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 湉
編者按《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七至十級工傷職工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但是對于工傷職工因嚴重違法、違紀被解除勞動合同的,是否要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呢?本案分析,可供參考。
趙某系某電信工程公司庫房管理員,與該公司簽有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并依法參加了工傷保險。2016年3月趙某在搬運物品時不慎將腳軋傷,被認定為工傷并評定為十級傷殘。2017年4月趙某因盜竊本單位倉庫物品變賣被發現,電信工程公司于2017年7月以趙某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嚴重違紀為由將趙某開除,并向其送達了《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趙某接到通知書后,要求電信工程公司支付其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電信工程公司認為趙某是因嚴重違紀而被解除勞動合同的,不屬于勞動合同到期終止,也不屬于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因此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條件。趙某認為,其雖然因違反公司的規章制度被解除勞動合同,但不能免除用人單位對于工傷職工應有的責任,以及免除應給付的工傷待遇。由此趙某向當地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當地勞動仲裁委員會受理該案后,作出電信工程公司應支付趙某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仲裁意見,并向用人單位解析了《工傷保險條例》的立法本意與政策把握,用人單位表示服從仲裁委員會意見。
工傷職工因嚴重違紀而被解除勞動合同的,是否適用《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明確了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在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工傷職工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條件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終止或解除。那么,勞動者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是否仍能享受上述兩個一次性的待遇呢?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等工傷保險待遇系對職工因工受傷而給予的補助,其不應受勞動關系解除原因等因素影響。一是社會保險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工傷職工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該規定僅將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而未將合同解除方式與原因作為工傷職工享受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前提條件。二是依《工傷保險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工傷職工僅在喪失享受待遇條件、拒不接受勞動能力鑒定、拒絕治療的情況下,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并不屬于工傷職工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情形。三是舉輕以明重,《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規定在工傷職工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及勞動合同期限終止時,用人單位尚需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那么用人單位在主動解除勞動合同時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符合邏輯。無論是工傷職工主動還是用人單位主動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均有義務向工傷職工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用人單位有權與之解除勞動合同,但解除勞動關系并不能改變職工發生工傷的事實,也不能因此而免除工傷職工應享受的工傷待遇。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向因嚴重違紀而被解除勞動合同的工傷職工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一次醫療補助金,不是對違紀職工的縱容,而是在法律層面的責任與義務,也是工傷保險機構、用人單位與工傷職工因勞動關系終結而工傷保險關系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