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純 李少臣 王哲希
“四新”經濟這一理念是指以現代信息技術廣泛嵌入和深化應用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根本導向,以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為內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經濟形態。“四新”經濟的覆蓋面很廣泛,既包括制造業中的智能制造、大規模的定制化生產等,也包括三產中的“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產業和新業態。
從全球競爭看,加快“四新”經濟培育是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題中之義,是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重要戰略舉措。培育新動能從本質上講就是要給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活力、新的動力、新的能量,這個動力可以是新科技的突破、新產業的興起,也可以是新市場主體的崛起和發展。當前,全球范圍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信息技術、新能源、生命科學、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和加速應用,并對產業領域帶來重要影響,正在加快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和國家競爭格局。誰在新動能培育上領先,誰就能搶占未來競爭的制高點。
從國家層面看,加快“四新”經濟培育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快培育新動能是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新常態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并及時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自2016年以來,“新動能”已連續3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2017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國辦發〔2017〕4號),明確指出“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是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實體經濟升級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
從嘉興發展看,加快培育“四新”經濟是嘉興加快高端外資集聚地建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嘉興的發展之所以能夠穩中有進,原因就在于過去幾個發展階段都抓住了發展新動能的機遇,比如民營經濟、外貿經濟、電子商務、信息經濟等。與此同時,新動能成為各地爭相部署的戰略要點,上海、江蘇等地紛紛加大培育新經濟新動能的力度,出臺了關于培育發展新動能的實施意見或方案。今年以來,省政府作出了“十大行動計劃”的部署,新動能行動計劃是其中之一。嘉興應當積極響應國家、省里決策部署,牢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充分發揮嘉興信息經濟發展優勢,積極推動以“四新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的形成。
積極推進雙創工作,凝聚發展新活力。2017年,嘉興市南湖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嘉興科技城)成功入圍國家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成為第二批全省三家區域示范基地之一。為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活力和影響力的雙創支撐平臺,2017年嘉興市認定了首批10家市級雙創示范基地。今年1月13日,嘉興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研討會聚焦“新經濟、新動能”,開展市級雙創示范基地和“四新”經濟示范企業授牌表彰、政策研討、經驗交流、高端對話等活動,發布了嘉興市發改委和浙江理工大學牽頭編制的《嘉興市雙創指數報告》。
認定“四新”示范企業,引領新經濟發展。2017年,嘉興印發了《嘉興市“四新”經濟示范企業認定辦法》,組織開展“四新”經濟示范企業評選工作,認定了首批12家“四新”經濟示范企業,涵蓋了電子信息、時尚產業、集成家居、現代農業等不同類別的新興企業,通過樹立典型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優化提升平臺功能,承載發展新動能。一是出臺《嘉興市平臺優化提升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整合優化各類工業平臺,原則上每個縣(市、區)保留1-2家重大平臺,打造以國家級平臺為龍頭、省級平臺為基礎的高質量、新能級平臺體系。二是開展省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的初審工作,下一步還將謀劃開展市級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評選工作,進一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三是開展“萬畝千億”平臺調研,要求各地認真做好摸排,積極謀劃具有較大空間、產業培育潛力大的產業發展平臺。四是設立浙江柔性技術研究院和浙江未來技術研究院,力爭打造全國虛擬現實和可視化產業集聚地。
