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群
摘要:綜合保稅區集中了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的優點,也符合當前中國發展的特點。通過對綜合的稅收政策的調查研究,分析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目前的稅收政策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些在內部條件下就可以解決,有些需要政府和企業的相互配合才能解決。通過對綜合保稅區的統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綜合保稅區;稅收政策;政府和市場
一、引言
1990年6月,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個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經過30多年的發展,出現保稅區增長乏力,對企業吸引力越來越小的現象。在此情況下,綜合保稅區這種結合保稅區和物流園區的類似自由貿易港的新的區域經濟形態出現了。
綜合保稅區出現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生命力很強大。目前研究綜合保稅區的學者數量增長很快。李海蓮等人從保稅區的稅收政策方面進行了研究,還有一些學者從綜合保稅區的運行機制方面分析了綜合保稅區的優缺點。
本文通過對綜合保稅區的稅收政策的剖析,發現了稅收政策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打消企業的顧慮,讓更多企業在綜合保稅區進行投資。
二、綜合保稅區現行的稅收政策及存在的問題
(一)綜合保稅區稅收政策現狀
綜合保稅區的功能、稅收和外匯政策按照《國務院關于設立洋山保稅港區的批復》的有關規定執行。因為綜合保稅區由出口加工區、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跨境工業園區、保稅港區等整合而來,所以這些區域曾經實行過的制度都適應于綜合保稅區。不過,簡單來說,綜合保稅的稅收政策即:國外貨物入區保稅,貨物出區進入國內銷售按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并按貨物實際狀態征稅;國內貨物入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保稅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所以綜合保稅區也稱“境內關外”。
(二)綜合保稅區現行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
1.海關制定區內企業和區外企業完稅價格時的基礎不一致
(1)區內加工貿易企業加工的制成品申報內銷時,海關以制成品相同或類似的貨物的進口成交價格為基礎來確定完稅價格,但是,區外加工貿易企業加工的進口料件、制成品申報外銷時,以料件的原進口成交價格,或與料件相同或類似貨物的進口成交價格為基礎來確定其完稅價格。顯然,制成品的價值一般要高于料件,導致綜合保稅區內企業繳納稅額高于區外企業的稅額。
(2)區內加工貿易企業的制成品申報內銷時,如果原材料中含有從境內采購的料件,則其內銷的完稅價格就可以進口料件的成交價格為基礎來加以確定,進一步形成了不同保稅監督區域之間的制度落差,不利于吸引加工貿易企業入駐出口加工區。
2.綜合保稅區企業獲得增值稅發票的問題
綜合保稅區可以理解為“境內關外”,所以區內企業不能被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也就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另外,綜合保稅區實行“入區退稅”,目的是對境外銷售,不用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而綜合保稅區銷售給國內的商品,需要由進口方購買方繳納增值稅,所以也不用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3.區內物流企業的稅收問題
(1)物流環節不同,稅負不一。物流企業的業務包含的業務環節有交通運輸、倉儲配送、信息咨詢、代理服務等。按照《營業稅暫行條例》的規定,交通運輸一般納稅人適用11%的稅率。而倉儲配送等屬于服務業的項目則適用6%的稅率,并要求企業只有單獨核算上述業務收入時才能分別適用不同的稅率,否則從高適用11%的稅率,對于微利性的物流企業而言,11%的稅率顯然嚴重擠占了其利潤空間。而且物流企業的主要業務是保稅倉儲、配送、流通性簡單加工,這些業務的附加值很低,11%的稅率不利于區內保稅物流業務的發展。
(2)物流企業使用的發票過于繁多。物流業務涉及的環節較多,業務形式多種多樣,導致其使用的發票也較為繁多,包括國際貨物代理發票、代理業務發票、貨物運輸業發票、倉儲業發票、海關報關業發票、聯運發票等等。同時,物流企業在取得和使用上述發票時涉及多個行業主管部門,如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部門、地方交通主管部門等,而且這些發票的稅收待遇也不相同。
三、綜合保稅區稅收政策改革建議
(一)統一區內企業和區外企業報關時的稅收基礎
應統一保稅監管區域內外以及各區域的保稅加工進口料件與制成品的內銷政策,即其歸類與完稅價格或者一律按內銷報關時保稅加工進口料件或制成品的實際狀態確定,或者一律按保稅加工進口料件原進口時的實際狀態確定。只不過,該政策實施的前提是應統一貿易來料加工與進料加工的有關稅收政策。
(二)讓區內企業能夠合理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如果保稅監管區域內企業有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合理途徑,將有助于區內企業更靈活地選擇業務模式,從而有利于增加保稅監管區域所在地的地方稅收收入,但也意味著管理難度的增加以及相應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對區內物流企業流轉稅優惠
為鼓勵更多的大型物流企業入駐保稅監管區域,從而為促進對外貿易發展提供更優質的物流服務,相關部門應考慮允許保稅監管區域內物流企業的進出口物流服務享受一定的減免稅優惠。
(四)統一物流企業各業務形式所適用的稅率與發票
一是在區內建立采購中心或分撥中心,著重發展國際采購或銷售業務;二是以保稅監管區域為節點,通過提供綜合第三方物流服務嵌入顧客供應鏈中,為其提供物流外包和增值服務。在此情形下,為更好地鼓勵區內物流企業提供更為綜合與現代的物流服務,應統一適用較低的稅率。
參考文獻:
[1]韓立新.濰坊綜合保稅區主要功能及優惠政策[N].濰坊日報,2017-08-16(003)
[2]苗建琳.淺談綜合保稅區稅收政策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17(10):226-2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