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娜
【摘要】目的 探討尿微量白蛋白與尿糖聯合檢測在2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選擇2016年7月~2017年6月遼源市中心醫院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做為觀察組,同期進行健康體檢者70例做為對照組,檢測兩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與尿糖等指標。結果:觀察組尿微量白蛋白、尿糖等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尿微量白蛋白、尿糖的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尿微量白蛋白與尿糖聯合檢測在2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的診斷中具有重要的價值,故值得重視。
【關鍵詞】2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診斷;尿微量白蛋白;尿糖;價值分析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4..02
近年來我國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明顯增高,以血糖升高、機體代謝紊亂為主要特征,屬于終身性疾病,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其常可引起其它系統、器官的損害,其中2型糖尿病引起的腎損傷十分常見,這與微血管病變、腎動脈硬化密切相關[1]。2型糖尿病腎損傷病情最終會進展至腎功能衰竭,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及生命,但由于2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多無明顯的自覺癥狀,故而很難被發現,從而耽誤早期治療的時機。因此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相關的理化檢查,在腎損傷早期即明確診斷,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即重點探討了尿微量白蛋白與尿糖聯合檢測在2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診斷中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7月~2017年6月吉林省遼源市中心醫院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做為觀察組,選擇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者做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39例,女31例,年齡40歲~65歲,平均年齡(48.1±3.5)歲,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國糖尿病診斷標準》[2]中“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對照組中男38例,女32例,年齡40歲~63歲,平均年齡(48.3±3.4)歲。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每例研究對象在同一天進行尿微量白蛋白及尿糖的檢測,指導其檢測前可以正常飲食,避免劇烈運動,檢測前8小時內應禁食,用清潔容器收集研究對象的晨尿送檢尿微量白蛋白,采用散射比濁法;同時留取晨尿送檢尿糖,采用干化學試紙法。
1.3 評定標準
尿微量白蛋白:陰性:<20 mg/L;陽性:>20 mg/L。尿糖:陰性:<1.67 mmol/L;陽性:>1.67 mmol/L。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研究對象的尿微量白蛋白與尿糖等指標比較(見表1)
2.2 兩組研究對象的尿微量白蛋白與尿糖陽性率比較
觀察組尿微量白蛋白陽性者41例,陰性者29例,陽性率為58.57%;對照組尿微量白蛋白陽性者0例,陰性者70例,陽性率為0%;兩組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尿糖陽性者60例,陰性者10例,陽性率為85.71%;對照組尿糖陽性者5例,陰性者65例,陽性率為7.14%;兩組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3 討 論
2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多無明顯的臨床表現,且常規檢查,如尿常規、腎功能等,各項指標多為陰性,不能有效檢測出早期腎損傷,導致不能在疾病的早期即開始給予積極治療,使病情持續進展[3]。
在正常人群中,尿中可以出現及少量的白蛋白,然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由于體內處于高血糖環境,易于破壞腎臟正常結構,不能保留原尿中的白蛋白,從而導致尿中微量白蛋白的增多[4],由此可見尿微量白蛋白可以反應出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腎損傷。
尿糖的分子結構相對較小,多處在穩定狀態,然而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處于高血糖狀態,使得腎小球重吸收血糖功能降低,引起尿糖的增加;再者高血糖狀態可引起腎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及局部糖代謝紊亂,亦可引起尿糖的
增加[5]。
綜上所述,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點,積極進行尿微量白蛋白、尿糖的聯合檢測,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診斷的準確率,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作用,故值得重視。
參考文獻
[1] 鐘文暉.尿糖、尿微量清蛋白聯合檢測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傷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3):403-404.
[2] 陳昌達,李就文,朱 耀.尿微量白蛋白與尿糖聯合檢測在早期糖尿病腎損傷中診斷意義[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6):176-179.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