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首都教育資源的疏解,高校新校區的建設遇到了新的問題和挑戰,本文立足學生工作現實,探析高校新校區學生思想工作的主要特點、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途徑。
關鍵詞:教育疏解;新校區;學生工作
根據國家“十三五“計劃要求,此間北京市不再擴大高等教育辦學規模,不再新設立或新升格普通高等學校,高等教育學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積。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屬高校通過整體搬遷、辦分校、聯合辦學等多種方式向郊區或河北、天津轉移疏解[1]。新校區,新環境,疏解中的高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擁有著難得的機遇。在新校區的學生思想工作中,立足學校發展現實,關注學生思想動態,才能推動教育疏解的步驟。
1 高校新校區學生思想工作特點
新校區的發展穩定是第一要義,在學生思想工作中,要抓住穩定這個現實基礎,從而才能實現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學生思想工作面貌。新校區學生思想工作的特點可以總結為“三個適應”,即包含著教師崗位的適應性、學生新環境的適應性、教育管理環境的適應性。
1.1 著眼隊伍建設,提升職業能力
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的重要力量,承擔著大量的日常工作,在新校區建設中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輔導員崗位培訓活動,使其明確學生特點,了解周邊情況,掌握學校發展實際,對學生思想工作進行有效引導[2]。
1.2 關注學生動態,了解學生發展實際
在新校區學生工作的開展中要明確,學生適應的不僅是新的學習環境,同時也需要適應學校的周邊環境。新校區的建設一般是在北京市郊區或者河北、天津等地,學生心理難免存在心理落差和失衡感,要密切關注學生動態,了解其發展的實際需求,并及時做出調整。
1.3 立體化教育管理,多元化學生發展
在教育疏解中,學生工作不僅要依靠輔導員,同時也要依托助理輔導員做好“三個一工程”建設。即以助理輔導員為紐帶,形成一名輔導員,一個聯席委員會,一套特色化工作方法的“三個一工程”建設。充分發揮助理輔導員、班團骨干、以及宿舍區骨干在學風建設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力量,搭建立體化的培養平臺,既促進輔導員職業發展又推動學生成長成才。實現人人參與班風、學風建設,保障在外部環境上,360度助力教師成長,推進教育管理的規范化。
2 高校新校區學生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學生發展無小事,學生工作無易事,在細致的工作中要尋找工作方法,探尋工作思路,理清工作脈絡才能使業務開展的得心應手。
2.1 基層學生工作力量相對薄弱
學生工作的重要推動力量是基層的輔導員老師,在新校區的學生工作中輔導員教師的作用更加突出和明顯,同時,由于新校區相對位置較遠,周邊的教育和醫療資源比較欠缺,所以高校新校區學生工作的主力軍還是新入職輔導員教師[3],他們在工作熱情上值得稱贊,在工作能力上還需逐步學習和大幅度提升。新的工作崗位和角色當中,要轉變工作視角,熟悉工作流程,做好個人的職業發展和學生的學業發展輔導,這是學生工作中的重點。
2.2 新問題層出不窮,需要及時解決
由于高校新校區建立的時間都較短,一些學生工作的計劃還在落實當中,很難看到短期的效果顯現。尤其是學生工作的工作效果又很難從一個數字,一個表格中體現出育人的效果。這些都需要一個長期的實踐和檢驗的過程,需要學生工作隊伍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不怕困難,踏實研究,埋頭苦干。在新校區學生工作中迅速建立起輔導員、學生干部、宿舍服務等多個角度的成長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學生工作構架,創新工作方法。
2.3 輿情分析能力、服務水平有待加強
隨著“后90”學生的到來,學生工作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都要與時俱進的發生改變。“后90”的學生好奇心強,承受挫折能力差,勇于表現,又有強烈的反叛意識 ,這些特點都無形中給學生工作帶來很我挑戰[4]。加之,新校區的建設地點是郊區等欠發達地區,學生難免會對辦學環境,辦學條件,產生質疑。他們又常用的網絡形式去表達,最終形成大小不一的輿情問題。故學生思想工作隊伍要結合新校區的情況適時做好學生的輿情管理,加強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3 高校新校區學生工作思路及方法
教育疏解的最終目標是資源的優化整合,重點不在疏解,而在于把握方向,整合資源,做好地區對接,開展融合服務,真正的解決城市發展問題,和區域建設布局。新校區學生工作要能以共青團、黨支部、班級體為抓手,失去學生自我管理,
3.1 定位黨建社團職能,推動入黨積極分子培養
在新校區的學生工作中,不能忽視優秀學生,尤其是入黨積極分子、黨員學生這些優秀的“少數派”的積極影響作用。以共青團和黨支部建設為基礎,以學生社團以及黨建社團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豐富社團文化活動,使其能更好的在學校周邊環境比較單一的情況下,大學生活開展的相對有聲有色。同時成立以紅色理論學習為核心內容的理論學社建立。引導廣大有入黨愿望或熱愛理論研究的同學學習紅色理論、解讀時政要聞、弘揚經典文化、踐行青年責任,從而喚醒其能在黨言黨,在黨愛黨的情感,努力破解“學生思想上入黨”的難題。
3.2 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促學生實現“四自”
在學校的黨支部建設工作中,大學生,尤其是大一學生往往缺乏對黨組織、對學校、對個人的榮譽感和自信心,并伴有從眾心理。因此,黨支部在主題教育活動的設計上要勤思考,肯動腦,把主題教育活動,國家形勢與政策,國際問題,這些理論化的學習內容,與本校的校史校情相結合,開展主題教育項目等多項活動,并邀請優秀黨員在校學生和畢業生來到校區與學生對話和分享。通過多種渠道幫助學生樹立個人榮譽感,喚醒自我管理的意識,實現學生“發于自信、始于自立、嚴于自律、成于自強”。
3.3 明確組織制度建設,“五位一體”謀發展
在組織制度規范化中,學生工作部門要明確溝通機制,每周召開“黨政聯席會”排查問題,及時整改[5]。與宿舍管理部門、黨團建設部門結合開展學生工作開展,引導推進學風建設的“五位一體”化,即黨支部、團總支、班委會、團支部、宿舍區“五位一體”。以團總支和團支部為單位對學生的思想成長進行及時反饋信息,及時做好學生座談,發現學生問題,解決學生困難。
在京津冀發展的大戰略之下,高校的發展大有作為,學生工作要深謀遠略,結合地區優勢,調動多方資源,與學生專業相結合,與任課教師及其他管理部門相配合,做好學生的思想成長和學業成長,形成多渠道,多方面,多平臺的成長模式和成長途徑,實現新校區的穩定發展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張帥,孫雯雯,閆志利.人口疏解背景下北京市職業教育發展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03):96-100
[2]萬成海.高校班級建設的管理學思考[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3):117-121.
[3]陳少遠.北京教育疏解行動中[J].云南教育(視界時政版),2016,(12):37-39.
[4]張夢潔.教育資源疏解實質性推動:北京高校密集入冀[N].21世紀經濟報道,2015-07-15
[5]姜衛平.新時期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3):98-102.
作者簡介
趙亮(1982-),女,內蒙古呼倫貝爾人,碩士,北京城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心理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