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孟超
摘 要:本文闡述了美麗鄉村建設的背景及建設標準,并通過對美麗鄉村建設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通過研究制約美麗鄉村建設的幾點因素,最后提出美麗鄉村的建設對策和出路,希望筆者的相關研究和建議能對廣大讀者有所幫助。
關鍵字:生態文明;美麗鄉村
1 美麗鄉村建設的背景
1、美麗鄉村是建設美麗中國,打造生態文明藍圖中重要一環
美麗鄉村建設在我們當今社會發展過程有什么樣的重要意義。
黨十八大報告當中就說明我們現在面對的(嚴峻)形勢“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我們都深有感觸,因此要想“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必須把“生態文明放在突出的位置”,“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十八大三中全會又勾畫出“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鄉村人口占到一半,土地占到絕大部分,城鎮建成區面積相對于國土面積只是很小一部分,那么美麗鄉村中的生態文明建設是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甚至是主要內容。這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勾畫的宏偉藍圖。
2、美麗鄉村建設的標準
從村莊規劃,宅基地范圍,基本農田面積;村莊建設,水電路通信等設施;生態環境,污染治理、垃圾處理,地下水水質狀況;經濟發展,村莊產業,有沒有集體經濟,人均收入;公共服務,村醫、醫保、義務教育、養老;鄉風文明,有沒有賭博惡習,文化生活低俗還是高雅,老人能否得到贍養,6個方面提出了建設標準。
2 美麗鄉村建設的現狀
1、鄉村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兩個重要資源(耕地、水)不斷減少并且受到嚴重污染,污染的主要原因人們的生產活動,一個是工業活動一個是農業活動,水資源不斷減少加上過度放牧濫砍濫伐造成植被減少土地逐漸荒漠化。
2、農村生產力水平低下與建設美麗鄉村形成巨大反差
美麗鄉村首先是富庶鄉村。唯有解決了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方能建設物態的、能看得見,摸得著的,行為的、組織化制度化的農村文明,美麗鄉村是小康社會在農村的具象化表達。河南省人居環境達標村在多個方面提出了要求,改善我們的村莊環境需要比較好的物質基礎和經濟條件,像方城小史店鎮付老莊村為了改善人居環境……因此我們的美麗鄉村一定是物質豐富富裕的鄉村。
物質匱乏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沒有錢去治理村莊環境;第二村莊建設跟不上;第三農民沒有收入。
3、鄉村道德水準普遍退化
道德堅守是美麗鄉村的決定性條件。美麗鄉村得到社會的一致推許不僅在于環境宜人,更在于鄉村道德秩序符合現代人的理性預期,在于合乎族群文明傳承的脈動。傳統是民族進化的血脈與神經,傳統選擇與超越是現代化過程中的民族陣痛,但傳統回歸與堅守卻是現代性確立后的優先選項。傳統得以堅守是善性、正義、和諧等道德、價值與文明的繼承、發揚與光大。古代中國社會的道德文明是鄉野田園宜居環境之外最使人懷想、懷念、懷戀所在,家庭和睦、鄰里和泰,淳樸善良、知禮有禮,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穩定有序、風清氣正,這是都市森林難以企及的家園勝景,更是孤寂心靈亟需的道德雞湯和文明之光,是族群傳續的根系命脈。
3 美麗鄉村建設的制約因素
美麗鄉村建設制約因素是講造成鄉村現狀的主要原因。主要分三塊來講,一是從國家層面上講講城鄉差距,以及東西差距;二是基層政府縣鄉政府在建設美麗鄉村上的機制問題;三是村一級黨支部和村委會在建設美麗鄉村上的認識問題。
1、城鎮化背景下城鄉流動要素不協調
發達國家城市與農村差距不大,專職農民很少而且富裕,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程度高。
(1)人口快速城市化
(2)土地高速非農化
(3)農村快速空心化
2、體制機制難協調,基層工作力量薄弱
美麗鄉村作為一項系統的民生工程,涉及的職能部門較多,沒有形成統一領導,齊抓共管、共同建設的機制。扶貧、財政、交通、水利、住建、環保、衛生、發改等部門都有類似的項目,各自為陣,沒有形成合力,在實施過程中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的少,各干各的一小塊。沒有一個牽頭綜合性協調部門,另外由于基層經費的問題,不能夠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3、思想偏差,工作推進缺乏主動意識
