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軼凡++++王玲++++趙向旭
摘要
我國各種羽絨羽毛及其制品標準的不統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內羽絨制品行業的混亂。本文對羽絨羽毛及其制品所涉及的標準進行了比較,分析了標準內容不統一的現狀,并對未來的羽絨羽毛及其制品行業的標準化改革方向提出了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羽絨羽毛;標準概況;標準化工作;蓬松度
1 前言
我國是羽絨羽毛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也是國際上最大的羽絨羽毛及其制品的生產和出口國,羽絨羽毛及其制品的進出口貿易份額占全球70%以上[1]。雖然中國在國際羽絨原料界擁有話語權,但是在羽絨制品領域卻缺乏主導權。這是由于我國羽絨制品生產企業目前仍處于小、散、低、亂的現狀,整體開發力度和能力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導致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同質化嚴重、創新力度跟不上消費需求、以次充好等問題屢屢出現。隨著近年來國內消費者對羽絨羽毛制品的喜愛度越來越高,此類產品的質量問題更加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羽絨羽毛制品的標準化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2 標準現狀
一直以來,我國羽絨羽毛及其制品行業中,既有國家標準、紡織行業標準,又有輕工行業標準,造成了實際應用的不便;各類羽絨制品采用的標準不同且內容不統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內羽絨制品行業的混亂[2]。
近兩年在國家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的背景下,這種情況得到一定改善。FZ/T 80001—2002《水洗羽絨羽毛檢驗方法》和FZ/T 81002—2002《水洗羽絨羽毛》兩個標準廢止,使得羽絨羽毛的檢驗方法標準和原料標準在國家和行業層面得到了統一。
但羽絨羽毛制品的相關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目前在檢測方法上仍不統一,詳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國家標準GB/T 14272—2011《羽絨服裝》、紡織行業標準FZ/T 73053—2015《針織羽絨服裝》、4個輕工行業標準以及中國羽絨行業團體標準TB/T CFDIA 001—2016《羽絨分級標準》對羽絨羽毛制品的檢測方法要求各不相同。
以蓬松度為例,可以說不同領域標準的測試方法各不相同。從表2中可以發現,原料領域的GB/T 17685—2016,服裝領域的GB/T 14272—2011和家紡領域的QB/T 1193—2012的蓬松度測試方法相差甚遠:GB/T 17685—2016所用的蓬松度儀與另兩個標準完全不同,結果也完全沒有可比性;GB/T 14272—2011與 QB/T 1193—2012所使用的蓬松度儀比較接近,但一個用烘箱還原法還原,一個用蒸汽還原法還原,結果也不具有可比性。
這里只是舉了蓬松度為例,在耗氧量、清潔度、水分率、微生物和防鉆絨性等項目上,各標準間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統一。這種原料標準與制品標準不統一的產生有其歷史原因,但這種不統一已使標準的可執行性大打折扣,也極大地制約了羽絨行業的健康發展。
3 發展前景及思考
近幾年在國家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的背景下,部分不適合目前行業發展的標準已經被廢止,一些相對滯后老化的標準已經重新修訂。例如新修訂的GB/T 10288—2016《羽絨羽毛檢驗方法》和GB/T 17685—2016《羽絨羽毛》,這兩個標準基本接軌了國際通用做法,靠攏了歐、美、日、韓的標準,在內容上也進行了改進和簡化,為中國羽絨羽毛標準確立了一個科學合理的標桿。可以預見的是,羽絨服裝標準GB/T 14272及羽絨寢具QB系列的標準在后續的修訂中,也將向著GB/T 10288和GB/T 17685靠攏,最終達成國內羽絨羽毛原料及制品不同標準的統一。
2016年8月發布的中國羽絨行業團體標準TB/T CFDIA 001—2016《羽絨分級標準》則不僅建立在GB/T 10288和GB/T 17685基礎之上,而且還對羽絨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羽絨羽毛及制品的品質和價值掛鉤,為不同層次消費者選購不同檔次的羽絨制品提供依據,對引導市場健康發展,保護行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標準的完善和支持。GB/T 10288—2016《羽絨羽毛檢驗方法》和GB/T 17685—2016《羽絨羽毛》的實施已經為羽絨行業標準體系的愈發完善起了一個好頭,相信隨著羽絨行業標準化工作改革的不斷進行,必將加速推動我國羽絨行業大踏步地邁進質量時代。
參考文獻:
[1]曹愛玲,沈立,魯婕,等. 出口羽絨及其制品的技術措施及應對策略[J].中國動物檢疫,2017,34(09):76-78.
[2]萬旺軍. 我國羽絨行業標準化問題探討[J]. 中國標準化,2011(07):49-52.
[作者單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中紡聯檢(上海)檢驗技術服務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