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鉆石周刊》2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人認為日本兒童更健壯的理由中國媒體前一陣曾大幅報道東京大雪,鏡頭中穿著制服短褲的小學男生和制服短裙的高中女生成為討論話題——比大雪更引人關注的是日本孩子的“耐寒”。這并非最近才有的現象,中國人一直認為“穿得少”的日本兒童“厲害、強壯!”
赴日的中國游客,每當從大巴車窗看到路上走著“穿得少”的日本兒童時都會反應強烈,“哇,厲害!不冷嗎?”“就穿這些,不感冒嗎?”他們還會擠到車窗前行注目禮。中國游客為什么對穿得少的日本兒童這么有興趣呢?原來,越來越多人感嘆中國兒童近些年來“身體變弱了”。
中國某研究團體去年測量日中青少年的身體數據,包括心肺功能、柔軟性、瞬間爆發力、反應速度等項目,結果顯示日本兒童比中國兒童強壯很多。有專家說,中國青少年身體指標連續25年下降,“雖然長個兒,卻是豆芽體格,肌肉太少”。
專家列出學業負擔重、輕視體育、偏食、運動不足、大氣污染等原因。也有聲音認為,生活習慣、獨生子女、家長的思維方式等也是造成中國孩子體弱的原因。中國學校體育課常讓位給語文、數學、英語等,體育成績被忽視。放學后學生們趕去上補習班或找家教,根本沒時間運動。另外,由于大氣污染,中國孩子很少在戶外玩耍,沉浸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中,進一步導致他們運動不足。
反觀日本,校園里流行社團活動,幾乎每個孩子都參與一項運動。少年棒球、少年足球等運動項目受到全國矚目,已成為社會現象。且日本孩子長年穿得少已鍛煉出抵抗力。
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國民變得富裕,與之相伴的卻是兒童體力變差、體質變弱。想立刻改變這種狀況并非易事。讓孩子參與運動、保持健康的思想深入人心,尚需時日。▲
(作者王青,邢曉婧譯)
環球時報2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