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何平 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創辦于1933年的美國《新聞周刊》曾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時政雜志之一,而最近該雜志內部卻出現嚴重人事動蕩。親自參與報道母公司財務問題的雜志“一把手”等骨干被開除,令這本知名雜志的未來面臨嚴峻考驗。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日報道,《新聞周刊》編輯部日前出現重大人事變動,涉及雜志高層以及調查記者團隊。該雜志的母公司——《新聞周刊》媒體集團創辦人喬納森·戴維斯親自下令,將《新聞周刊》總編輯鮑勃·羅伊、執行主編肯尼思·李以及記者西里斯特·卡茨辭退。此外,雜志的另一名記者索爾以及雜志母公司下屬的《國際財經時報》記者基夫也已被撤銷內部郵箱賬號。據知情者透露,此二人也已被辭退,只是尚未得到官方證實。對此,《新聞周刊》僅表示對內部的人事事務“無可奉告”。
“這就是公司高層的一場報復行動!”美國《華盛頓郵報》稱,對于此次人事劇變的原因,《新聞周刊》內部人人心知肚明。原來,包括前總編輯羅伊在內的多名新聞人此前一直在挖掘雜志母公司《新聞周刊》媒體集團的內部“黑幕”。本月初,索爾、卡茨和基夫3人聯署發布新聞稿,集中披露系列丑聞。比如,該公司被控雇“水軍”增加在線讀者人數,借此抬高廣告費,甚至騙取美國政府部門的“廣告大單”。不僅如此,公司還涉嫌與一所高校合作“洗錢”。而在美國社會的“反性侵”浪潮下,《新聞周刊》的前首席內容官坎達帕也被爆出屢次騷擾一名女性。
上月18日,曼哈頓地檢部門對《新聞周刊》發起“突襲”,并在行動中沒收該公司18臺電腦服務器。據了解,此次行動只是檢方針對該公司財務狀況調查的一部分。此前,該集團已經被調查長達17個月。而就在“突襲”行動發生后僅兩周,《新聞周刊》媒體集團的創辦人之一烏扎克就與擔任公司財務主管的妻子雙雙宣布離職?!董h球時報》記者6日在《新聞周刊》網站上看到,有關其母公司近期各類丑聞的報道依然存在。對于檢方對公司總部的突擊調查以及公司與其他機構的財務問題等,記者卡茨都進行了詳盡報道。
《新聞周刊》媒體集團成立于2006年,原名《國際財經時報》媒體集團。該公司于2013年買下《新聞周刊》雜志,此后集團改為如今的名字。目前其旗下出版物包括《新聞周刊》、《國際財經時報》以及其他若干刊物。
據媒體形容,《新聞周刊》編輯部內部目前呈現出劍拔弩張的緊張態勢,有員工因為總編被解雇而聲稱要“起義”。總編輯等人離職當日,編輯部發生內部抗議活動,雜志編輯告知屬下員工停止手上工作,直到高層對爭議人事變動予以說明?,F場知情者稱,辦公室內充滿緊張和憤怒的情緒,對于未來去留人人感到自危。編輯部“停擺”后,員工被告知當日可以回家休息,但極少有人離去,大家都忙著備份文件和尋找其他工作機會。不僅如此,《新聞周刊》和《國際財經時報》還上演一出“勞資糾紛”。
美國新聞網站“TheWrap”稱,由于“工資系統故障”,兩家媒體5日疑似被拖欠薪水,有不滿的員工甚至對媒體表示,如果這么拖下去,將組織同事“鬧事”。
作為美國“三大周刊”之一,《新聞周刊》近年受互聯網影響和廣告收入下降的拖累可謂“命途坎坷”。2010年,《華盛頓郵報》以1美元的價格將旗下的《新聞周刊》股份出售給美國加州億萬富翁西德尼·哈曼。由于成本壓力,《新聞周刊》于2012年宣布停止紙質出版,改為網絡雜志。2014年,雜志又宣布復刊。《新聞周刊》的資深新聞人馬修·庫珀在總編輯等人被開除后提交公開信宣布辭職,稱他們的離職是該雜志的“恥辱”。他表示在自己長達30年的職業生涯中“從沒見過如此胡來的領導層”。庫珀在信中直言自己“看不慣”內部的亂象,比如為騙“點擊量”而不顧新聞的準確性以及為獲“轉發”而犧牲言論的公平性等。他對雜志的衰落以及行業內“不知悔改”的現狀表示痛心。▲
環球時報2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