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
只有堅持世界主義視野,找到一種超越于各自國家和體系之上的框架,才能形成新的談判機制,使這場因世界經貿失衡所導致的中美貿易戰真正消解
2018年3月,美國特朗普政府正式對中國打響了貿易戰,以關稅、配額以及行政命令的方式,限制中美之間的貿易,至今已有半年多,態勢不斷升級。
貿易戰爆發的深層原因歸納起來有三個:一是解決經濟發展帶來的新生財富分配問題;二是解決新一輪創新周期造成的西方傳統行業衰落;三是解決西方社會中底層階級利益受損的問題。歸根結底,西方政治家需要維護的并不是中底層階級的利益,而是一種政治需要。而過去的國際貿易秩序已無法維持中國崛起后的格局,因此美國挑起貿易戰,哪怕打到兩敗俱傷。
為了尋找辦法,可以順著歷史脈絡先回顧一戰后那場大規模貿易戰爆發的過程、再回看二戰后世界為消除貿易戰踐行的方法,最后談談歷史經驗對化解這次中美貿易戰的啟發。
1919年,凱恩斯代表英國參加巴黎和會,卻提前退場,原因是他對戰勝國提出要求德國支付巨額賠款感到震驚,認為這將為世界經濟帶來可怕的災難。他分析德國向戰勝國支付的賠款不能是德國貨幣,必須是硬通貨,要想獲得硬通貨只能依靠大量出口,而德國大量出口最終會擠占戰勝國的市場,也就是說,德國的賠款能力越強,德國對戰勝國的市場占有就會越大,等到賠款還清了,德國也成為歐洲的主人了。綜上,由于戰后缺乏遠見的安排,整個世界很快陷入了一場超大規模的貿易戰,而且這種規模的貿易戰甚至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正是凱恩斯擔心的“和約的經濟后果”。
凱恩斯首先提出當時各國普遍存在經濟運行機制與政治機制不匹配的問題。凱恩斯認為,這種可怕的貿易戰背后隱藏的最大問題,是各國的經濟活動實際上是在一個超越于所有國家的世界市場上運行的,但是各國的政治活動卻依然是以本國為單元運行的,簡而言之,經濟單元和政治單元并不在一個思維高度上。他認為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要找到某種超越于單個國家之上、用以治理世界經濟的政治框架,用它來協調各國的政策,從而避免貿易戰的發生。
凱恩斯注意到,依據凡爾賽和約成立的國際聯盟,似乎可以成為超越單個國家概念的大框架。他提出要進一步提高國聯的作用,在它的體系下建立一系列超越國家的機制。比如,國聯應成立針對德國賠款問題的委員會,使德國賠款對歐洲經濟的負面影響能夠被拔高到國際視角;又如,國聯應成立可協調歐洲煤炭和鋼鐵生產的委員會,主導歐洲整體的工業運行;再如,國聯應下設一個自由貿易聯盟,聯盟內的國家不能對其他聯盟成員發動貿易戰。凱恩斯甚至提出戰勝國之間應該完全取消債務,理由是戰爭債務不應視作商業貸款,而應當作政治性的財務安排,因此不能為了追討債務而讓世界陷入危險。另外,凱恩斯還提出兩個建議,一是成立一個提供國際貸款的機構,這個機構依然超越國家概念,任何國家均能公平地從這個機構獲得貸款,以便獲得購買外國產品的能力;二是成立一個管理國際保證基金的組織,來為陷入經濟危機的國家提供支持,幫助穩定匯率,降低國際經濟秩序失衡的可能性。
對照二戰后的世界經濟格局,凱恩斯的這些方法相當于提前20多年勾勒出現行的國際經濟秩序,如拯救歐洲經濟的馬歇爾計劃、推動了歐洲統一進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以及作為WTO前身的關貿總協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三大國際經濟組織。
分析了原因,又回顧了歷史,對如何化解中美貿易戰也有了一些啟發。化解這次貿易戰也許并不難,但如何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實現中美的共存甚至共贏,還需要更加深遠的解套方案。只有堅持世界主義視野,才有可能實現國與國之間的長久和平。
聚焦當下,中美兩國在貿易問題上陷入了某種觀念困境,要想解決問題需要實現觀念突破,找到一種超越于各自國家和體系之上的框架,才能形成新的談判機制,使這場因世界經貿失衡所導致的中美貿易戰真正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