強化區域協作,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一是以建設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為契機,加強產業合作對接,積極對接上海各類高端資源,吸引高質量外資集聚,為嘉興發展注入新動能。另一方面是以對口幫扶、山海協作、對口合作等國家戰略為契機,與和嘉興“結對子”的四川、青海、西藏、吉林等地區開展合作,通過異地工業園飛地經濟等形式轉移一部分高耗能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二是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印發了《關于成立嘉興市滬嘉杭G60科創走廊建設領導小組的通知》,并委托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上海科學研究所開展G60科創走廊規劃編制工作。目前G60主軸節點城市在原來的上海松江、嘉興和杭州3個城市的基礎上,又新增蘇州、湖州、金華、宣城、蕪湖和合肥。三是組織編制嘉興市大灣區建設實施方案,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和開放合作,加快融入大灣區創新和產業網絡,協同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
積極推進互聯網產業,培育壯大新經濟。制定出臺《嘉興市國家信息經濟試點城市烏鎮互聯網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2017-2019)》。建設“一核一城多功能區”互聯網產業平臺。制定出臺《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2017-2019)》,明確制造企業與互聯網融合的目標措施。制定南湖區智能終端、秀洲區智慧物流、嘉善光通信、平湖微電機、海寧數字內容、海鹽智能家居、桐鄉量子通信、嘉興經開智能家電、港區電子新材料九大產業集群工作方案。
推進省市縣長工程,聚焦新動能發展。截至目前,全市省市縣長工程項目總數為27個,包括嘉興港區飛瑞航空華東通航基地(87億元)、嘉善縣上海東鼎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創業創新綜合體(130億元)和海寧市晶科能源高效電池組件項目(80億元)在內的多個新興產業項目被列為市縣長工程,體現了嘉興各級黨委政府對新動能培育的高度重視,也進一步強化了對新動能項目的謀劃盯引。
新動能不斷增強。2017年,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813.7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622.5億元,高端裝備制造業增加值229.6億元,新產品產值3546.3億元,均位居全省第三。新產品產值率為40.8%,繼續保持全省首位。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17年,全市電子信息制造業規上企業完成產值1178.4億元,同比增長14.9%;實現工業增加值229.6億元,同比增長13.7%。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分別達到47.1%和36%,均居全省第二。完善工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騰退低效用地項目357個,騰退面積12309.8畝。
互聯網產業不斷發展。2017年全市信息經濟核心產業主營收入1202億元,同比增長13.5%,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7%,高于全市規上工業4.2個百分點。培育信息制造業百億企業3家,聞泰通訊、晶科能源成功入選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天通控股、佳利電子被列入中國電子元件百強。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百家重點企業中,嘉興入圍11家。
科技孵化不斷突破。2017年嘉興新認定國家級孵化器1家,市級孵化器7家,全市已有市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35家(其中國家級9家、省級5家)。新認定國家級眾創空間3家,省級眾創空間10家,市級眾創空間13家,全市已有市級以上眾創空間達44家(其中國家級10家、省級7家)。全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41家,創歷年新高,全市共有15家企業入圍浙江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百強企業,入圍數位居全省第三。
“四新”經濟發展要加快建立制度體系。“四新”經濟發展初期往往伴有新經濟蓬勃發展的特征,但這些充滿生機的新技術新業態可能稍縱即逝,能否從“星星之火”發展為“燎原之勢”,取決于能否及時確立與之相匹配的制度體系。只有先進的生產力與新的生產關系交相呼應,才能匯聚成為支撐經濟社會邁向新一波增長的強大動力和能量。
“四新”經濟發展要破除制度藩籬。“四新”經濟通常具備輕資產、重知識、跨界融合等特征,傳統以批代管、偏重目錄準入管理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四新”經濟領域企業反映發展中遭遇行業準入限制的“玻璃門”“彈簧門”和“旋轉門”。要加快破除限制“四新經濟”發展的準入壁壘,建議加快探索負面清單或產業準入的審管分離制度,建立以事中事后為重點的新型監管和追責體系。
“四新”經濟發展要創新扶持力度。保障制度“缺失”、政策落實“不到位”是制約新經濟發展的又一難題。“四新”經濟發展猶如“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模式,一旦發生“觸底”事件,就會全面叫停,對稚弱的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造成毀滅性影響。建議一是要因業施策,針對新經濟不同行業的發展特點和實際需要,制訂既接軌國際又適合國情的特殊政策和專項管理辦法。二是要加快完善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科技成果轉化等普適性的政策體系,建立健全適應新經濟知識智力密集特征的制度生態。三是要確保措施落實到位,協同中央地方、各個部門著力解決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難題。