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在司法部召開。會議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部署,研究落實聯席會議工作,安排了近期重點任務,標志著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正式建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國家安全部、民政部、財政部等7個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司法部副部長、聯席會議召集人熊選國主持會議并講話。
熊選國強調,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作為法律援助制度最基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刑事司法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15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對建立健全刑事訴訟法律援助中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等單位的配合工作機制提出明確要求。建立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強化部門間協作配合,對促進刑事法律援助工作順利開展,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刑事司法體系和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熊選國指出,聯席會議的主要工作職能是統籌協調推進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健全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辦理工作銜接機制,推動部門溝通與協作;明確職責任務分工,加強政策銜接和工作對接;溝通交流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辦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及時研究處理意見;落實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任務和政策措施。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對地方指導,推動地方建立健全聯席會議機制。完善督導檢查機制,嚴格按照要求落實任務。
熊選國要求,聯席會議要著力從五個方面解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一是依法履行刑事法律援助職責,完善程序性救濟機制,嚴格責任追究,探索建立網上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平臺,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辯護權。二是建立值班律師工作運行機制,圍繞發揮法律援助工作站職能作用,加強與看守所、人民法院的協調配合,推出法律援助工作站規范化建設典型。總結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經驗,進一步明確值班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職責定位、權利義務。三是健全法律援助補貼標準,制定指導性意見,規定法律援助補貼標準基本構成、考慮因素、動態調整等內容,指導地方合理確定法律援助補貼標準。四是動員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解決法律援助工作力量不足的問題,提高法律援助供給能力。五是推進刑事法律援助服務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司法部將研究制定刑事法律援助服務規范,加強業務監管,努力提升法律援助質量。
(本刊記者)
放開律師人才引進渠道、優秀律師人才納入北京市人才引進范圍,北京市律師協會2017年在引進優秀人才等方面實現了六大行業突破。作為2018年的重點工作,北京律師誠信平臺及誠信信息管理系統即將全面上線。今后,社會公眾通過該系統可以迅速核查律師基本信息、誠信情況以及專業特長,方便找到自己所需的律師。此外,北京律協今年還將積極推進律師參與調解試點、刑事辯護全覆蓋等工作,引導廣大律師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維護法律公平正義。
(一)放開引進范圍,實現行業突破,優秀律師納入北京人才引進范圍。2017年,北京面向全國放開了律師人才的引進渠道。協會修訂了申請律師執業人員的相關管理和考核辦法,擴大人事檔案存檔服務機構的范圍,及時發布政策解讀,就規則修訂背景、申請實習條件、提交材料等進行細致說明,為律師事務所人才引進創造便利條件,為北京律師行業發展開辟了人才引進的新局面。優秀律師人才還被納入北京市人才引進范圍,可根據《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的相關規定,享受多項人才待遇,開啟了優秀律師人才申請辦理人才引進落戶的新進程。去年11月起,律師行業還被正式納入北京市工作居住證辦理范圍,律師事務所可以為其聘用的優秀律師申請辦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證》,在不轉戶籍的前提下持證享受子女教育、購買商品房和小客車指標搖號等多項市民待遇。
這些人才引進政策的突破得到了市司法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也與協會多方協調,組織律師人大代表提交建議案推動督促密不可分,體現了律師行業地位的提升,以及律師參政議政工作的成果。
