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
寒假前的一天,蘇悅在校園里偶然發現一張海報,上面赫然印著三個大字:招募書。
蘇悅好奇地上前看個究竟,只見海報內容寫道:
招募書
你聽過“大地之書”嗎?
科學家說,地球約形成于46億年前。——為什么科學家會知道這個秘密?難道他們已經悄悄地發明出了時光機?其實啊,科學家是從地層中得到這個信息的。那些在地質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層狀巖石,就是一本記錄地球歷史的“大地之書”。
你所在的這座城市,就有一本珍貴的“大地之書”。寧(南京)鎮(鎮江)山脈保存了有六億年歷史的幾乎完整的地層,是中國地質學的搖籃之一。如果你想了解這些地質歷史,或對南京在這漫長的六億年里曾有哪些生物感興趣,這個寒假一起來參加“滄桑金陵六億年”冬令營吧!
……
海報的右下角寫著主辦單位:南京地質博物館。
“一起去!”蘇悅正想著要不要參加,他的兩個最要好的同班同學孫昊然和王宇軒靠過來,異口同聲地說。
三個人按照海報的指示,找科學老師魏鑫要了宣傳單,仔細看了活動的行程安排,發現有周六、周日的兩天(一夜)營和周五、周六、周日的三天(兩夜)營。經過一番討論后,他們決定選這個周末的兩天營,因為獲得家長批準的可能性比較大。
晚上吃過飯后,蘇悅主動把碗洗了,然后才坐到掌管他課余學習和生活安排的“方編”身邊說了冬令營的事。
“方編”是蘇悅的媽媽,叫方思妍,是一個大學學報編輯,負責地球科學版。蘇悅小時候聽到有人叫媽媽“方編”,他不理解,就跟著叫成“方便”。長大后他心情好或有事相求時管媽媽叫“方編”,心情不好或表達抗議時就叫“方便”。
“不行,你這周末就要上奧數課了。”
“我算過了,可以把周六的課調到下期,周日的課調到晚上補。我跟王宇軒和孫昊然都約好了!”蘇悅的眼淚都快下來了,“方編,這次寒假實踐作業,我準備做一份科學小報,題目我都想好了,就叫《南京的大地之書》。”
見蘇悅態度那么堅決,“方編”知道如果他去不成,肯定也是百爪撓心,沒心思做其他事,便讓步道:“如果你要去,這兩天抓緊把寒假作業做做。”
“你同意了!”蘇悅興奮地抱住媽媽,狠狠地在她臉頰上親了一口,“我這就去做作業!”
蘇悅跟兩個好友一通氣,發現他們也都成功說服了家長,三個人都高興得不得了。入營前一天晚上,蘇悅更是激動得睡不著覺。“方編”發現了,坐到蘇悅床邊上,說道:“我來給你講點‘催眠的南京地質歷史吧,正好也給你預習一下。”
“方編”學的是地質專業,實習時基本把南京各個代表性的地層剖面跑了個遍。
“那就從頭開始,南京地區保存的最古老的地層是幕府山的新元古代地層,大約6億年前……”
“6億年前?”蘇悅翻翻眼睛想了想,“這么久遠,有沒有什么有趣的化石啊?”
“只有化石才有趣嗎?大陸裂解、漂移什么的,也很有意思呀!”
“像《冰河世紀》里松鼠搞的陸地分裂?也有大洪水嗎?”蘇悅問,他特別喜歡動畫片《冰河世紀》系列,里面的許多細節都記得很清楚。
“有的,還和南京有關呢!”“方編”解釋,“新元古代的大陸裂解產生了華南陸塊,南京所在的寧鎮山脈地區就是華南陸塊的一部分……”
話還沒講完,就聽到了蘇悅輕微而均勻的呼吸聲。
大陸裂解
電影《冰河世紀4》中展示的大陸裂解現象,在地質歷史上真的存在過。在大約11億年前的元古宙(25億—5.4億年前)時,地球上的大部分陸地曾在中低緯度地區連成一體,形成一塊叫羅迪尼亞的超大陸。到了大約7億年前的新元古代(10億—5.4億年前),羅迪尼亞超大陸開始裂解,分出了許多陸塊,包括我國的華南陸塊、華北陸塊、塔里木陸塊等。
大地之書的“章節”
就像人類歷史以朝代劃分階段一樣,地質學家也依據生物演化等諸多因素,把地質歷史分成不同等級的階段——地質時代單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紀、世、期、時。整個地球的歷史分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顯生宙四個大階段。前三個階段又常被合稱為隱生宙,生物化石記錄少;到了顯生宙階段,生物大量出現。
四個“宙”可將“大地之書”分為四篇,每篇的章、節則可用“代”和“紀”來劃分,至于“世”“期”,只能是小節和小小節了。以顯生宙為例,它可以劃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中生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而侏羅紀又可分為早侏羅世、中侏羅世、晚侏羅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