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歡
來到浙江中紡標檢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中紡標)時,總經理田媛正在和助理認真交代著工作,交代完后還不忘和助理說聲“辛苦”。一頭利落的短發配上甜美的笑容,雖是第一次見面,卻像是一位相識已久的老朋友。剛到公司,田媛就帶記者參觀了浙江中紡標實驗室。我們的采訪從“企業管理”的話題逐漸展開。
布局長三角地區
紹興地處杭州灣南岸,寧紹平原西北部,柯橋是千年歷史古鎮,號稱“東方威尼斯“。紹興輕紡城坐落于長江三角洲繁華的滬、杭、甬經濟帶上重鎮柯橋,始建于1988年10月,是亞洲規模最大、成交額最高、經營品種最多的紡織品專業批發市場。
2005年,GB 18401—2003強制性標準發布以后,紡織品行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紹興紡織業作為一個規模較大、比較完整的產業集群,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優勢。事實上,它早已被規劃在中紡標檢驗認證股份有限公司的產業布局里。
田媛回憶,那時候快遞沒有現在這么發達,紹興有中國輕紡城,紡織印染三分之二的產業在紹興,在當時看來,紹興一定是檢測需求和質量監控需求都非常大的地方。而浙江中紡標最初的定位就是長三角地區,這里能夠更加高效快速地回復客戶反映。
2008年10月,中紡標檢驗認證股份有限公司與中紡院(浙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的浙江中紡標檢測有限公司在浙江紹興注冊成立,成為一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第三方公證檢驗機構。
“真正的檢測需求其實在服裝品牌商,而非中間產業鏈。”這是浙江中紡標在運營若干年后才意識到的, 田媛表示,“但我們也沒有移遷的打算,服裝品牌商的樣品一般是由面料供應商郵寄,這些面料供應商又大多分布在長三角地區,而且現在快遞業非常發達,客戶下班前把樣品發順豐,第二天早上就能收到,已沒有地域限制。”
此后,為了更加方便服務服裝品牌商和開拓市場,浙江中紡標先后在杭州、寧波和南京設立了服務點,并把運營中心和市場總部設立在上海。長三角地區作為紡織品檢測行業一塊最大的蛋糕,使浙江中紡標擁有的不僅是機遇也同樣是挑戰。
若干年前,浙江中紡標在成立之初,幾乎沒有任何客戶。經過多年開拓,客戶數量與日俱增,許多市場部的老員工憑借著手里的客戶資源,獲得了較高收入。與此同時田媛發現,這些市場部老員工開拓新客戶的數量在不斷減少,主要精力都放在維護老客戶上。這對于一個正在不斷往上走的企業,并非是好事。
“市場部員工,在分工上必須有所側重才行。”田媛即刻把市場部門拆分開,對人員重新做了分工。把善于服務的員工,分派去做客戶維護;善于開拓的員工,分派去開拓市場。在考核時,無論是維護客戶的員工還是開拓客戶的員工,由市場增量來決定收入多少。
“開拓長三角地區的市場,始終是一個非常艱巨且重要的任務,如果因為企業內部機制,阻礙了主要市場開拓,必須要及時調整。”
這些年來,浙江中紡標在服務品牌的過程中,對“品質管理”有了更深層的認識。田媛坦言,其實對服裝品牌商來說,要保證產品質量,應該加強對供應商的品質管理,如果供應商被抽到罰了款,罰的雖然是供應商,但損傷的卻是品牌商的信譽,它是一把雙刃劍。現在很多服裝品牌商都對供應商的品質嚴格把關,比如所采用的評級制度,如果供應商出現的問題太多,第二年就會出現在不合格供應商名單里,被淘汰出去。對于品牌的保護,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人性化”的管理
浙江中紡標2017年上半年工作報告顯示:今年2月—3月,浙江中紡標組織了7次內部交流培訓,還邀請了資深培訓老師進行了5天半封閉式培訓。這樣的培訓,是從今年開始的。田媛表示:“我們最初把管理人員送到外面參加培訓,后來發現,這種方式雖然讓管理團隊的思維有一些變化,但仍有很多局限性。今年我們變換了培訓方式,在外面聘請培訓老師到公司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
作為一名技術出身的管理者,她非常明白,對于檢測機構,檢測技術雖然重要,但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要想得遠、走得穩,管理必須跟上。她清楚記得,2014年,公司業績不斷增長,自己每天因各種事務性工作而煩惱,雖盡了最大努力,甚至忙到飛,但內部管理仍不盡如人意。她意識到,一定得系統地去學習管理。
學習過程中她認識到,作為企業管理者最該關注的核心是“人”,激勵人才發揮其該有的作用。至此,她開始在公司內部進行人才梯隊建設,不斷完善團隊的學習方式,提升團隊的管理能力。
由技術人員跨越成為管理者,田媛坦言,她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都是在前進中不斷摸索。或許技術出身的人做管理工作時,其思維方式往往會有所不同。很多時候,她更喜歡用數據來找事實、用數據說話。“所有數據擺出來,我才能夠真正了解事實,作為管理者這是我必須清楚的。”
她認為,公司的管理永遠都存在問題,要促使問題盡快暴露出來。有問題不要緊,最怕的是意識不到問題的存在。
檢測行業屬于高技術服務業,這個行業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硬實力“技術”和軟實力“服務”,兩者缺一不可。鑒于這種特殊性,過去浙江中紡標招聘的都是有專業背景的技術人才,而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公司對管理型人才的需求愈發迫切,人才配置不均衡問題逐漸顯現。因此浙江中紡標對骨干人員的管理培訓也逐步加強。
技術和管理的完善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不分伯仲。田媛認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企業發展初期,市場開拓與技術更為重要,只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才能談及其他,所以這個階段會努力地尋找客戶。而要能夠長期留住客戶成為合作伙伴,技術就體現在經得起推敲的報告中。當檢測量和技術都達到一定程度,此時管理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只有完善的管理體系,才能讓有限的人員更為高效地發揮作用,也讓員工更為舒心的工作。”
“企業很需要人才,但更需要把人才放在適合的位置上,否則也是枉然。”
在浙江中紡標,無論是管理骨干還是技術骨干流動性都非常小。在企業管理的探索中,田媛有自己的心得。在她看來,管理是不能套用的,因為每個時期的關注點不一樣,公司出現的問題也不一樣,只有自己最清楚需要什么。
接下來,田媛打算對相關部門進行培訓,把相關工作標準化和規范化,尤其是高效統一的溝通方式。“有時候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卻采取了很迂回的解決方式,多是因為溝通出現了問題。只有公司管理規范,溝通才能更高效,企業才能走得更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