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廬縣國土資源局 尹 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三農工作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桐廬縣經濟發展的重大契機。而實施鄉村振興,當務之急是解決推動農村發展的三大關鍵要素:人、地、錢。
國土要著重做好鄉村振興“地”的這篇文章。土地制度上,要著重完善土地產權制度,實現土地的財產價值。土地政策上,要著重創新改進,推動城鄉土地要素流動。土地管理上,要著重規劃管控、空間優化、指標保障,促進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同時,要充分發揮土地政策紅利,保護資源、壯大集體經濟。
農村產權制度和實施“三權”分置,是發展規模經營、推動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給土地承包者吃下“定心丸”。
要加快農村不動產登記,確保財產權利實現。開展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查清權屬、面積、用途等,摸清集體資產家底,加速農村集體資產的確權登記進程。深化“兩權一房”抵押貸款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渠道,確保農村住房抵押權市場價值有效體現。開展宅基地置換流轉試點,明確抵押的農村住房可以按照“地隨房走”的原則在一定范圍內流轉變現,從而使抵押的農村住房有了價值實現的通道,賦予農村村民完整的住房財產權。
桐廬縣按照試點先行的思路,在莪山鄉開展全縣農村房地一體化登記試點,制定《桐廬縣農村不動產(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及房屋)權屬調查方案(試行)》《桐廬關于規范宅基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登記的試行意見》,推進莪山鄉宅基地及農房不動產登記試點工作穩步開展。2017年完成7個行政村,2000余戶宅基地及房屋外業測繪工作,核發宅基地使用證及房屋所有權證1500多戶。今年將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農村房地一體化不動產登記發證政策,對符合發證條件的開展確權登記發證。
以農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主要載體,以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為主要抓手,以全域旅游、民宿經濟、交通沿線為重點,全面開展綜合整治工程。將現代農業生產所必須的配套用地用地納入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內容,桐廬縣計劃“十三五”期間建設高標準農田11.7萬畝,屆時將極大改善田間地塊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業機械化操作、集中生產經營。
實施建設用地復墾項目,促進全縣偏遠山區農民向集鎮集聚,既能解決新增農居點規劃用地指標落實,又能將原來破舊的房屋拆除,同時讓老百姓過上交通便利,配套設施良好的新居住環境,一舉三得。大力實施“千畝水田 萬畝耕地”工程,2017-2018年全縣將完成土地整治項目超10000畝(包括墾造水田、旱地及建設用地復墾),既壯大村集體經濟,也優化農村生產、生活配套設施。
以節約集約用地為宗旨,加大力度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深化一戶多宅清理及村莊整治,整合農村閑置、空閑地塊,節約后的建設后用地,可通過入股、聯營等方式支持鄉村休閑旅游養老等產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向鄉村發展傾斜。充分考慮新農村建設及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需求,在年度新增土地利用計劃、土地規劃調整及村土地利用規劃編制中,增加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全力保障鄉村各方面發展用地。
在此基礎上,桐廬縣著力做好村級留用地的開發利用工作,擬制《桐廬縣村級留用地管理辦法》,對留用地指標核定、規劃選址、指標使用、開發方式等做出明確規定,在原來自主開發的基礎上,允許符合條件的項目進行統籌開發和合作開發,切實保障失地農民長遠生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有序編制村土地利用規劃,針對農村布局散亂、利用低效等問題,以土地利用規劃為基礎,統籌布局,統籌布局村莊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類項目,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