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粟
摘 要:分析了我國城市黑臭水體形成的原因,以及其分布與我國三大經濟圈的聯系。列舉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并做出分析。
關鍵詞:城市黑臭水體;三大經濟圈;處理方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4.026
1 城市黑臭水體
城市黑臭水體是對城市建成區內,顯現出令人不滿的顏色和(或)散發令人不適味道的水體的統稱[1]。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今,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由于之前國人環保的意識較為薄弱,技術相對的落后,加上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對污染排放物的不節制,直接導致城市水體,季節性甚至終年性的黑臭污染。
黑臭水體形成原因主要是大量污染物進入水體,其總量超過水體自凈極限,從而積累。有機物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腐敗,分解、發酵后,產生大量含氮、硫的物質,這些物質伴隨臭味,逐漸溢出水體,進入大氣,從而水體散發出刺激人體的氣味。污染物中鐵、錳等重金屬被還原,與水體中的硫形成硫化物。過程中水體內形成大量顆粒懸浮物,從而改變水體色度,形成黑臭水體。
導致水體黑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污染物種類的增加、排入水體的COD總量得不到控制、城市初期降雨,雨水中含COD濃度過大、水溫熱度污染、河道底泥污染等因素。由于因素眾多,所以治理黑臭水體也應該因地制宜,不可一概而論。
2 我國黑臭河道分布
根據黑臭河道地理坐標,結合中國地圖,得出黑臭水體地理分布關系。我國的黑臭河道沿“黑河騰沖線”,集中分布在線東南方向,黑臭河道的密集程度與經濟發達程度成正比。其中,中國三大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特征最為明顯[3]。
2.1 環渤海經濟圈
環渤海地區是指環繞著渤海全部及黃海的部分沿岸地區所組成的廣大經濟區域。位于中國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國北部沿海的黃金海岸。
數據顯示,北京和天津的黑臭河道分別為61、20個.由于諸多原因,環渤海經濟圈目前水資源是相當緊缺的,治理黑臭水體刻不容緩。
眾所周知,南水北調工程中線供水區域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個省(市)。由此可見天津屬于缺水城市,依靠外調水源解決自身用水問題,城市景觀,生態用水難以保證。自身水體較差,且自凈能力有限,其表現在市區尤其明顯。市區河流多呈封閉狀,流速緩慢,循環較為阻塞。且市區人口密度大,人為活動較大的參與到水循環當中,導致其水體水質普遍較差,易出現黑臭水體。
天津黑臭水體污染源分為工業污染源和居民生活污染源兩大類。其中工業污染源,“十一五”以來,隨著大量工業企業的外遷,工業廢水已明顯減少,至今,主要排放工業廢水的企業有4家,均有污水處理站,均能確保廢水達標排放。
生活污染源中,居民生活污水排入地下市政管網,工業廢水、醫療廢水、餐飲廢水等污水經處理后,排入地下市政管網,最后統一流向污水處理廠。其中仍有部分地區雨、污水管網合流、混接,最終部分污水排入河道。居民生活污染源中,餐飲業,以及大型醫療單位的污染物總量,所占比例較高。據資料顯示降雨初期,雨水沖刷街道后,其所含BOD濃度達1000mg/l以上,此部分雨水流入河道成為主要污染源。
2.2 長江三角經濟圈
長江三角經濟圈位于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與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沿江沿海港口眾多,是長江入海之前形成的的沖積平原。
長三角經濟圈內水系眾多,長江穿過了安徽和江蘇,又由上海入海,蘇南地區又是我國最具特色的平原河網地區,黑臭河道治理也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其中,上海、江蘇、安徽省的黑臭河道分別為56、102、210個。
上海市位于長江三角洲,東邊是東海,北邊為長江,地域內環網密集,水資源豐富。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基地,排污總量大。其人口密度較大,中心城區河道收到人類活動影響大,水體污染較為嚴重。上海是長江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地勢較緩,水位落差小,河水流勢平緩,底部易產生污泥的淤積,產生黑臭現象。
上海市黑臭水體污染主要來自工業廢水,其次為生活污水以及雨水。雖工業廢水得到治理,降低了其污染物濃度,但污染物總量得不到控制,排入水體的污染物總量逐漸積累。城鎮生活污水的偷排,私排也是水體COD濃度增加的原因之一。種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上海市黑臭水體問題日趨嚴重。
2.3 珠江三角洲經濟圈
珠江三角洲經濟圈,位于一個由珠江的西江、北江和東江入海時沖擊沉淀形成的一個三角洲,面積達一萬多平方公里。
高速發展的經濟,帶來的是巨大的污染。珠三角經濟圈內的廣東省黑臭河道達到了238段(2016年2月份數據), 而根據今年6月份公布的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數據中,廣東省黑臭水體數量已經上升為243個。值得關注的是,黑臭水體中有154個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占比63.4%;此外,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存在的黑臭水體數量分別為22、51、16個。
廣東省是環境污染負荷最重的地域,水體污染程度大,黑臭水體極易出現。廣東省在迅速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輕紡、家電為主的鄉村企業。由于城鎮下水設施極為不完善,未經處理的污水大量排入水體,污染物淤積形成大量黑臭水體。
據調查顯示:廣東省茂名市的郊區分布著大量的石油化工、化肥、水泥、造紙等企業,此外還有大量的露天開采在周圍,污水排入小東江,污染物總量不斷增加,形成黑臭水體。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大量集中,伴隨的是大量的生活廢水以及生活垃圾,以上污染物的集中排放是黑臭水體的主要因素。
3 結語
我國黑臭水體污染程度與經濟發展成正比,經濟越發達,水體黑臭現象越多。不同地區的黑臭水體其成因也不盡相同,其治理方法也應該視具體情況而定,往往需要一種甚至幾種方法相互結合,共同作用,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黑臭水體的治理道路上,我們要借鑒其他國家治理經驗,并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地質、水文、以及經濟狀況,做出最好的治理方案。
參考文獻:
[1]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環境保護部辦公廳關于公布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排查情況的通知[S].
[2]姜青新.城市黑臭水整治新規解讀[J].WTO 2015-11,經濟導刊.
[3]李寶梁.環渤海地區發展中的濕地保護與生態治理[J].300191 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7(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