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孜古麗·阿克木江+阿依努爾·乃買提
【摘要】目的 針對心源性腦梗塞患者按照抗凝以及單獨抗血小板治療的綜合效果加以摸索。方法 本次研究共計納入病例82例(均隨機選自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8月所接診病例),參照隨機抽選的方式,于組內取41例,單方面給予抗血小板治療,即對照組,余下則輔以抗凝治療,即觀察組。對比療效。結果 結合統計可以發現,在綜合治療效率方面,觀察組存在有明顯優勢,且住院時間同樣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心源性腦梗塞患者按照抗凝、抗血小板凝集展開治療,可有效保障臨床對該部分患者診治效率,促使其恢復。
【關鍵詞】抗血小板;抗凝;心源性腦梗塞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4..02
心血管類病癥屬于臨床最為常見病癥類型,且在多中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該類疾病于國內發生率也在以極快速度增加。目前,腦梗塞占據著該類病癥的絕大比例,且以心源性腦梗塞為主。該癥發生較為突然,在各個年齡層段均可能病發,促使患者出現頭痛、意識障礙等癥狀,嚴重時危及其生命[1]。目前,按照抗凝以及抗血小板共同對該部分患者治療,已逐步于臨床采用。本次就針對該療法具體效果加以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計納入病例82例(均隨機選自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所接診病例),參照隨機抽選的方式,于組內取41例,單方面給予抗血小板治療,即對照組,余下則輔以抗凝治療,即觀察組。從患者構成上可知,對照組男21例,女20例,于44~73歲間,中間值于(65.34±1.92)。而觀察組則由男18例,女23例構成,于42~76歲間,中間值于(62.37±1.68)。基本數據對比可知,兩組患者無差異P>0.05。
1.2 方法
于本次對比治療期間,對照組單方面給予抗血小板治療,主要藥物為阿司匹林(大同市利群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4022744),初次使用時,劑量控制在60 mg/天,針對病癥較為嚴重患者,可將劑量增加到300 mg/d。同時,輔以氯吡格雷(哈爾濱譽衡經緯醫藥發展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23116),劑量控制在70 mg/天。用藥期間需對患者飲食合理進行指導。而觀察組則需要在此基礎上以抗凝治療,以低分子肝素(吉林華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10233),單次使用量為0.5 mL,于皮下注射,每日使用兩次,持續進行10天治療,同時,以華法林治療,每日使用量控制在3 mg左右。
1.3 療效評定標準
綜合患者各方面恢復情況針對其療效情況進行綜合評估。若用藥后,各方面癥狀消失,患者各方面指標均正常,即顯效;若用藥結束后,各類癥狀得到有效改善,即有效;若用藥后,各類臨床癥狀無明顯緩解,即無效。
1.4 觀察指標
針對綜合療效以及住院時間展開統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綜合統計可知,觀察組于本次研究中住院時間為(20.32±1.92)天,對照組則為(28.93±1.77)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t=13.927);在綜合療效上,觀察組同樣存在顯著優勢,整體有效率為97.56%(40/41),涉及顯效患者30例,有效患者10例,而對照組僅75.61%(31/41),涉及顯效患者20例,有效患者11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x2=13.247).
3 討 論
心血管類病癥一直為臨床最為常見病癥類型,存在有極高的致殘率以及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威脅著中老年群體健康。就臨床治療而言,抗血小板以及抗凝治療為目前處理該癥最為直接處理對策。
血小板在微血管血栓形成過程中以及血栓形成中有著不可忽視作用[2]。健康狀態下,血液中血小板均呈現為靜息狀態,而患者出現血栓后將促使血小板出現各種反應,逐漸在血管壁內膜下進行沉積,最終影響到血液供應,導致血流動力出現異常。而在阿司匹林等藥物的作用下,可起到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進而達到對血栓形成抑制的效果。同時,在氯吡格雷的作用下,更能將患者出現各類因血栓誘發并發癥的發生率控制在最小。從臨床實際可知,單從抗血小板角度進行治療,綜合療效欠佳。在以低分子肝素為代表的抗凝藥物的作用下,可實現對血液黏度情況進行有效改善,更能達到對患者紅細胞壓積、血漿比黏度等改善的效果。而在華法林的作用下,借由對維生素K的拮抗,同樣能達到抗凝的效果[3]。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側重針對抗凝以及抗血小板治療在治療心源性心臟病患者中的綜合效果展開摸索,結合對比治療結果可以發現,在聯合治療的對策下,觀察組患者綜合療效以及住院時間均存在明顯優勢。由此,可見該治療模式的有效性,可視為該部分患者治療的優選。
參考文獻
[1] 樊景輝.單獨抗血小板治療與聯合抗凝治療心源性腦梗塞臨床比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9):1662-1663.
[2] 賈冰心,鄒紅英.聯合抗凝治療在老年心源性腦梗塞患者中的療效觀察[J].醫藥衛生:文摘版,2016,56(8):00062.
[3] 古剛清.聯合抗凝治療在心源性腦梗塞中的療效觀察[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1,09(6):92,76.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