領物流運作新模式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有效推動“大物流”體系的形成,實現物流行業的巨大變革。“大物流”是指企業的自有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配送信息與資源的共享,以實現更大限度地利用各方面的資源,降低物流成本。2013年,由阿里巴巴耗資3000億元打造的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CSN)——菜鳥網絡平臺,就是利用先進的物流網技術、云計算等各項互聯網技術,建立的開放、透明、信息共享的數據應用平臺,從而為物流公司、電子商務企業、倉儲企業、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等各類企業提供優質服務,支持物流行業提供高附加值服務的同時實現降低物流成本。菜鳥網絡平臺也是大數據環境下“商流合一”的智慧營銷模式,實現銷售與物流云端一體化,有效解決了物流這一瓶頸資源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制約。
2.3大數據促使物流技術邁向一個新臺階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國的物流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尤其在現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中,與大數據相關的各種信息技術也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一維條碼作為一種識別技術在物流領域已經得到了長足發展和廣泛應用。作為大數據時代的產物,二維條碼也將在物流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由于二維條碼有攜帶信息量大、可脫離后臺數據庫使用等優點,所以二維條碼可解決一維條碼信息密度小、占用面積大、沒有數據庫使用受限等的問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消費習慣的改變,人們只需通過智能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實現對貨物的跟蹤管理,甚至貨物原產地、包裝材料等信息的及時獲取。
大數據時代也將促使射頻識別技術邁向一個新臺階。20世紀末,“數據倉庫之父”比爾提出了大數據的概念。但由于傳感技術、網絡技術、射頻識別技術等物聯網相關技術并未得到廣泛發展,因此大數據概念也未得到重視。當今物聯網技術的普及使大數據有機會得以發展,所以說大數據的產生源于物聯網技術的普及與應用。反過來,大數據的發展也對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起到支持作用。作為物聯網發展的主要技術之一,射頻識別技術也會以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為契機得到長足發展。
2.4大數據時代對物流信息平臺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般認為,凡是能夠支持或者進行物流服務供需信息的交互或交換的網站,均可視為物流信息平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傳統的物流信息平臺已經不能滿足物流業發展的需求,而需要大數據物流信息平臺的支持。所謂大數據物流信息平臺是指將多方參與者的物流海量數據信息收集整理形成信息資源,通過互聯網交互傳遞以提供物流服務的平臺。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存在于社會任何行業、組織及個人不可能獨善其身,或者成為數據貢獻者,或者成為數據采集者,參與者通過平臺實現資源合理分配、優勢互補,最終實現1+1>2的協同效應。現有大數據物流信息平臺包括:物流公共服務平臺、政府物流監管信息平臺、電商物流平臺、區域配送平臺、行業物流平臺、供應鏈物流平臺、公路貨運信息平臺、物流金融服務平臺及在線倉儲平臺。
參考文獻:
[1]王柏誼等.大數據時代物流信息平臺構建與建設對策研究[J].情報科學,2016(03)
[2]馬麗亞.淺析大數據時代物流管理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市場,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