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雯雯
摘 要:民商法信用體系的完善構建能夠對市場經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能絕大程度提高交易的信心,促進市場透明度的形成。在全球化經濟發展的同時,有關于信用體系缺失的問題也尤為嚴重,其不僅影響到了社會的文明與和諧,還對市場經濟良好的信用體系造成威脅。因此,本文對民商法信用體系中所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并對構建民商法信用體系的策略加以探討,以通過完善的信用體系促進市場進行的良性發展。
民商法在對信用進行界定和劃分時,其主要根據當事人義務的履行程度來決定。一旦當事人將許諾書或者合同簽訂以后,其將根據合同內容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和相關責任。同時,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提前了解對方的信用情況,能夠有利于民事行為人降低發生交易風險的可能,促進誠實信用規范市場的形成。
1 民商法信用體系中存在的不足
信用的基本原則由于分析角度和方式的不同,其并未在國內形成統一的概念,這也讓在解釋信用原則時受到不同的質疑聲音,認為其缺乏有力的說服觀點。同時,信用原則方面的問題在此前并未包含在我國民商法中,這也導致在面臨因為信用而產生的經濟矛盾時,無法采取合理的調節方案來解決。目前,雖然我國已經將信用原則納入到民商法中,并將其作為立法的第一原則,但基于該內容與法律體系中的信用觀點存在分歧,導致不能將信用原則放在民商法的基礎位置。這也充分說明,我國民商法在構建信用體系方面還需作出進一步的分析,并通過相關部門去不斷完善,因為如果不能及時解決該問題,將導致信用體系的建設處于形式化,不能對市場經濟活動造成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比如國內多次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包括三聚氰胺和地溝油等,甚至可能因為一些人的投機取巧,鉆法律漏洞而造成市場經濟體制的混亂,這些問題都在充分說明,信用危機在國內的嚴重性。所以,我國在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方面還急需完善。
2 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策略
(一)提高信用原則的重要性
在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下,信用問題也需要不斷的深入和改進,因為一旦社會缺失信用,其不僅會對市場經濟帶來負面影響,還會對社會的進步造成阻礙。所以,民商法急需完善信用體系,以促進市場體制的發展和改革。在市場的交易過程中,比如各營銷活動,其都是具有連環反應的,如果出現信用缺失的情況,會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機遇,但市場競爭力也在不斷提高,特別是在世貿組織的影響下,信用體系的構建尤為重要。目前,我國相關法律制度中都已經構建了信用體系,比如債權、物權和人權等,并在民商法相關的經濟領域中充分滲透了誠實信用原則。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構建信用原則的基礎條件,這需要民商法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分析,以在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充分實現這些特質。同時,民商法在規范具體的民事責任時,特別是在劃分和界定民事主體的權益、責任和義務時,都應當結合誠實信用原則來進行,以確保法律執行的公平性和可靠性。另外,民商法要意識到信用原則的重要性,并對其原則加以優化,其可以從幾個方面來進行,第一是嚴厲打擊地方保護主義,避免政府干預的范圍,通過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降低投機取巧的不良行為;第二是有效引導市場的良性運作,促進企業和市場的發展;第三是司法救濟系統的健全,將政府政策的公開程度不斷提高,并通過民眾參與的方式,了解群眾的真實想法。而要實現這幾點目標,必須要建設信用體系,并對債權和物權等相關內容貫徹實施。
(二)信用體系的不同構建
其主要可以分為個人信用體系、企業信用體系和公司信用體系。首先是個人信用體系的構建,在我國的相關法律中,個人的隱私信息很難不被法律法規所觸碰,這需要在構建民商信用體系時對其進行針對性的保護。比如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應當通過正規渠道來獲得,并尊重個人修改信息的權利,且嚴格制裁那些盜取他人隱私的違法行為。當侵害到個人權利時,受害人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要求應有的賠償。其次是企業信用體系,其主要是對良好信用企業的保護,幫助消費者選擇信用良好的企業,并嚴厲懲處一些信用缺失的不良企業,以免對同行業,乃至整個市場造成信用影響。最后是建設公司信用體系,一旦發現市場主體信用不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必須要求其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在一個公司中,人和資本是決定公司信譽的基礎條件,而要建設并完善公司信用體系,其需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第一是對市場中的利益主體進行協調,確保其平衡,因為公司的信用與人的信用是有直接關系的,如果公司在追求利益時不被公司人員認同,其信用也可能逐步缺失,并加大公司的治理難度;第二是基于資本與資產存在的較大差異,可以通過發定制資本的應用來優化公司信用,并為企業信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指導作用。
(三)信用利益的保護
在人格權中,信用權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不管是在構建信用權,還是信用權主體在享有過程中,其都需要對當事人的信用利益加以保護,其需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第一是利益均衡的保持,市場主體需要對信用問題所涉及的各個范圍進行充分考慮,并在保證自身利益不受到侵害的同時保證誠實守信。在樹立企業信譽的過程中,利益主體不得使用有違民商法規定的不良途徑進行,并確保雙方利益主體絕大程度的均衡。通常情況下,一個公司在體現信用方面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比如采購、融資、發放薪水等。第二是信用法制的堅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個企業需要面臨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并絞盡腦汁實現穩定的發展。特別是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一來,如果企業因為自身問題而導致信用缺失,其勢必會受到世貿組織,以及其他經濟國家的抵制,并影響到我國在全球經濟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所以,民商法需要在市場經濟領域中,不斷深入信用原則,并通過信用體系的構建有效促進市場的經濟行為。
(四)發揮政府在構建信用體系時的作用
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民商法在構建信用體系的過程中,政府應當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才能更好的為民眾服務。通常情況下,社會信用要進一步發展,其離不開政府的正確指導,比如通過信用建設法律規定的合理定制,并積極促使其落實,以通過良好的帶頭作用,引導社會市場經濟中建設相應的信用體系。同時,政府還需加大對市場的規范力度,如銀行部門提供的信用考評服務,醫療單位對個人信用的審查,等等,可以促進社會各行業規范化發展,以保證市場經濟的秩序,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信用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國民商法建設的重中之重,也是構建文明社會不可缺少的基礎和原則。信用不僅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化社會經濟市場中正在逐漸缺失的道德理念,民商法有必要對信用的地位加以強化,并對相關信用體系在各市場主體中完善,以有效約束市場經濟中的各種商品交易行為,讓交易雙方能夠自覺、主動的遵守規定和原則,以免因為其中一方信用的缺失,而對另外一方造成利益的損害。
參考文獻
[1]賴翔宇.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與分析[J].法制博覽,2015,(15):281-281.
[2]董玉鵬,孫巖.民商法與健全個人信用體系的現實融合[J].學術探索,2014,(9):45-48.
[3]熊仲民.關于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思考與實踐[J].職工法律天地,2016,(16):186.
[4]王韞翔.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7,(1):11-12.
[5]嚴誠.關于民商法的信用體系構建的思考[J].法制博覽,2014,(23):231-2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