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亮+秦奮+倪萬珊
摘 要:根據供電公司有關設備數據的統計,要堅持以數據求真為基礎、以數據用實為目標,引入數據資產的全壽命周期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設備統計管理規范,構建高效設備統計管理體系,深度挖掘設備信息管理價值,推動創新統計工作,全面提升數據質量和服務能力,有力支撐公司和電網科學發展。
關鍵詞:配網項目;投資評級;統計應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4.210
電網企業屬于數據密集型企業,投資計劃階段的統計應用是電網投資提升策略的重中之重。通過對公司發展評價指標、電網發展相關評價指標、電網經營相關評價指標進行了整體分析和策略提升研究,并且對電力公司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對比了電力公司相關數據的實際計算值和理論期望值,為供電公司對薄弱項目的精準投資創造了有利條件,提高了電網企業的投資精準率,同時為電網數據資產的管理奠定了基礎[1]。在對企業項目進行投資時,指標計算值和期望值差距較大的項目,企業應該考慮優先投資,如:電費回收率、電網建設改造工程投資完成計劃率、單位投資增供電量、生產性檢修完成費用、單位電量輸變電成本、固定資產創收能力等等,這些指標的實際值和期望值有一定差距,供電公司應該首先對涉及到這些指標的電力項目進行精準投資[2],來彌補供電公司在運轉過程中的短板和不足。供電公司以數據資產的全壽命周期管理(數據采集、存儲、維護、應用、評估及歸檔)為出發點,加強業務部門協同,整合公司數據資源,融合規劃計劃系統、SCADA系統、智能公變采集系統、用電采集系統、PMS2.0等平臺資源,實施“六步法”歸真設備統計靜態、動態數據,通過多主體協同的方法來落實和提升數據資產的應用效果,即利用多方位的數據來源協同、多專業的部門協同、多模型的評估方法努力實現電網規劃目標、電網投資決策、電網運維檢修的“三個精準”,進而系統地分析研究通過數據資產的管理帶來的直接財務效益和戰略效益、外部效益所體現的間接經濟效益,實現數據資產管理的價值挖掘,有力提升統計服務公司質量。
通過“多主體協同”挖掘數據價值,實現“三個精準”目標。建立“多方位的數據來源協同、多專業的部門協同、多模型的評估方法”,推動各業務系統集成應用,促進各類專業數據共享融合,同時運用“大數據”挖掘技術,開展跨專業企業級分析,捕捉公司運營中的規律性、趨勢性信息,充分挖掘數據價值,有力提升企業投入產出效益和效用。
1 加大薄弱項目投資力度,提高企業的精準投資度
目前,電網公司的電費回收率、新農村電氣化覆蓋率和電力光纖率還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加強和改善電力網絡結構,使之既可滿足供電可靠性要求又可降低容載比。變電所增加主變臺數,次級電網增加轉移負荷的能力,做到提高功率因數、提高自動化程度、提高各變電點負荷預測精度和變電容量配置精度,提高變壓器和架空線路可用系數。所以,要加大電網建設的投資力度,進一步完善電網結構,提高網絡兼容性,發揮供電企業強大的電力網絡優勢,加強電力網絡通道的可用率,降低用電故障率和用戶平均停電時間。
2 建多模型評估體系,實現電網投資決策的精確性
供電公司建立其完善的評估模型,加大對模型評估體系的資金投入,以便進一步提高電費回收率、售電量預測準確率以及電網負荷預測準確率。使用層次分析與因子分析法,將復雜的電網投資建設問題分解成電網經營收入、電網能承載的最大負荷、電網資產維護成本等若干個組成指標,并按支配關系進行分組,形成一個完整的層次結構,權衡電網項目新建與改造的利弊,充分考慮當地社會經濟、政策等因素,形成一份完整可行的電網改造對象清單;將地區實際用電負荷曲線的波動于電網的運行實際情況相結合,在投資項目開發階段引入投資效益評估體系,實現項目的科學儲備;在按照評估體系所量化的投資效益進行排序,結合投資額度擇優選擇投資建設項目,實現數據資產的高效利用。然后通過各個對電網投資方案的兩兩比較,結合決策者的經驗判斷,按照項目匹配度優選項目,確定最終優化的投資組合方案。
3 積累各類項目投資效益經驗數據,形成完整的項目投資閉環評估體系
