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興市國土資源局 張登杰 楊小青
嘉興市自2016年9月26日開展不動產統一登記以來,始終以人民為中心,高標準、新理念、嚴管理,通過一系列舉措完成并深化不動產交易登記“最多跑一次”工作。截至目前,形成一套既依法依規,又便捷高效的“嘉興模式”。不動產登記服務事項11個大類55個子項,100%實現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標。
2017年4月1日起,嘉興市全面開展不動產登記“最多跑一次”工作,將原分散在建設部門的交易手續、地稅部門的稅收征收和不動產登記部門的登記工作進行充分整合,在各審批中心不動產登記窗口設立不動產交易納稅登記“一窗式”綜合受理窗口,將交易、納稅和登記業務集中到綜合窗口進行統一受理。同時,各相關部門按照工作需要,足額抽調業務骨干,充實不動產交易納稅登記綜合受理窗口,實現了“一地辦理、一窗受理、一號通辦”的目標,實現了“統一窗口受理、后臺并聯審核”的辦理模式。
率先將貸款審批和抵押登記業務納入“最多跑一次”事項。國土、建設、地稅、金融等部門依法優化流程,梳理業務清單,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辦理二手房轉移及抵押登記,金融機構容缺房屋買賣面簽合同,憑草簽合同和誠信承諾辦理貸款審批手續。不動產抵押登記后,金融機構再發放貸款。減少了老百姓往返辦證窗口辦理查詢業務。通過“容缺辦理”,受理總時間壓縮到30分鐘以內,極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互聯共享,國土、建設、地稅等部門積極改造網絡環境,部署內網數據庫和政務云數據庫,2017年5月底率先全面實現三部門數據實時共享交換。通過全平臺數據共享交換,由交易登記受理窗口統一錄入申請受理信息,數據實時推送給國土、建設、地稅部門,三部門并聯審核后,將各自審核結果信息及時推送給共享關聯部門,真正讓數據“跑起來”。
為破除解決群眾等待時間長、辦事擁堵的辦證難點,從群眾辦成“一件事”的角度出發,通過流程再造、崗位重設、職責重劃、配強配足主要崗位人員、完善信息互通共享等措施,進一步整合流程、簡化手續、縮短時限,實現了“當場收件,當場出證”的承諾。2017年9月1日起,全市范圍全面實施不動產登記業務“即時辦理”。不動產登記承諾時間從統一登記時的30個工作日,到“最多跑一次”初的10個工作日,到現在1小時辦結,不動產登記在不斷地提速。
2017年9月30日開始,嘉興市本級不動產登記業務全面實行“同城通辦”服務,打破區域限制實行跨區域辦理,嘉興市本級范圍內的不動產登記業務在南湖區、秀洲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商務區)登記分中心均可辦理。
實現不動產登記與電水氣、數字電視及網絡寬帶過(立)戶聯動辦理,當事人申請聯動辦理的,不動產登記機構將申請人信息按申請事項共享給電、水、氣、數字電視、網絡寬帶5個服務單位,各單位應認同登記機構共享的信息和結果,不再重復要求申請人提供《不動產權證書》復印件等資料。
推進鄉鎮服務辦理點建設,在所轄范圍內在鄉鎮的稅收辦理點,設置不動產交易納稅登記“延伸服務”辦理點,實現業務通辦,辦理不動產交易納稅登記工作。群眾可以就近選擇辦理點辦理不動產交易納稅登記業務。
明確關于申請材料、辦理時限、收費標準、審查要點、初審意見的相關規定。對不動產登記實際操作中的適用有不同意見的,建立會審制度進行疑難問題會審,根據會審結果,統一辦理登記。同時,嚴禁收取法律法規及政策性文件規定以外的登記材料,嚴禁設置不必要前置條件。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供白蟻防治證明、消防驗收合格證明、房屋維修基金繳納憑等材料。無法律法規依據的前置條件全部取消,最大程度地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確保企業和群眾“跑一次”。
全面實行“一人收件、一表申請、一套資料、一個平臺、一地存檔”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受理窗口統一受理交易納稅登記業務,申請人只需填寫一張“一窗式”申請表,提交一份紙質申請資料,一人統一收件后,三部門各自完成審核,交易納稅登記資料由國土資源部門,通過信息共享平臺數據推送至共享部門,交易納稅登記紙質資料由國土資源部門統一存檔。
加強工作人員對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要求每位工作人員規范服務用語,端正儀容儀表,對所辦業務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同時,落實一批通曉全流程全業務的工作人員來充實到引導工作崗位,接受企業和群眾咨詢,解決申請人在辦理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使一次性告知的內容更加豐富、準確,減輕受理窗口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