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娜
摘 要:我國的工程科技在近10年來不斷的在發展,自主創新能力也在不斷增強,這些使得我國的國力得到顯著提升,但我國的科技水平與世界的其他國家相比仍然是非常落后的。當今時代對于科技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僅僅只會畫畫圖紙或者一些公式是遠遠不能達到要求的。人們在當代對于工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對于科技人才也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對于如何提高機械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重視,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機械專業;學習效果;相關分析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4.184
1 前言
當前我國各大高校對于科技人才的培養缺乏創新的意識,一味的灌輸學生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由于學生缺乏對工程項目的實踐也會使學生難以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一方面的問題來源于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較為單調,在課堂上沒有引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當學生畢業之后并踏入正式的工作崗位之后,相關的企業缺少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引導。學校普遍對學生的培養更加注重理論而缺少實踐的鍛煉。不少學校認識到這些問題并采取相關措施加以解決,其中對于如何提高機械專業學生學習效果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視。文章將以A大學為例,對如何提高機械專業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詳細的分析。
2 大學改革的主要目標與措施
A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發展至今意境由100多年了,被稱作為工程師的搖籃,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使該專業能夠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A學校不斷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方法,如借鑒其他一些國際學校的教學經驗,尤其對于一流大學的人才教育理念,積極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思路。其中采取的方案如下:首先,A學校積極與美國密西根大學進行交流合作,探討如何開展對機械制造專業學生的培養,經過長時間的交流和學習之后,A學校借鑒了密西根大學的人才培養標準和教學方案,隨后對該校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善,其中包含:如何對某項課程的引入,學生能力上的培養方案,包括如何讓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與人的溝通能力,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如何營造一個國際化的氛圍[1]。其次,該校設定了一些實驗班,通過采用國際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氛圍對實驗班進行教學試驗。通過在現有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并參考普渡大學的課程教學方案。于此同時要將現有的教學方案和國際先進的教學方案進行結合并進行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此外,該校也在嘗試模仿國際上的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積極開展多樣性的國際合作方式,實現與世界其他區域相互合作性城的人才培養項目[2]。當前A學校把該校的機械工程專業的學生劃分為傳統班、國際化試點班以及密西根學院班,劃分成這三個班級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這些不同班級采取不同教學方案之后對所取得的教學效果進行比較,分析不同班級的學生所掌握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存在的差異,比較這三種教學方案的優劣勢。該校的研究方案是以學生作為主體,并讓學生來對自身的教學體驗進行客觀的評價,分析并探討在這三各班級中學生能力的變化以及學生自主學習方式是否發生很大的改變。
3 研究結果分析
A校通過長期的對這三個班采取不同教學模式的教學,并對學生能力上的觀察之后得出如下思考。
3.1 傳統班的學習效果評價結果
傳統班的學生在學習效果的7個方面上來說,學生從大一到大四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是不斷提升的,較為明顯的是學生的設計水平、工程創新思維、工程的實踐操作能力均在大幅度的提升[3]。而學生與人溝通協作的能力提升的幅度較小一些。利用SPSS的檢驗方式隨機抽取一部分樣本進行檢測,通過對比大一到大四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變化,比較傳統班大一到大四學生不同能力維度上的變化差異得到以下結論:首先,傳統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有利于學生更快的形成辯證的思維方式。其次,在推動學生性成創新性的思維方式上人有欠缺,而對于提高學生的溝通與合作的能力上以及使學生能夠具有公民意識的三個方面仍然是不夠的,該結論可以通過比較大四的學生和大一的學生可以發現其差異并不明顯[4]。另外,在集成創新能力上大四的學生要比大一的學生好很多,傳統班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缺乏引導,所以很大程度上是學生主要靠自己的能力在進行創新的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說學生在該項能力上更加依賴于個體的因素。
3.2 試點班的學習效果評價結果
分析試點班的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變化,在學習效果的7個方面上,同樣學生在從大一到大四其各方面的能力是不斷提高的,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發現,試點班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增幅要比傳統班學生能力增幅要小。其中和傳統班相同的的是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仍然是學習效果中表現最為明顯的兩個方面。其它方面的能力增速較為緩慢,采用SPSS的試驗方法隨機抽取一部分樣本進行檢測之后發現,對學生從大一到大四學習能力個飯方面的變化進行比較之后可以得出以下三個結論:首先,試點班的教學方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對工程設計能力、工程實踐能力以及集成創新能力[5]。其次,試點班的學生在在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公民意識四個方面的能力上提高的幅度沒有明顯的變化。此外,試點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溝通能力變化最小,因此,相比較于傳統班的教學效果來說,試點班的教學方式還需要不斷的改進。
3.3 UM 班的學習效果評價結果
對UM班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分析時可以發現學生從大一到打死的學習能力是呈現U型的變化趨勢。學生從一年級升二年級的過程中,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出現大幅度下降的趨勢,而各個方面能力下降趨勢有所不同。然而學生從大三開始,學生各方面能力又明顯出現總體增長的趨勢,學生到了四年級后,各能力維度較之前都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這樣的變化趨勢相比較傳統班或者試點班的變化趨勢都有很大的不同,這種不同可能與密西根學院特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相關[6]。密西根學院的教學模式于我國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的差異,一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合在一個大班級里上課,這樣的上課方式有助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和了不同專業的知識,同時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促進同學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到了二年級時,老師將對學生進行分班授課,這樣會使學生對于UM班的學習模式又一定的適應階段。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如何提高機械專業學生學習效果的研究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案來進行研究。我國對于大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缺乏良好的教學方案。A大學對于機械制造專業不斷西區國外一流大學好的教育理念,通過設立不同教學模式的三個班級對于分析如何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專業課程的改革并不能實現領袖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應加強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結合,形成綜合育人體系。
參考文獻:
[1]徐國慶.學科課程、任務本位課程與項目課程[J].職教論壇,2014(20):4-15.
[2]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08).
[3]許新華,黃享茍,喻靖文.高職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教材開發引論[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10).
[4]黃波.關于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思考[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版),2012(02):54-56.
[5]任相花,江云霞.論如何培養和提高在校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7):48-49.
[6]王靜瓊,張衛,朱祖德.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其培養[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7(01):196-1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