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征宇 朱旻杰 蔡旭艷
(1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 浙江嘉興 314006 2杭州九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1 3杭州九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1)
長江流域是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流域,其能夠為全國提供37%的水資源,并且其水電資源豐富,還支起了內河運輸的半邊天,更是南水北調的重要資源。由于其作用巨大,因此長江流域形成了一條經濟帶,然而過度的經濟偏重發展,造成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影響,長江流域的環境保護便出現了問題,因此,需要對此流域的環境進行保護,并做出相應的規劃。
長江是南水北調工程的重點水源,全國很多地區的水資源均是從此流域進行調用的,然而,隨著長江流域的開發與發展,在生產的過程中出現了重污染,尤其是危化品在此流域的運輸使重污染更為嚴重,化學物品出現運輸泄漏的事件屢見不鮮,直接導致了人們生活用水存在安全隱患。與此同時長江沿岸的南京、武漢以及上海等地區在進行城市規劃的過程中缺乏合理性,污水排放并不符合國家規定,導致長江水體受到嚴重污染。從目前來看,長江沿線水源保護區內仍存在78個排污口,其中7個位于一級保護區,36.7%的水源一級保護區、52.9%的水源二級保護區之內有交通線路穿越。
長江流域是國內大中城市聚集的流域,此流域依賴便利的交通運輸使得其重工業、化工業較為發達,重金屬、化學品的生產無疑為長江區域帶來諸多安全隱患,據相關資料統計,全國的合成氨生產在本地就達到了43%,磷銨的生產達到了81%,印染達到了72%。這些污染嚴重的產業都會造成長江區域的安全隱患。
由于長江的中上游流域在水土資源的規劃方面便顯出明顯的不均衡性,該區域的土層比較貧瘠,地形較為復雜,并且降水豐富,導致水土流失。與此同時,此區域的石漠化較為嚴重,據國家林業局2012年第二次石漠化監測結果顯示,長江流域石漠化土地面積高達695.6hm2,約占全國石漠化土地總面積的58.1%。
此類問題主要集中在長江的中下游地區,主要是受農業開發過度所影響,知識中下游地區的生態系統以及水資源的分布發生急劇的變化,導致中下游地區出現生態失衡的問題。據相關資料統計,三峽蓄水后枯水期下泄流量衰減幅度超過80%,下游湖泊面積大量萎縮和枯水期大幅延長,導致了濕地生態系統功能的退化。與上世紀50年代相比,“千湖之省”湖北的湖泊水面減少了60%。
2.1.1 應對產業格局進行管控
在對長江經濟帶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對產業轉移進行嚴格的管控,并針對產業類型和當地生態環境的分布來進行分區管控,同時在管控的過程中還應該進行功能分區,制定各類產業的準入標準,以防止因產業轉移而來帶的環境污染擴散。
2.1.2 應對生態空間進行管控
主要針對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區、生態脆弱區以及江河的源頭地區進行防控,嚴格禁令過度農業用地開發,針對已出現生態失衡的地域采取措施積極進行補救,針對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現象給予加強植被覆蓋進行解決。
系統治理是長江經濟帶區域范圍內實施生態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策略,其主要是從生態環境保護及規劃的整體著眼,并對影響生態環境的各類因素進行細分管理,也是從產業排放、船舶航運以及分區管理等角度的一種綜合管理。而生態修復主要是基于生態保護理念來加強其連通性,并對生態多樣性及生態廊道進行建立,除此之外,還對已受到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全面修復,從而使生態功能得以恢復,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和規劃。
首先,應該建立應急制度,做好應急預案,對環境受到破壞的風險進行防范,針對長江經濟帶之內的化工產業、重工業進行環境污染風險評估,并監督產業制定并落實相應的環境污染應急管理,同時還要對應急聯動進行強化,做到聯防臉孔,使環境污染的風險得以降低;其次,應該針對生態環境保護構建相應的協調機制,定期對長江經濟帶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進行商討,并成立環保機構,使生態破壞以及環境污染得到聯合防控、聯合治理,以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效率;最后,應該對生態環境的補償機制進行構建,并對補償制度進行建立,同時還需要通過財政支持、人才培訓、產業轉移等多方面對生態補償進行支持,從而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效果。
長江經濟帶作為國家重點開發和發展的區域,應該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更加注重與環境協調,應積極的實現當地生態環境保護的合理規劃,對當地出現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應予以重視,并采取合理措施對其解決和管控,最終實現長江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