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星
清代狀元劉鎰曾游江西吉安望仙山,有感于山中的關帝廟年久失修,關羽塑像殘存,在廟壁題一上聯:“獨嶺孤山,一神像單刀匹馬?!敝螅^者絡繹不絕,許多騷人墨客競相吟對,但都未成功。消息傳到一老漁翁時,他沉吟甚久,對道:“隔河兩岸,二漁翁對釣雙竿。”對句陳述漁翁河畔對釣之樂,既奇巧又嚴整。
杭州西湖清蓮寺題有一副楹聯:“魚有化機參活潑;人無俗慮悟清涼?!贝寺撘杂^者、釣者之人無俗慮,襯寫魚兒的活潑可愛,別有情趣。
太清池位于青島嶗山,碧水一泓,四時不竭;朗月當空,清風水浪,堪稱勝境。池旁有一釣魚臺,古人曾題詠一副楹聯:“一蓑一笠一髯翁,一丈長竿一寸鉤;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獨釣一海秋。”上聯用五個“一”字描繪出釣翁的衣著、年齡、釣具;下聯也用五個“一”字寫出釣翁所處之地,置身之時。全聯繪山水、明月、秋色,狀髯翁獨釣閑情,極富詩情畫意。
明代弘治年間,廣東饒平有一叫曹宗的人,七歲便能吟詩作對。一日,他到海邊玩耍,遇到出海漁民歸來。漁民們早聞曹宗之名,卻不怎么相信,于是一漁民對曹宗說:“你如果能對得上我出的上聯,我送你一條大魚。”曹宗請他出上聯,漁民道:“沙馬鉆沙洞,沙蒙沙馬目?!甭撝械摹吧绸R”是魚名,此聯對七歲的孩子來說當然難對。豈料曹宗眼珠一轉,對道:“水牛食水草,水浸水牛頭?!睗O民佩服,又見他人小力弱,故意送他一條十多斤重的大馬鮫魚。誰知曹宗用繩子穿過魚腮,把魚放進水中,借水之浮力將大魚帶了回家。
相傳廣東郁南縣名中醫黃策行自幼博覽群書,七歲能詩善對,人稱神童。在他十五歲那年的一個月夜,正與老師談詩論文。老師見皓月當空,觸景生情,隨即出了半聯邀對。這半聯是:“圓月照方窗,有規有矩?!秉S策行一時對答不上,老師有意夾了塊魚給他,黃策行頓有所悟,隨即對出下半聯:“長竿垂短釣,能屈能伸?!贝寺撋舷侣摻苑殖蓛啥叹洌阅芴搶嵔Y合,以實壯虛,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足見黃策行果然不愧“神童”之稱。
當代文壇名家葉圣陶撰聯吟釣趣的佳話也是廣為流傳。古稀之年的葉老贈呂劍一聯:“觀釣頗逾垂釣趣;種花何問看花誰?!贝寺撛从谌~老1939年舊作《浣溪紗》。當時,葉老已由上海遷到四川,住樂山東城外一草舍,舍前籬內栽植花木,籬外有小溪,時有垂釣者尋趣,葉老因之作賦《浣溪紗》。由葉老贈聯不僅可知其情懷,亦可曉得葉老當年雖未垂釣,但深知舉竿投鉤之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