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大小小的節日里,春節不僅是一年中第一個傳統節日,還是最熱鬧的節日。
到了小年,家家戶戶都忙碌了起來。大家都忙著往家里購進年貨,以便可以招待前來拜年的客人。
春節是辭舊迎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春節的活動卻并不止于這一天。從臘月廿三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寓意,即“新的一年到了,萬象更新”。
在貼春聯的同時,人們還喜歡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一切都辦妥后,大年三十的那天,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邊吃東西,邊看春晚,一起守歲。只要不是太小的孩子,一般都是會一起守歲的;即便去睡覺,也要保證燈火不熄滅。
大年初一,一家人都早早地起來,穿上新買的衣裳,出門走親訪友。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福長輩長壽安康,長輩會把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給晚輩。
初二那天,我們一家人都會去外婆家拜年。小孩子在晚上放鞭炮、放煙花、打爆竹。那場景,真是好不熱鬧!
我的家鄉還有“開門放鞭炮,關門也要放鞭炮”的習俗,以爆竹聲辭舊迎新,這樣會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除此之外,過年還要吃年糕,寓意“年高”。
初五的時候,人們會在零點整,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
春節的各種習俗,是我們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的象征。(指導老師:陳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