(二)維權中心解決21起個案維權。去年3月,北京律協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市區兩級律師協會維護律師執業權利中心建設的全覆蓋,實現了維權申請第一時間受理、第一時間調查、第一時間處理、第一時間反饋。自成立之日至去年12月31日,北京律協維權中心共接到律師申請維權電話38個,接待來訪人員19人次,收到維權電子郵件36封。中心直接受理和協調解決了21起個案維權事項。
維權中心在跨區域律師個案維權工作中成效顯著,北京京平所兩位律師湖北辦案被圍毆事件、在明所劉勇進律師揚州被毆打事件以及在明所楊在明律師山東濟南被刺傷事件發生后,維權中心都快速啟動跨區域聯動維權機制,在當地律協積極配合下,有效維護了律師合法權益,得到了律師群體及社會各界的紛紛點贊。
(三)引導律師積極參與調解,保障刑事辯護全覆蓋順利推進。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去年9月30日發布《關于開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的意見》,要健全完善律師調解制度,推動形成中國特色的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并決定在北京等11省(直轄市)開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
為落實《意見》精神,北京律協今年將組織落實北京市律師協會民商事專業糾紛調解中心建設相關工作,擬定全市律師事務所參與調解工作的相關建議及范例形式的《法律服務告知書》,倡議全市律師參與調解工作,并建議律師事務所在與委托人簽署協議時,明確“可以優先選擇社會調解組織機構,通過調解的方式為當事人解決爭議”等相關內容,供當事人選擇。充分發揮律師專業優勢、職業優勢和實踐優勢,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除此之外,作為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工作的首批試點地區之一,北京目前已經實現了人民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蓋。今年,在市司法局統一領導下,北京律協還將繼續發揮行業優勢,統籌調配律師資源,支持律師資源不能滿足工作需要的區,解決首都律師資源地區分別不均衡的問題,更好地保障該項工作的順利推進。
(四)誠信平臺將上線運行,掃碼可知律師特長業績。為了方便社會公眾查詢、搜索律師,同時也引導廣大律師規范誠信執業,北京市律師協會正在建設“北京律師誠信平臺及誠信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以誠信信息和大數據分析設計基礎功能和智能服務,客觀、全面、及時披露律所律師信息。系統內收錄了律師的基本情況、年度考核信息、提示信息、榮譽及獎勵信息以及不良執業信息等,還會通過大數據匹配方式,結合律所律師過往辦案信息和真實案例,對律所律師的業務特長進行分析和展示,并在律所或律師之間進行信息對比。該系統支持掃描二維碼或律師人臉,快速查詢律師信息或辨別律師身份。當被查詢律師有不良執業信息記錄時,系統會彈出預警提示。此外,系統還設計了律師電子執業證、律所電子地圖、生成統計報告等實用功能。
系統投入使用后,社會公眾通過多種條件搜索和信息對比,就可以很方便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律所律師。律所律師能夠通過基本信息、誠信信息、自報信息、大數據匹配多角度地展示執業水平。誠信信息的載入與公示,也讓不規范誠信的律師無處藏身,促進整個行業的誠信建設。該系統將在完成等級保護測評后上線運行。
(北京市律師協會)
4月1日,四川自貿區成都青白江片區掛牌滿一年。作為全國唯一以鐵路港為特色的片區,青白江片區已經借助鐵路港實現了老工業基地的成功轉型。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司法局契合“內陸亞歐門戶、國際化青白江”的發展定位和“一港三城六個特色小鎮”的空間布局,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整合律師、公證員、人民調解員、大學生志愿者等,為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了優質的法律服務和強勁的法治保障。
實施“兩機制”工程,優化法律服務質量。區司法局建立涉外法律服務協作機制,整合律師、公證、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資源,提供國際貿易、跨國企業并購、知識產權、破產清算等“一站式”法律服務,組建涉外律師事務所聯盟。建立社會參與法律服務機制,選取西南石油大學的優秀在校法學專業學生,在為其提供社會實踐機會的同時,鼓勵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法律服務,推進法律服務工作社會化、多元化和專業化。
采取“兩精準”計劃,增強法律服務針對性。區司法局制定精準人民調解培訓計劃,依托“科所長講堂”,采取“雙把關”“雙分享”“雙評比”措施,加強對工作人員專業知識的培訓。構建規范化行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對接國際商品集散轉運、保稅物流倉儲等特色產業區。制定精準普法課程計劃,聯合“七五”普法講師團、高校法學教授、優秀涉外律師組建調研小分隊,了解企業法律需求,重點圍繞涉外法律知識開展針對性普法教育。
利用“兩模式”配備,提升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區司法局完善人才引入模式,依托市局自貿區法律服務專家智庫,邀請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國際貿易等法律實務經驗的律師人才為青白江區重大決策提供法律咨詢,誠邀優秀涉外律師來青白江區創業發展,扶持律師事務所做優做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干部職工參加法律英語證書(LEC)考試,組建“法務英語交流群”,加強法律服務工作者涉外法律知識的培訓力度。
(張宇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