持續分析各類項目投資邊際效益函數曲線,標準化有效可行的決策方式方法,實現電網投資決策的精準性同時持續提升電網投資的決策能力。譬如,通信主干網運行故障率、單位投資恢復能力收益率的實際計算值與期望值有一定差距,面對這些差距,供電公司要設立專項資金,加強對通信主干網絡的建設,確保電力通信主干網絡全天候暢通;若通信主干網遭到破壞,應即使搶修,盡快恢復主干網通信。
4 按照項目匹配度進行選擇,確定最終優化的投資組合方案,增加產出投入比
將儲備庫項目與電網薄弱環節進行對比分析,按照項目匹配度優選項目,確定最終優化的投資組合方案。并且要使用多個統計平臺進行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統一將所有設備的信息采集頻度,實時數據協同一致,將各個孤立的信息平臺融合為綜合統計信息大數據庫,促進公司的各個專業高效執行公司級的指標規范,使得數據之間能夠得到較高程度的融合,增加數據資產的使用價值。注重項目投資后的閉環評估,積累各類項目投資效益經驗數據,持續分析各類項目投資邊際效益函數曲線,標準化有效可行的決策方式方法,實現電網投資決策能力的持續提升。
5 借鑒系統科學學的思想,系統化統籌數據及資產管理的各個階段
借鑒系統科學學的思想,統籌考慮數據資產管理的源頭管理、質量管理、口徑管理以及使用數據評估產出效益,避免各個管理階段信息孤島現象的產生,追求全局最優,努力提高電網企業資產創收能力,加快電網設備升級,降低單位電量輸變電成本。在尋求每個管理階段結果最優的基礎上,達到公司數據資產管理整體最優、成本最低的目標,使統計所得數據更便于投資決策者使用、數據資產階段管理更加規范、數據資產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技術上的保障以及項目投資后的閉環評估更具使用價值。
6 建立統一的數據管理機制,統籌指標口徑,優化數據共享及融合程度
統籌指標口徑,依據國網公司的統計報表制度,在每年年初對統計部門進行專業培訓,使各專業管理部門緊密對接,同時在公司范圍內規范指標名稱、明確指標定義,避免綜合評估數據標準不統一對業務集成造成的影響以及不同管理體系間對指標理解的歧義、混淆;使用多個統計平臺進行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統一將所有設備的信息采集頻度,實時數據協同一致,將各個孤立的信息平臺融合為綜合統計信息大數據庫,促進公司的各個專業高效執行公司級的指標規范,使得數據之間能夠得到較高程度的融合,增加數據資產的使用價值。在線路設備的建設初期就進行設備數據的統計工作,從線路設備立項、設計、建設施工期間即著手整理相應的設備數據,同時要求業主單位和建設單位按PMS系統表格錄入相應數據,在線路設備移交驗收前提供,再由供電公司進行數據核對與運維確認,進一步提高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率與繼電保護微機化率,增強電網數據檢測的準確性,保障原始數據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真實性,健全數據資產的管理體系。
7 實行 “多主體協同”,實現電網投資的“三個精準”
實行 “多主體協同”,深入挖掘數據價值,實現電網投資的“三個精準”,根據對已有數據資料的分析,設定投資規劃,權衡電網項目新建與改造的利弊,充分考慮杭州地區社會經濟、政策等因素,形成一份完整可行的電網改造對象清單;將余杭區實際用電負荷曲線的波動于電網的運行實際情況相結合,在投資項目可研階段引入投資效益評估體系,實現項目的科學儲備;在按照評估體系所量化的投資效益進行排序,結合投資額度擇優選擇投資建設項目,實現數據資產的高效利用。
8 對儲備項目按照投資效益進行排序,確定最優方案
根據各類電網投資額度,擇優選擇項目確定投資計劃的具體方案充分采納專家知識評估,采用短板效應力理論將儲備庫項目與電網薄弱環節進行對比分析,按照項目匹配度優選項目,確定最終優化組合方案。
參考文獻:
[1]周子毓.電網項目全口徑全過程統計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01).
[2]鄧偉妍.電力項目財務后評價指標體系及相關參數的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