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燦興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一次宴席上,來自新疆的和卓氏被乾隆一眼相中,選入宮中做了貴人。

為了討和卓氏的歡心,乾隆帶她一起去江南散心,到泰山觀景,還在京師修建了具有南疆風情的市肆。除此之外,和卓氏有自己的私人廚師,為她烹制南疆特色的食物;她還可以繼續穿著南疆服飾,而不必像其他嬪妃一樣穿旗裝。
乾隆三十三年,和卓氏被立為容妃,據說她全身彌漫著一股沙棗花香,所以被后世的人稱為“香妃”。沙棗花的香味陪伴著香妃成長,思鄉心切的她提出了移植沙棗樹的請求。
將沙棗樹移植入木桶,再輾轉送到京師,在當時可是個耗時耗力的工程。可妃子的需要,乾隆是要不惜一切代價來滿足的,于是盛產沙棗樹的烏什地方官,承擔起了運樹入京的使命。
可清廷派去烏什地方的辦事大臣(清代邊境軍政長官名稱)素誠糊涂荒淫,其子也不是什么好東西,看到有姿色的女子就強行帶走,烏什人恨不得寢其皮食其肉。
除了辦事大臣外,清廷派遣阿奇木伯克(負責南疆各地行政事務的官員,最高三品,最低六品)在南疆各城協助統治。烏什的阿奇木伯克名叫阿卜都拉,性情殘暴,心情不好時就鞭打當地人取樂。在運送沙棗樹入京時,阿卜都拉從中牟利,盤剝無數。
為了運送沙棗樹入京,阿卜都拉從烏什征調了240名民夫。恰好素誠的兒子也要返回京師,阿卜都拉就強迫民夫運送行李,以討好素誠,又命當地人賴黑木圖拉為頭目,負責沿途看押行李。賴黑木圖拉因為不知道行李要送到哪兒,就去找阿卜都拉請示。阿卜都拉不但沒有告訴他,反而以唐突為由,將他抽了數十鞭子。賴黑木圖拉又去找素誠官衙中的小官請示,又被重責30大板。
賴黑木圖拉是烏什本地豪強勢力,在地方上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素誠曾強行留宿賴黑木圖拉的妻子,賴黑木圖拉隱忍不發。此次再被凌辱,新仇舊恨涌上心頭,賴黑木圖拉就以這批民夫為主力,密謀反叛。
三更后,賴黑木圖拉帶領眾民夫將阿卜都拉殺死,然后涌入素誠官衙內,將其父子及家奴兵丁全部殺死。
民變之后,駐扎在附近的清軍將領卞塔海帶了500名兵丁趕來,沒有參與事變的人大開城門,迎接清軍入城,希望早日平息此事。不想卞塔海不分青紅皂白,下令用火槍射擊。迎接的民眾被擊殺多人后,返回城內閉門堅守。
卞塔海用火炮攻城時,卻被城內眾人擊敗,三門大炮也被搶走。隨后趕來增援的清軍將領也在城下被擊敗。不久各路清軍陸續到達,但因各懷鬼胎,久戰無功。直到伊犁將軍明瑞到達,清軍已近萬人,戰事仍未取得突破,屢遭敗績。
烏什城雖小,但四面環山,進攻不易。賴黑木圖拉占領烏什城后,將城外的民眾及牲畜全部驅入城內,囤積了大批糧草。可糧草不斷減少,賴黑木圖拉只能派人出城放牧,搶割水草,后來在一場交戰中,賴黑木圖拉中箭身亡,由其父額色木圖拉接替指揮。
乾隆得悉兒死父繼、負隅頑抗的消息后,指示要將烏什叛亂者全部剿滅,不可因其投誠而有所姑息。而卞塔海等人因為“辦事糊涂”,被處以在軍前正法。
八月十四日夜,城內有準備投降清軍者將額色木圖拉及首要分子42人擒住,移送清軍。次日,明瑞下令,為首者凌遲處死,“可惡之徒”十余人被斬首;投降的叛亂分子三千人及家眷一萬人被分為四隊,發給盤纏,遷至伊犁屯田。
乾隆得悉明瑞的處理意見后大發雷霆,大罵明瑞不想殺人是在暗諷“朕多殺生”。乾隆隨即下令,將3000男人以500人為一隊,送往內地為奴,如果途中逃脫,即將家眷處死。
看著皇帝胡攪蠻纏,明瑞改變措施,將“始終助惡”者2300人處死,婦人、童稚賞給官兵為奴。乾隆對此處理仍不解氣,事后將明瑞革職留用。
此次事件后,乾隆不再提沙棗樹一事,反正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取悅香妃,其他人的性命又算什么呢?
(責編:陳思揚 9394090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