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念
很多同學都在作文中寫過自己的家鄉,女作家蕭紅也寫了自己的家鄉——呼蘭河。這是一個到冬天就“滿地裂著口”的小縣城,也正是這座小城,讓蕭紅充滿了無限的留戀,以至于在離開它的十多年后、在離它幾千千米的他鄉,用深情的筆記錄下它的故事。
這本書叫《呼蘭河傳》。也許初看到書名會覺得有些陌生,可是你知道嗎,《火燒云》與《我和祖父的園子》這兩篇課文都選自《呼蘭河傳》。你一定曾被作者的文字打動過吧!
在蕭紅的筆下,外人看來單調乏味的普通小城卻有著不一樣的風景:
“天空是灰色的……而且整天飛著清雪。人們走起路來是快的,嘴里邊的呼吸,一遇著嚴寒好像冒著煙似的”,這是呼蘭河的冬天;
“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堂堂的,好像是天著了火”,這是火燒云的樣子;
“燈光照得河水幽幽地發亮。水上跳躍著天空的月亮”,這是水上放了幾千只河燈的奇麗場景;
……
最使我們快樂的,還是蕭紅筆下的花園,那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有黃瓜、倭瓜、玉米、西紅柿。當花開了,鳥飛了,蟲子叫了,就“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簡直有趣極了!但更重要的是,這里有最疼愛“我”的愛笑的祖父。“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祖父蹲著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祖父笑了,“我”也笑得在炕上打著滾;“我”跟祖父學詩,不是念詩而是喊詩,喊得“房蓋都被抬走了”……多么可愛的祖父,多么快樂的蕭紅!
不過,這是蕭紅童年快樂的唯一的源泉。對于一個孩子來說,爸爸媽媽的關心和愛多么重要啊!可蕭紅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并不喜歡她,對她很冷淡。只是這些在小蕭紅看來都算不了什么,因為她有祖父和后花園,這就足夠了。一天天地,她漸漸覺得“祖父,后園,我,這三樣是一樣也不可缺少的了”。
可是,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祖父日漸衰老,慢慢地,他連很重要的事情都會忘掉,他“幾乎抱不住我”,他常常生病……終于有一次“我”出門上學,“祖父與我永遠隔絕了”。
祖父死了,也帶走了人世間一切的“溫暖”和“愛”,蕭紅的心變得空空虛虛,像是被絲線扎住或鐵絲絞住了……她在世間唯一的牽掛也沒有了,于是她像沒有根的浮萍,滿世界地漂泊著……
蕭紅一生去過很多地方,在每個地方住的時間都很短;她也遇見過很多人,魯迅先生和茅盾先生都非常欣賞她的才華。可無論走到哪里、遇到誰,童年時的故鄉和祖父,都始終縈繞在蕭紅的心頭,成為她永遠無法忘懷的記憶。
在寫《呼蘭河傳》時,蕭紅說:“我所寫的并沒有什么優美的故事,只因它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里了。”可讀這部作品時,我們依然覺得它非常優美:有時悲傷,有時快樂,有時又讓人情不自禁地深深嘆息……《呼蘭河傳》就像一首婉轉的歌謠,打動了我們的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