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珊
摘 要: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發展中,我國民商法明確解釋了有關于個人信用方面的問題,良好的信用不僅是保證市場良性發展的前提,還是促進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民商法之所以加強了對個人信用方面的規范,其也是為了盡量降低因為個人信用問題而導致的不良經濟行為,其不僅可能影響到該領域的持續發展,還可能對廣大群眾造成一定的身心損害。因此,本文對民商法個人信用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民商法與健全個人信用體系融合的建議加以探討。
關鍵詞:民商法;健全;個人信用體系;現實融合
民商法將誠實信用作為最基本的原則,以通過公平的交易行為保證市場經濟良好的信用體系,推動經濟環境朝著自由化和透明化的方向發展。但如果信用體系缺乏完善,不僅不能有效保障整個交易過程,還很容易造成雙方產生利益糾紛,繼而產生不必要的市場波動。所以,民商法在個人信用體系方面還需進一步健全其制度和內容。
1 民商法個人信用體系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個人信用體系標準欠缺統一
由于一直未能有效解決個人信用系統中的相關問題,對構建健康經濟市場,構建和諧社會也產生的一定程度的阻礙,其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表現。第一是信用觀念的欠缺,特別是大部分公民的個人信用觀念十分淡薄,而民商法中也沒有統一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無法對個人的信用行為進行準確、標準的評判;第二是制度統一性的缺乏,其主要指民商法的立法方面,法律不能全面保護所涉及的個人隱私問題,雖然民商法已經建立并應用到了個人信用體系,但其還有待完善。第三,雖然我國屬于世界經濟的強國之一,但傳統文化和環境對市場的發展所造成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特別是在建立個人信用體系的問題上。比如隨著市場經濟競爭力越發激烈,很多中小型企業不得不在缺乏競爭力的情況下面臨倒閉和和破產,并增加了下崗人員的數量。在這種前提下,人們逐漸將個人利益放在了首要位置,甚至可能為了獲取利益而罔顧原則,個人信用也逐漸缺失。所以,民商法要有效融合個人信用體系,當務之急就是個人信用體系的健全,以通過標準、統一的信用評價體系促進社會的發展。
(二)法律系統與民商法之間存在的信用分歧
信用原則在我國民商法中規定比較詳細,并將其定義為第一原則,但它和我國現行的法律系統還存在一定的不符性,民商法和國內法律在信用方面的問題是具有很大的差異性的,比如法律中很少將信用原則作為基本原則,這也促使我國法律還需以當前市場發展局勢做出一定的調整,將信用體系的建設放到日程上。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市場因為初級階段國情而有了巨大的發展,但分析這個時期的市場發展情況,其總體缺乏秩序,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混亂,特別是信用的建設純屬形式化,這也導致食品衛生、藥品安全問題經常性出現在國內,比如蘇丹紅、地溝油、毒疫苗事件等等,嚴重影響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并對和諧社會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這些現象都充分說明,信用危機已經成為我國不能在忽視和躲避的話題,必須要盡快完善國內信用系統。
(三)應用信用原則時間較短
信用原則應當作為民商法立法的基礎價值,國內相關法律體系中也應當重視到對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基于民法與商法的差異性,民法的首要原則是平等和自由,接著才是誠實信用原則,其有違于民法最高行為標準的規定。同時,雖然我國有高達100多部民商法規則,但在國內的法律地位中卻并未確立個人信用原則。
2 民商法與健全個人信用體系現實融合的建議
(一)政府發揮出充分的融合作用
要有效融合個人信用體系與民商法,其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支持,特別是相關政府工作人員,其必須不斷加強個人遵紀守法的觀念,并將其充分體現到個人信用原則和維護民商法的過程中,綜合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觀念。在對事物進行衡量時,雖然不能以道德作為統一標準,但要維護經濟市場的和平,保證社會的穩定性與和諧,建立誠實信用的法律原則是不可缺少的,這需要在立法過程中,充分結合當前社會發展局勢來進行,以確保立法的合理化和透明化。只有透明的法律才能保證法律的權威性,并獲得廣大公民的認可,其也是加強個人信用體系與民商法有效融合的主要途徑。在兩者的融合過程中,還需要對其它們的共性和差異性進行深入分析,以找到融合的交叉點,以快速實現個人信用體系和民商法的融合,并推動兩者的共同發展。另外,政府要通過自身權利起到充分的協調作用,特別是在個人信用體系和民商法的應用過程中,通過多種交流平臺的提供促進不同部門的溝通和交流,以在發現問題時及時解決,促進兩者的進一步融合。
(二)個人信用制度的完善
在經濟市場中,交易雙方的信用度是保證交易順利進行的基礎條件,如果其中一方缺乏信任度,其不僅會降低交易成功的信心,還可能影響到對方的個人利益。個人是參與經濟活動的主體,而個人信用制度的健全是發展市場經濟,保證貿易公平交易不可缺乏的。同時,雖然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個人信用制度的基本前提,但其要真正貫徹落實還需要通過法律作為支撐作用,以在相互影響和依托的原則下,不斷完善并健全個人信用體系,比如對個人隱私的保護,一定要加強保護力度,避免因為泄露個人的信息,而損害到當事人的人身安全和經濟安全。這需要民商法在對公民個人信息收集時,綜合考評收集的方式、目的和安全性,一旦出現對個人信息行為的侵害情況,必須按照法律規定接受相應的懲處。目前,對個人隱私的保護主要體現在公民名譽權的保護方面,其他法律制度上還沒有重視到對該方面的建設和保護,這也將影響并阻礙個人信用體系的構建。所以,民商法需要以公民的實際角度出發,徹底保護公民的生活、情感和資金等方面的因素,并給予當事人溝通方式和時間的權力,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愿。
(三)不斷完善信用體系
根據相關研究可知,信用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衍生出來的一種文明財產,不管是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還是在現代化經濟的發展中,信用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特別是在市場進行商品交換的過程中,信用是交換行為的基本內容,也是保證交換成功的主要前提。因此,交易雙方需要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嚴格遵守誠實守信的基本原則,才能保證交易雙方的合法權益。同時,隨著社會和人類的不斷發展,其也需要通過信用原則來保證社會的持續化發展,是人與人之間信任度的一個保證。所以,隨著不斷轉換的市場環境,法律環境也要與時俱進,通過實際情況的結合不斷的健全信用體系,以保證社會市場的可持續化發展。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民商法與個人信用體系的融合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通過對兩者共性與差異的分析,找到融合的交織點,才能快速實現融合的目的,并推動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融合民商法與個人信用體系的過程中,挫折和阻礙是必不可少的,這也需要政府充分發揮出引導和協調的作用,以通過合理、有效的措施克服困難,實現兩者的融合和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董玉鵬,孫巖.民商法與健全個人信用體系的現實融合[J].學術探索,2014,(9):45-48.
[2]段志紅.論民商法與健全個人信用體系的融合[J].職工法律天地,2016,(16):192.
[3]楊錕.民商法與個人信用體系的構建[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5(1):128-130.
[4]羿娜.民商法與健全個人信用體系的現實融合[J].科技展望,2016,(4):271-271.
[5]韓旭.民商法與健全個人信用體系的現實融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23):278-2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