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芳
摘 要:關聯企業其實就是企業聯合的形式,當前企業開始大規模的兼并重組,在這種情況下,關聯企業可以是重要的發展趨勢。關聯企業能夠使企業資源配置更加高效,減少交易成本,但是也在關聯企業間出現了利益轉移的風險,導致債權人的利益被侵犯,這種情況在企業破產中是比較明顯的。本文主要對關聯企業破產的法律法規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完善我國關聯企業破產制度的對策。
關鍵詞:關聯企業;破產;法律問題
企業聯合中,關聯企業可以說是極為重要的形式,關聯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如關聯企業破產的法律方面問題。關聯企業破產時會出現很多與單個企業破產不同的法律問題,具有很強的復雜性。但是目前我國對于關聯企業破產的法律還不夠完善、系統,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關聯企業破產的法律問題進行處理。
1 關聯企業破產的法律問題分析
1、揭開公司面紗的制度不夠全面
關聯企業間的債權債務主要存在于控制公司與從屬公司之間,揭開公司面紗制度的存在能夠很好的保護破產企業中除了濫用權力股東外的其他債權人。關聯債權主體自身是比較多樣、復雜的,并沒有從控制、從屬公司中表現出來。即使是上述關系,也能夠是控股之外其他問題。揭開公司面紗制度從產生到現在,由于理論上不夠清晰,因此其適用沒有統一的標準,不管是理論還是司法實踐,各國都將揭開公司面紗制度看作不是與法人獨立制度的一部分。我國的《公司法》中提出了一般性的原則對揭開公司面紗制度進行了規定,然而在司法實踐中并沒有廣泛的應用,所以揭開公司面紗制度在處理關聯企業破產問題上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2、《公司法》沒有涉及公司債權人
《公司法》的第21條是這樣規定的,“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違反前款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1]這條內容主要規定了關聯關系交易,但是不能使關聯企業破產債權問題得到有效的處理。責任的主體只是涉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但是關聯企業所涉及到的主體范圍要明顯大于此。而且該條規定損害法律的客體是本公司,獲得補償的客體也是公司,對于公司債權人的救濟很少提及。
3、《破產法》中的撤銷權會被規避
在《破產法》中,第31、32、33條對“虛假破產”等惡意行為進行了規制[2],能夠使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的保護,使市場秩序更加有序。同時也能夠對關聯企業破產中的一些欺詐行為進行管理,但是行使撤銷權和期限等方面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行使撤銷權時,關聯企業之間的聯系是密切的,要想證明關聯企業與破產企業之間能夠撤銷是存在很大難度的。依據法律規定,行使撤銷權的主體并不是債權人,管理人被法律賦予該權利,但是由于管理人是局外人,對信息的了解不全面,因此破產企業與關聯企業之間的信息獲得會受到限制。行使撤銷權期限時,關聯企業之間的關系是穩定、長期的,很多破產企業在最開始設立時就有很多目的不純的關聯債權,關聯企業只要能夠對資產轉移等時間進行控制,就能夠使法律規定得到有效的規避。
4、《破產法》中涉及到的責任主體不多
在《破產法》的第128條,“債務人有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規定的行為,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債務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承擔賠償責任。”[3]依據該規定,撤銷權制度的責任主體主要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以及相關的責任人,在關聯企業破產中,債權人的利益通常是被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損害的。這條規定只規定了公司法定代表人以及相關直接 責任人承擔賠償責任,獲益的關聯企業沒有被規定到其中,因此債權人是無法被救濟的。
2 關聯企業破產法律制度完善的策略
1、逐步完善國家法律法規
為了使揭開公司面紗制度更具操作性,就需要在《公司法》和相關司法解釋中明確相關的原則,如堅持公司的法人人格以及有限責任原則[4],將揭開公司面紗排除在外,了解揭開公司面紗制度需要的法律原則以及相關要件等,將實際控股人需要承擔的債務責任等進行明確舉出,確定揭開公司面紗的主要形式等。同時,要通過司法解釋的方式闡明關聯企業中相關控制公司通過關聯關系對其他債權人侵犯的情況,將適用條件、承擔責任等進行確定。關聯企業的關系是比較復雜的,關聯交易的形式也呈現出復雜化的趨勢,不能通過具體的法律形式對關聯企業的行為進行規制,對于國外而言,也常常是通過司法判例的形式對適用的具體規則進行明確,使公司面紗得以順利的被揭開。對此,我國可以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將揭開公司面紗的原則應用到個案中,通過最高人民法院梳理相關的案例,并對其發布進行指導,使揭開公司面紗原則更加適用。
將公司債權人納入到《公司法》的保護中。同時對《破產法》第128條中的相關規定進行適當的延伸,如承擔賠償責任的主體范圍,賠償主體中,在賠償主體中,加入利用不當行為破壞公司債權人利益的關聯企業,通過司法解釋對不當行為的賠償以及界定等明確[5]。
2、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
首先,要使用衡平居次原則,就是在企業破產中,如果債權人發生了不正當的行為,進而謀取到明顯好于其他債權人利益的情況下,法院有權利將該債權人的排到其他債權人之后。而相比于揭開公司面紗原則,衡平居次原則在破產法債務清償的程序中更加適合。揭開公司面紗原則注重人格的獨立,并且存在于母子公司中,否定從屬公司的獨立人格,控制公司是無法清償從屬公司債權的,還需要對從屬公司的對外債權進行承擔。而衡平居次原則注重保證破產企業債權人的相關利益是平衡的,不僅涉及母子公司,還包括與破產企業相關的債權人。這種原則通過破產法的清償順序,在關聯債權前尋求到平衡,從而使問題更加和平的解決。如果要使用衡平居次原則,需要法院審理案件時,使用該原則對破產企業債權的清償順序進行重新確立,阻止控制企業債權先進行清算,使普通債權人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護,也是清償債權工作開展的更具公平性。
其次,可以利用實質合并原則,這是通過對相關案例進行總結而出來的一種原則,主要是合并多個相同公司集團中的獨立法律實體資產,在破產程序中能夠對債務進行統一的清償。在傳統的破產法中,如果關聯企業破產,控制企業以及從屬企業都是獨立的法人,債權只能對其中一個負債企業行使債權請求權。但是如果使用實質合并原則,如果控制公司和從屬企業都破產,債權人就可以通過各種手段表明自己的交易是與關聯企業開展的,而不是其中的一個公司,可以要求控制企業和從屬企業將資產進行合并,進而共同償還債務。
3 結束語
如今市場競爭日漸激烈,單一的企業為了獲得自身利益,更好的對風險進行抵御,開始逐步走向聯合,關聯企業也隨之產生,關聯企業作為比較新的事物,在我國的法律法規中雖有規定,但是并不完善和具體,現實中存在著很多隱匿財產、違法破產等行為,使得債權人的利益被嚴重的侵害,因此就必須要進一步完善《公司法》、《企業破產法》等,通過相關法律以及規制等完善進一步保護企業利益。
參考文獻
[1]周寧.關聯企業合并破產的若干問題及對策[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6(02):54-58.
[2]彭旭林,王飛飛.企業破產稅收債權優先性法律適用探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9):188-189.
[3]陳明.關聯企業破產相關法律問題初探[J].法制與社會,2014,(30):90-91.
[4]王樹軍.破產法視野下企業非法關聯交易的法律規制[J].法制與社會,2010,(36):106-107+115.
[5]唐莉.論企業破產清算中的財務問題及其解決方案[J].經營管理者,2013,(31):1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