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社區是城市公民生活的基礎場域,是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關系的重要陣地,社區治理便是社會管理創新領域中重要的一部分。社區公民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參加者,但是當前我國城市社區治理中公民參與還處于初級階段,我國城市社區治理中的公民參與還面臨諸多問題需要去解決。本文從多個方面解析我國城市社區治理中的公民參與問題,希望對相關領域有所借鑒意義。
關鍵詞:城市社區治理;公民參與;問題與對策
1 城市社區治理中公民參與的發展歷程
城市社區發展的歷史就是社區居民參與的歷史,因為我國公民參與城市社區治理是伴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的我國社區治理改革的進程而持續發展的。根據我國城市社區治理的發展歷程可以公民參與劃分公民參與起步階段、發展階段和全面推進的階段。
(一)公民參與的起步階段
社區治理的起步階段從1991年民政部下發《關于聽取對“社區建設”思路的意見的通知》正式開始的,公民參與在這一階段總體參與程度不高。這一階段己經初步建立了社會救助制度,公民逐步參與到社區環境治理、社區教育等活動中來。但是因為城市社區建設處于起步階段起步,社區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還比較薄弱,居民還沒有建設社區的責任意識,參與的能力也不足。
(二)公民參與的發展階段
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上海為社區建設做出了榜樣。1995年上海推出了“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城市社區建設的總思路。上海的社區公民除了參與傳統的社區活動以外,也經常會參與社區的講座和科學宣傳等活動。上海市的這一做法,對其他城市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推動了這一時期社區治理的主體的增多,提升了公民參與的意識和能力。
(三)公民參與的全面推進階段
2000年頒布的《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強調了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代表著我國城市社區建設開始進入全面推進階段。在社區治理中公民參與的范圍更加廣泛,城市社區的公民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參與到社區治理中,除了基礎的衛生、文化、衛生等,還參與了社區內部居委會等的選舉工作、社區章程的制訂和修改工作。
除此之外,伴隨著信息化的迅猛發展,及時有效的參與成了這一階段的特點,城市社區的公民開始利用新興論壇和各類軟件參與到社區治理中。
2 城市社區治理中公民參與的內容和途徑
(一)城市社區治理中公民參與的內容
當前我國城市社區公民參與的內容主要包括社區內部政治、經濟和文化參與這三種類型。其中社區公民參與的社區政治性事務主要包括:社區居民代表大會的選舉、社區中各種模范的選舉以及通過多種途徑參與其它社區公共事務的決策;社區公民參與的社區經濟性事務主要包括:城市社區公民監督社區公共資產、財務的使用狀況社區公民參與的社區文化性事務主要包括:參加社區內部的各種文體活動、積極參與社區內部組織的知識培訓和講座等。(二)公民參與社區治理的主要方式
1、公民個體化參與社區治理
公民個體化的參與指的是公民沒有依附社區組織,而是獨立的自發的參與社區的治理活動。信息時代的發展擴大了公民參與社區治理的途徑,社區居民可以利用網絡進行實時參與,極大地推動了公民個體化的參與。
2、公民組織化參與社區治理
公民組織化參與社區治理是指公民通過社區民間組織參與社區活動,再廣度和深度上明顯比公民的個體化參與程度要高。所以,公民組織化參與社區治理十分重要。公民組織化參與社區治理是主要包括:公民通過社區的業主委員會參與社區治理和公民通過社區自組織參與社區治理這兩種方式。其中,業主委員會在維護居民利益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社區自組織可以很好的滿足社區內諸多不同個人愛好的公民的基本生活和精神需求。
3 城市社區治理中公民參與取得的成功經驗
近年來,社區公民參與成為了城市社區建設中的重要內容。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城市社區建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獲得了一些優秀經驗。
(一)發揮居委會的牽頭作用至關重要
在我國,社區居委會一直承擔著促進社區居民參與的重任,社區居委的主要職責是組織社區活動并鼓勵居民參與。所以,社區居委會,地位越來越重要,對公民參與社區治理具有直接影響。
(二)社區公民參與拓寬了公民參與社區治理的渠道,豐富了公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內容
公民的各類需求日益豐富,完善社區中公民的參與機制和拓寬公民參與渠道勢在必行。城市社區在做重大工作決策之前,需要聽取社區居民的建議,目的是更好的維護社區居民的利益,滿足社區群眾的基本需求。社區建設的內容也伴隨著居民的需求不斷豐富,很好的推動了社區民主自治的發展。
4 公民參與城市社區治理面臨的困境
(一)參與人員結構較窄
當前我國城市社區治理中參與人員結構較窄,這是公民參與城市社區治理面臨的困境之一。
首先,社區公民普遍缺乏主體意識,很多社區居民是被動參加社區活動的;其次,老人有充分的參與社區活動的時間,但是社區的中青年人才忙于工作,缺乏參與社區治理的時間和精力;第三,部分社區活動的規范性不足,公民參與往往以個體參與為主,組織化參與程度不高。
(二)參與層次發展不平衡
當前我國社區居民參與的層次發展不平衡,社區居民參與的活動還是文化和經濟層面較多,涉及到政治領域的很少參與。社區居民的法制意識不足,針對和自身利益相關的生活事物愿意主動參與,比如參加社區文化就十分熱情。但是對于社區公民來說例如選舉的政治活動對自身利益影響不大,她們參與的熱情就會減弱,投票多是浮于表面的被動型參與,不會理性思考。
5 擴大公民參與城市社區治理的對策
(一)健全社區公民參與的法律法規是首要任務
健全社區公民參與的法律法規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徑,也是擴大公民參與城市社區治理的首要對策。具體的措施包括:制定適用于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法律法規、完善社區內部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例如,可以加強對社區志愿者的維護和管理,從法律的層面上保障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
(二)細化社區公民參與的法律規定利于推進公民參與城市社區治理
城市社區建設的相關制度框架也己經形成,但是由于系統性和細節化不足,減弱了公民參與的效果。所以細化社區公民參與的法律規定,使公民可以按照可操作性的制度參與活動,既提升了公民參與的熱情,也增強了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
(三)注重對公民參與平臺的建設和維護也是行之有效的舉措
注重對公民參與平臺的建設和維護,利于提升社區居民對社區公共事務參與的熱情。完善城市社區居委會的相關建設、成立多元化社區團體、注重對網絡平臺的建設,利于擴大公民參與城市社區的治理。總之,建設社區公民參與平臺、拓寬參與平臺的途徑、維護和完善公民參與平臺,能夠有效的提高城市社區居民的參與程度。
參考文獻
[1]陳雅麗.城市社區發展中的居民參與問題[J].科學經濟社會,2002(3):55.
[2]魏娜.我國城市社區治理模式:發展演變與制度創新.[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1).
[3]涂曉芳,汪雙鳳.社會資本視域下的社區居民參與研究[J].政治學研究,2008(3).
[4]鄭杭生.從社會學視角看社區建設的一些基本問題[J].學習與實踐,2008 (7).
[5]楊云燕.淺談社區治理[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2(1).
作者簡介
李世榮,云南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城市管理專業,2015級碩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