部分干部群眾對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主體意識模糊,存在為難情緒,強調客觀的多,大膽創新的少,工作較被動,擔心形成新的鄉村債務,存在觀望和消極的想法。
有的群眾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是政府行為,群眾只是配合,存在“等、靠、要”的依賴思想,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得到很好的調動和發揮。
4 美麗鄉村建設的對策與出路
也是從三個層面來講:一是國家層面反哺農村,保障農民受到市民的同等待遇;二是以縣鄉政府為主導的美麗鄉村在哪幾個方面重點著力,中國現代化運動是超大型國家的后發現代化運動,政府是運動開展的主要角色,一直承擔著資源配置、社會動員與道德建設的功能,美麗鄉村建設自然也應是政府主導、政府擔當與政府作為,由政府承擔起拉動發展的火車頭的重任。村民委員會和黨支部全力配合,要有主動性和自覺性,把認識提上來;三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問題——錢從哪里來,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問題。
1、反哺農村是國家責任
國家在資源配置上的傾斜更多的是國家政策的矯正,是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均等化供給、國民待遇普惠所有國民的題中之義,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國家正義、政策正義的理所應當之舉。當然,對于弱勢的底層社會農民而言,這不僅需要政策平等,還要國家政策照顧,需要必要的政策傾斜。從國家發展歷史過程看,這還是城市反哺、工業化反哺、現代化反哺的應該之舉,是對農民、農村的還債。
(1)保障國民待遇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
下面分別講講怎樣提高農民的待遇問題,集中在三個方面:①醫保②義務教育③進城務工人員的社保。
(2)精準扶貧是對癥之舉
精確幫扶重在資源到位。首先要細化政策,將人、財、物的配置細化,看準當地的短缺與需要,對癥供給;其次是建立單位落實到村、領導落實到人(困難戶)的責任制,最大程度地激發扶貧資源能量;再次是提升農村造血功能,在優先保證貧困戶的基本生活后,立即進行生活設施建設、生活環境開發和生產能力提升,形成幫在先、扶上馬、自揚蹄的自主性扶貧。精確管理重在監督管理,包括對農村貧困戶的管理、村干部的管理和扶貧工程項目的管理等多項內容。
(3)扶持關鍵少數是建設美麗鄉村的捷徑
扶持的“關鍵少數”,一要真,是真正的依法、有德、不破壞環境的致富者;二是善,愿意施惠鄉梓,建設家鄉,有仁德善心方有普惠眾人的善舉;三是能,要有施展抱負的技能,不是遍撒金錢的暴富戶,有在鄉村經濟建設、文化道德建設與人才建設等方面的技能、思想與知識;四是遠,是時間久遠,即非一時沖動、一日之功,要有持續發展的意愿與能力。
2、美麗鄉村建設的根本就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1)垃圾哪里去
垃圾“三不三進”的工作措施,即“垃圾不出戶、不上街、不亂堆”,“垃圾進桶、進池、進場”。
(2)污水怎么流
①高效藻塘類。
③人工濕地
④無動力地埋式污水處理設施
⑤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
⑥地下土壤滲透系統
(3)環境怎么變
(4)美麗鄉村的長效管理機制
3、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來源
建設美麗鄉村需要資金,很多需要自己想辦法籌措。
(1)上級補助(國家、省級)
財政轉移支付。
(2)市級、縣級配套資金
(3)整合資金(自籌)
總之沒有脫不掉的貧困帽子。相信我們的村莊在黨和國家的帶領下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浙江省“美麗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初探[D]. 陳青紅.浙江農林大學 2013
[2]基于農村生態文明視角的美麗鄉村建設研究[J]. 王素齋. 全國商情(理論研究). 2013(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